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走上工业时代的明帝国

第14章 ,血流成河

  夜晚,在山东省曲阜市内,坐落着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

  孔大富正抱着自己的小情人在床帐里卿卿我我。

  正在孔大富已经到了兴头上时,屋外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

  孔大富立即停下动作,大声喊道:“什么人在外面!”

  怀中的小情人爬起来,双手环在他脖子上,轻声说道:

  “哎呀官人,哪有什么人啊,快些吧,奴家忍不住了。”

  说完,张嘴亲了上去。

  孔大富也禁不住刺激,立刻就凑了上去,不过他们两个刚刚碰在一起,只听“嗖”的一声。

  两人就被一支弩箭射穿了头颅,双双毙命。

  躲在暗处的锦衣卫跳了出来,在他俩身上吐了泡口水,

  “呸,狗男女。”

  说完,就从窗外拿出早已准备火油泼在了床榻上,然后掏出火折子,点燃了整个房间,最后翻窗而出。

  不一会儿,整个房间就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还弥漫了到隔壁,整个府院都给点着了。

  在一阵尖叫声与救火声中,孔家一代儒学大师孔大富不幸身亡。

  同样的,在全国各地,不断有官员以及商人突然意外死亡。

  就连儒学大家衍圣公北脉一家都因为府院意外失火,导致满门不幸遇难。

  不过这一切发生的都太巧合,还是有些有心之人无意间看出了端倪,只是第二天他们就会被人发现自尽于家中。

  自此,全国各地可能反叛的火苗已经被崇祯皇帝掐断,朱由检终于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朝政了。

  朱由检首先同时约见了法家传人--王夫之,墨家后学外放弟子--墨守恒两人。

  朱由检坐在御书房内,看着身前的两名老人,问道:

  “二位大贤知道朕找你们何事吗?”

  墨守恒和王夫之对视一眼,然后齐声说道:

  “草民(草民)不知…。”

  “朕呢,找你们来是有大事要商讨。”

  “陛下所为何事?”

  两人恭敬的问道。

  “朕前几日在朝堂上决定以法治国的事情两位应该知道了吧?”

  “这个,臣略有耳闻。”

  他们两人前几日刚听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还有点不相信,但全城上下到处都在传,再加上今日皇帝召见,他们的心中的疑惑也就放下了,只是不知道皇帝让他们会怎么做。

  “朕找你二人来,一是为了重铸法典,好完善我大明律法,二是从今往后以法家为主,墨家为辅,强国兴盛。”

  “多谢陛下!”

  两人强忍着兴奋大声喊道。

  “现在,朕要你们二人去朕的皇家学堂挑选一部分学生,传授法家,墨家后学两家思想,一年后朕会亲自检验,至于资金朕会从内帑拨给你们。”

  “遵旨。”

  二人拱手道。

  “下去吧。”

  “草民告退。”

  说完,两人就急匆匆的离开了御书房。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儒家学子开始在各地的官府门前抗议示威,就连皇宫的大门前也有一大批儒家弟子聚拢在一起表达不满。

  “陛下昏庸!以法治国!暴君鹰犬,残害忠良!大明乃随暴秦后路也!!”

  学子们喊着诸如此类的口号,与皇宫守卫对峙着。

  朱由检站在午门上,看着下面的一众儒家学子,只感觉一阵心烦,想不到自己除了衍圣公一脉,这群儒家弟子还敢闹。

  喊来身边的锦衣卫都督李若琏,命令道:

  “封锁周围,不许一个人进,同时派锦衣卫下去驱赶他们,不肯离开者,全部就地处决,朕的江山不需要一群只会耍嘴皮子的儒家弟子。”

  “是!”

  说完,李若琏就招来几个千户,让他们封锁周围,而自己则带着几百个锦衣卫走下城墙。

  300多个锦衣卫身穿飞鱼服,同时将绣春刀抽出,握在右手,集结在午门后。

  大门缓缓打开,喊着口号的儒家学子们看到一群锦衣卫走出来,人群中不免有些慌乱。

  这时,领头的那位大儒站出来对着儒家弟子们喊道:

  “看,这就是皇帝的鹰犬,他们不敢杀我们!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吓走我们吗?!不可能!我们是为了天下苍生!我们是为了黎民百姓!诸位!君子立于天地!当……”

  话还没说完,一支金色羽箭就射中了他的喉咙,下面的儒家弟子抬头一看,只发现一位身着金色龙袍的男子站在城墙上,左手搭弓,右手还停留在弓弦上。

  “吵死了。”朱由检呢喃道。

  瞬间,下面人群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停地有人咒骂着暴君,昏君之类的话语。

  “杀!”站在一旁的锦衣卫也开始动手。

  人群四散而逃,但街道已经被锦衣卫封锁,于是在一片哭爹喊娘声中,无数儒家学子倒在地上。

  而我们的朱由检则回到书房,拿出纸笔开始拟旨道:

  “自万历始,天下民不聊生,年年有战,朕尝闻宋史上下三百年,皆为儒家所累,所以朕本欲效仿先秦之变法,奈何儒家弟子狂妄自大,意图谋反,无奈只能废除儒家,即日起,凡是儒家弟子,即刻进入学院改学法家才可从政,违者杀无赦!”

  写完,便把圣旨交给王承恩,让他拿去昭告天下。

  ……

  过了几日,此旨贴在了各地官府的告示上,全国的儒家学子一片哗然。

  无数人站出来反对,但他们只是些手无寸铁的书生,翻得了什么浪花?

  想蛊惑百姓?不存在的,百姓们因为学堂和免税的福利,都站在皇帝这边。

  控制军队搞叛乱?可笑,自宋朝以来,这群文官就和武将不合,况且皇帝刚刚大胜,谁闲着没事跟他们一起造反。

  无奈,那些儒家弟子只好进入学堂,开始起学习他们曾经所排斥的法家思想。

  还也有些人颇有骨气,退隐山林,不问世事。

  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大儒,跑到了建奴那边,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儒家思想传承下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