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清穿:胤礽也能当皇帝

第38章 召见

  “放了?”

  三位皇子都不理解。

  虽然听太子哥说了,没花多少银钱,也没费多少精力。

  不过,也是从去年养到现在,还养了这么老多,说放就放了?

  图的啥呢?

  胤礽让太监把窗帘拉开,屋里亮起来。

  他笑呵呵的看着他们三个,问道:

  “想不想过个萤火虫节?”

  “萤——火虫节?”

  胤祉有点懵,看看胤禛,胤禛摸摸脑袋,看看胤祺。

  胤祺低下头扒拉扒拉指头:

  “弟弟知道春节,阿玛万寿节,祖母圣寿节,还有老祖宗圣寿节。”

  “什么是萤火虫节?哪天过萤火虫节?祖母没讲过呢。”

  “二哥也不知道哪天,得等这批蛹出壳……”

  “……大概还有个几天,等它们都出齐了,找个好天儿……”

  “……到天黑下来,咱们一人拿五百个,把这些萤火虫,一齐放到御花园去……”

  “……到时候,二哥去请了阿玛,老祖宗,祖母,再让阿玛下旨,请妃母们和姐妹们都去……”

  “……你们说,一万六千个萤火虫放出来,会不会像天上的星星都下来了,绕在身边转?”

  ……

  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这比过其他节日好玩多了。

  现在,宫里正经过的节日不多。

  就是春节,上元节,端午节,再就是皇帝的生日——万寿节,还有太皇太后和太后的生日——圣寿节。

  如果胤礽以后端起架子来了,就再加个“千秋节”。

  全都是礼仪和祭祀性质的,过程严谨严肃,每位在场的人,都要严格按守着规矩来,出错了说不得还要受罚。

  这种走过场式的节日,对于小孩子来说,虽说不上是煎熬,起码也得算是无趣。

  而胤礽口中的“萤火虫节”,听起来就轻松,没有什么规矩管着,就是宫里一大家人,热热闹闹的放虫儿,看虫儿。

  后世有些公司搞噱头,会组织“放飞萤火虫”的节目,颇被人诟病。

  因为室内培育的萤火虫,无法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生存。

  而且,即便到了野外,也会因为各种农药,或者没有食物而死亡。

  而现在的世界里,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御花园树木繁茂,还有水池。

  御花园往北出了城墙就是护城河。再往北就是景山,有的是它们可以生存繁衍的地方。

  “一起……都去……一万多……星星……”

  三位皇子越听越兴奋,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不到酉正,下午六点之前,胤礽把三位弟弟送出毓庆宫。

  不能待太久,他们回慈宁宫和皇子所,还有一里多路,三弟、四弟明日也要早起读书。

  走的时候,给每人送了一罐萤火虫的蛹。

  本来要给成虫的,可听胤礽说,成虫产过卵后,几天就会死掉,就都换成了蛹。

  “嗯,以后会不会就不得闲了?”

  胤礽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回到书房。

  在屏风上写下了几个词:

  哑语,盲文,汉语拼音,还有萤火虫节。

  在屏风前面,又端坐了大半时辰。

  戌初,七点多,才出来去洗漱,然后给额涅上香后,就去歇下了。

  ------

  早上,依然是卯初,五点出发,赶去乾清宫懋勤殿读书。

  卯正二刻,六点半左右,康熙准时过来,简单过问胤礽的功课。

  然后陪着胤礽一起用过早膳。

  辰初,七点,康熙去乾清门听政,胤礽等着授课师傅过来授课。

  其实也没有什么新内容要讲,都是巩固温习以前的内容。

  后面就是读书一百二十遍,写字一个多时辰。

  到了祀正三刻,快十一点了,马上就是午初。

  “收了吧,回毓庆宫。”

  胤礽觉得可以了,放下笔,活动一下肩膀,吩咐德柱。

  胤礽要去见御医傅为格。

  御前已经报备过,直接走人即可。

  从天街出了景运门,就远远的看到两名穿黄马褂的侍卫,领着一名穿着五品补子的官员,在毓庆宫门口候着。

  看到太子的队伍过来,三个人同时退到路旁,躬身行礼。

  太子仪仗没有停顿,胤礽也目不斜视,直接进了毓庆宫。

  这是规矩。

  “仪仗出行……听俯伏道旁以待驾过……”

  “……冲突仪仗者,仗一百,发近边充军……”

  “……若守卫不备,因而冲突仪仗者,仗(守卫)八十……”

  “……凡八旗兵丁,如有冲突仪仗者……枷号一个月……同眷属俱发往各省驻防……”

  在宫里,除了御前和慈宁宫的奏事行人,敢拦停太子仪驾以外,其他人不光不能拦,还必须得回避。

  回避不了的,就要跪在路边趴俯,不准抬头。

  专程来觐见的官员和宫里的侍卫,倒是不必趴俯在地上,但是也要躬身行礼。

  而太子也不会为他们专门停下,像民间熟人那样打招呼唠嗑。

  臣子前来觐见君主,还要君主大老远从乾清宫跑来,本就是不合规矩。

  但也没办法。

  胤礽没有入朝,而他又是大清国第一位太子,对应的礼仪规矩,还没完善。

  也不可能在皇帝办公的场所,再开一所太子的小朝廷。

  胤礽先去书房坐了一会儿,等自鸣钟的指针指到午初,毓庆宫的宫门总管太监就进来禀报,说是傅为格在宫门口侯见。

  “请。”

  对别人,胤礽顶多说个“传”或者“叫进”。对傅为格,他从来都是用“请”字。

  不一会儿,德柱进书房禀告:

  “太子爷,傅御医到了,在大殿候着。”

  “嗯。”

  胤礽起身出了书房,径直走到大殿,正襟坐好。

  “微臣傅为格,恭请皇太子金安!”

  傅为格甩了马蹄袖,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

  “安,起喀。设坐,上茶。”

  “微臣谢太子殿下!”

  傅为格起身后坐到胤礽右手边椅子上,只坐了半个屁股。

  胤礽左右看看,詹事府的两名录事,已经在录事桌前坐好,准备记录。

  “几月不见,傅院使气色不错。”

  “托皇上的鸿福,多赖太子看顾,微臣平日过得省心。这入了夏,也无甚要事,脸上虚长了些肥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