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称,丞相府内。
“章邯的军队在巨鹿打了败仗,刘邦的军队现在已经兵抵武关.”赵高心想。他已经兼任秦国的丞相了。“丞相”的桌案的旁边是一群堆积如山的各地的紧急奏报(或者说是“军情”),赵高看,他可以随时了解崤山东面的事,但他不会往上报,胡亥也不看,自从揪出“李斯”这个私通山东六国的“乱臣贼子”后,赵高就成了秦丞相,所有的国家事务也就推给了他,胡亥乐得清闲,在后宫里寻欢作乐。李斯,这个担当秦国丞相十余年的楚国人在沙丘那场弑长立幼的政变中就落入了赵高的圈套里,秦二世杀兄弟,公子十二人?J死于咸阳,个个都是他女婿--“女悉嫁秦诸公子”;十公主矺死于杜,各个都是他儿媳---“诸男皆尚秦公主”。而且还没收家产他没有办法,赵高像一道屏风那样挡在秦二世胡亥的前面,让他无法接近新皇,陈胜造反了,周文的大军逼近函谷关的时候,他有机会说话了,迫于赵高的压力,他和赵高一起制造了那个“关东众盗不足忧”的谎言,他向胡亥上奏了臭名昭著的《督责书》,帮助秦二世掩耳盗铃。最后他发现赵高已成为他老同学韩非子书中的“虎臣”的时候,他试图向新皇解释现在的形势,但结果是他被投入监狱,丝毫没有动摇赵高在胡亥心目中的地位,他的长子李由战死沙场传来后,被赵高斥为胡说八道的反辞!在监狱里他想起了被他害死他的同学韩非子那个说话都结巴的人。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腰斩于咸阳市。
“丞相,来咸阳求救兵司马欣已经在王宫外面待了三天了!”赵高的女婿阎乐说道。章邯战败,司马欣回咸阳搬兵,可他总是进不了“衙门”,他在王宫朝堂外面“转悠”了三天,都被卫侍已各种各样的理由阻拦,他根本就见不到秦二世,而实际上秦二世对外界的事也是一无所知,赵高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秦廷。“老让他在那地方转悠,万一让秦二世知道了前线的情况,那可不件好事!”赵高说道,“丞相,那怎么办?”“那还用说?”赵高用手做了一个用刀砍的姿势。
在咸阳通往棘原的道路上,一骑正在飞奔。马上的人就是司马欣,自得到消息后,他知道自己是在逃命,他不敢走官道,不敢走大路,他从比较隐蔽的小道上脱离咸阳地区后,才塌上了奔往棘原前线的大道。他的怀里装的是一块帕巾,他清楚的记得那是在咸阳宫外第三天的中午,他急得满头大汗,一个好心的路过的宫女随手递给她一块散发着淡蓝色幽香般的帕巾让他擦汗,那股幽香他似乎在哪里闻过,他不禁仔细看了一下那“宫女”,那位“宫女”朝她嫣然一笑,他顿时认了出来她是文和公主!,“公主为什么穿着宫女的衣服?”他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会事,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他发现了帕巾里的秘密,也意识到了他现在的处境危险……
“将军,你不能进去,章邯元帅和董翳将军正在里面议事,已传军令:非召见,任何人不得入……”司马欣在中军大帐外收到门军的阻拦“都什么时候了,让我进去……”“章邯元帅--”司马欣索性高声的喊了起来。“是司马欣回来了!”“让他进来吧,这事也得找他商量。”“先看看他有没有请到救兵。”“司马欣将军请进--”得到主帅的命令,门军不再阻拦,司马欣大步流星的走进军帐。向章邯交代了咸阳的情况后,司马欣将公主的那块帕巾递给了章邯,“哼,真是‘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陈余这个外人看得都比我们清。”章邯接过“帕巾”,但并不看里面的内容,只是随手把它扔在案上,刚才司马欣的述说,他已经知道了帕巾里面的大概内容,无非就是赵高掌权,秦二世被蒙蔽,请他率军发兵勤王,剪除赵高之类的意思。现在回军?大军一退,项羽的诸侯联军趁机进击,非把他这二十万秦军吃了不可;与项羽拼死一战,在巨鹿项羽以少胜多全歼王离二十万军队那气势他可是亲眼所见,况且现在的项羽汇合了诸侯联军兵力已达三十五万,且仍在不断增兵,秦军成了少数。况且就算能够击败项羽,他也没有攻破函谷关的把握,春秋战国四百多年以来,无论是苏秦的连纵六国,还是魏公子信陵君的五国联军,从来没有一支军队攻破过秦国的函谷关,他们最多打的秦国紧守函谷关,何况现在“复活”的山东六国在后?就算装做什么都不知道回到咸阳,赵高也不觉会放过他这个手握军权,立了大功的大功臣的,这次司马欣回咸阳不是连咸阳王宫的门都没进去么?且公主帕巾上说的很清楚:赵高的目的是亡秦!
帕巾扔到了案上,董翳却把它捡了起来,仔细的看了起来,而与此同时,章邯把案上的一封信递给了司马欣,“欣,你不是外人,你看看这封信。”
信是赵国陈余将军写来的,是一封劝降信,信中列举了两位为秦国的统一事业立下不是之功的将军白起和蒙恬,白起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结果白起被赐死,蒙恬被杀阳周,何也?陈余分析到“无可赏也,只得杀之”。现在又指出现在秦庭赵高掌权,章邯进退两难是“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与其被杀,或死在乱军之中被诸侯杀,或死于咸阳市场被秦庭杀,不如“阵前起义”向诸侯联军投降,率二十万军队与诸侯联军并力西向功秦,可与诸侯并列同“南面称孤”也。(可以各路诸侯一样成为“南面称孤”的诸侯王。)
为秦庭效力,现在进也是死,退也是死,这里的情况,章邯和董翳清楚,司马欣刚走,他们就判断出秦庭不可能会发救兵,于是就向项羽请降,遭拒后,章邯抱着像击败项梁那样的幻想赌一把夜袭楚营,结果项羽早有准备,章邯再次战败,此时是一酬莫展却收到了赵国陈余将军的来信,是否暗示着诸侯联军有可能接受他们的投降?章邯看到了一丝希望,“南面称孤”对于他来说更是一种诱惑。“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似乎反而成为他投降诸侯联军“冠冕堂皇”的理由。咸阳秦庭的情况司马欣是最明白的,这次他差点就没命了。他也明白没有别的出路了,眼下章邯和董翳在这里秘密商议什么他已经很清楚了,于是他很自信的轻声问了一句:“将军你的意思是?”“投降!”章邯又用眼睛盯着他,那眼神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你看呢?司马欣的很清晰的回答:“投降!”章邯和董翳刚才同时握紧腰间的佩剑的手松弛了,“三人”同时落座,研究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楚营的军粮出了问题,自消灭王离军团击败章邯后,汇集在项羽帐下的诸侯联军的数目是越来越多,秦军主力被击败了,就要西向入关了,各国都在增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六国的珍藏和天下的奇珍异宝都聚集咸阳,谁都想在攻下咸阳后多捞一把,现在诸侯联军的数目已达三十五万,且增兵部队仍在不断涌来,如何解决这三十五万人的吃饭问题,各国的增兵部队来的比部队运粮快。这时,诸侯联军获得情报章邯派回咸阳搬兵的长史司马欣回营,没有请来一兵一卒,亚父范增判断章邯会再次请降,并劝项羽以国家大义为先,放弃个人私愿,接受章邯的投降,以便迅速西向。
这次章邯派来的议降使者是司马欣,这次出使楚营,司马欣是满怀自信的,因为他记得当年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他帮助了项梁逃过了那次牢狱之灾,项羽一看是司马欣,想起了亚父范增的话,于是就给了司马欣一个人情,准予章邯投降。
投降大事以定,“三人”又商量,军中如果存在像涉间那样自焚也不肯投降的人怎么办?万一发生军队哗变,那可不好对付,董翳这时那出了那块“帕巾”--一切就靠它来对付了!
章邯召集了全军将领,讲“当前形势”。几个平时看着“死硬”的“顽固”分子,被董翳叫到一边,传示“帕巾”,然后董翳声泪俱下讲了几句,晓以其中“道理”,不久那里传来了哭声。
章邯看“全军工作”已经做完,宣布向联军投降--“阵前起义”了!
章邯让人将自己捆绑起来送到“联军总司令”项羽面前(在此之前他以得到项羽决不杀他的许诺),“老泪纵横”的他对项羽诉说:非不愿尽忠与秦庭,但可恶赵高,前番冒犯尊叔与定陶该死之类的话。项羽本来就一许诺不杀章邯,现在看到章邯如此诚心来请罪,更是从心里宽恕了他,当既亲释绑绳,封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翟王”,董翳为“塞王”封地划在尚未攻克的秦国关中王土上。
项羽命司马欣统率二十万秦军为前驱,项羽和诸侯众将带领已近40万军队的诸侯联军随后起拔,诸侯联军中赵军的统帅却是张耳。
李左车从广武召集军队回来,就要西向入关了,各国都在调兵,赵王派我到广武去征兵,李左车兴冲冲的赶往军营,就要西向入秦了,李左车也很高兴--好几年没有去过咸阳了,卢生的心里让他似乎还记得咸阳那美丽的公主。迎面遇到了带着几百人的陈余将军,李左车急忙跳下军车,来到陈余将军面前,说:“末将交令,大将军,这次末将奉大王的旨意和大将军的军令前往征兵,青年们一听要进攻关中了,报名都很踊跃,大家都嚷着要攻克咸阳,血长平之恨,为祖辈们报仇呢!”李左车这时注意到陈余将军面带不悦之色顿时愣住了,陈余说:“我现在已经不是赵国的大将军了,将军请到张耳那里交令吧!”说罢,便和几百个人走了。
回到巨鹿城,李左车才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巨鹿大战结束后,项羽整合诸侯联军,陈余将军进城后,张耳丞相便指责陈余将军为何几个月都拒不出兵击秦,和作壁上观的诸侯联军一样按兵不动,直到项羽出兵。陈余将军向他们解释,不是陈余我不想出兵,而是我知道出兵了也没用,三四万常山赵军面对的是章邯和王离两大各二十万人左右的军团,因为防守的严密和同与秦军对峙的十余万诸侯联军的存在才没有引来秦军的进攻而被吃掉;我派了给他们五千军队进攻秦军,结果全军覆没;巨鹿大战全面打起时,我见时机成熟,便向连接章邯王离军团之间的甬道发起全面进攻,战士们拼死抵制章邯军团的增援部队,为项羽将军全歼巨鹿城下王离军团赢得了短暂的宝贵时间,现在我手下的军队人数已经不多,所以派李左车请示赵王后到广武征兵去了。不料,张耳丞相根本就听不进陈余将军的解释,硬说是陈余将军杀害了张黡陈泽,无视陈余将军在最后巨鹿之战中的成功表现,因为陈余将军这几个月不在城中,朝中的大臣都是向着张耳丞相的,陈余将军气呼呼的说,“你们不听我的解释,以为我是稀罕这个大将军么?”于是解下兵符印绶置于案上,张耳丞相一时不知如何,陈余见气氛尴尬,边借口更衣(上厕所)出去了,一位门客劝张耳丞相接受兵符印绶,说:“此天授也,违天则不详。”张耳丞相便接收了兵符印绶,陈余将军回来一见张耳居然接收了他的兵符印绶,也不好说别的,带着几百个人去陈皮钓鱼去了。
回营交令后,赵王封李左车为广武君,统领从广武征集的军队随张耳丞相兼赵国大将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