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旅顺风云第一卷

第41章 《古城会》

旅顺风云第一卷 皇城大爷 4617 2024-11-15 09:05

  瀛华洋行办公室里,李孝义站在青木彦隆的办公桌前。

  青木彦隆坐在桌子后面,审慎的看着李孝义。

  青木彦隆问:你就不想问问我为什么会被那些人追吗?

  李孝义答道:林先生,我懂规矩的。不该我知道的一句都不问!

  青木彦隆从抽屉里取出一摞银元,递给李孝义说:拿去吧,给你的酒钱。

  李孝义并没有伸手接钱,说道:我不是来要钱的。

  青木彦隆疑惑的看着李孝义,不禁问了句:你想要什么?

  李孝义坚定的回答:工作。

  青木彦隆沉吟片刻,笑了……

  ………………

  万忠墓一派萧杀肃穆的氛围,一只供桌摆满祭品,香烟缭绕。

  三座坟冢已经被挖开,合并成了一个大墓穴。

  三口盛放骨灰的棺木放在墓穴边。

  旅顺口的百姓们围拢在墓穴四围。

  郑荣和王氏带着郑天亮与赵振东站在前排。

  军士高喊:顾大人!宋军门到!……

  围观的人群自动闪开一条胡同。

  顾元勋与宋庆带着随从人等穿过人群来到墓前。

  王氏看到顾元勋不免一惊:这顾大人不就是咱在这儿碰见的那位先生吗?

  郑荣点点头:嗯,赵大人在天有灵,让咱碰上个好官……

  顾元勋上前一步说道:众位乡亲!甲午之战,旅顺口不幸陷于日寇之手!倭人凶残,在我旅顺口屠城三昼夜!全城百姓几无幸存之人!

  人群鸦雀无声。

  顾元勋吩咐:拿木牌来!

  一兵士拿着日军所立的木牌站在顾元勋身边。

  顾元勋手指木牌继续说:我遇难同胞之遗体被日寇尽数焚化于此!为掩人耳目,日寇惺惺作态树此木牌。上写“清阵亡将士之墓”,实为掩盖其屠戮良民之令人发指的罪行!今日,我顾元勋在此请诸位旅顺口的父老乡亲与我共证。为死难同胞合葬,树碑祭奠!告慰在天之英灵!

  人群爆发出一片激昂的呼声。

  众乡亲:谢顾大人。

  宋庆大声吩咐:点火!

  火堆被点燃,写有“清军将士阵亡之墓”的木牌扔在火里燃烧着。

  宋庆高喊:合墓!

  三口巨大的棺材被十几个兵丁抬着放入墓穴,然后开始填土封石覆盖墓穴。

  ………………

  这时就在万忠墓边树林内,赵福生的牌位前,香烛供品一应俱全。

  李朝贵独自隐身在树林内,向着万忠墓遥拜,样子十分虔诚。

  突然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李大人,怎么独自在此祭拜啊?

  李朝贵一惊回头,发现纪凤台一人从树后现身。

  李朝贵解释说:人多嘴杂,在这儿图个清静!

  纪凤台看了一眼牌位。

  李朝贵不动声色的收了牌位。

  李朝贵黯然道:只是一位故人……

  纪凤台追问:可是殁于旅顺口之战?

  李朝贵已有几分不悦:纪老板。我祭拜谁好像与你无关吧?劝你一句,生意人如果太爱管闲事会很麻烦的,对谁都不好!

  纪凤台笑着说:李大人教训的是,那咱们就谈谈正事。我的货船是您让扣押的?

  李朝贵:身为总巡,缉私查禁是我的份内事。你船上运的什么货,不用我说吧?

  纪凤台继续保持着笑容:李大人就直说个数目吧。

  李朝贵:纪老板果然是明白人。不过,我要的不是这个。

  纪凤台一怔:李大人的意思是?

  李朝贵:我想当你的合伙人……

  ………………

  万忠墓前,顾元勋与老帅宋庆走到供桌前向天敬了三炷香。

  顾元勋:立碑!……

  万忠墓的石碑被运进会场,万众瞩目下墓碑缓缓竖起。

  郑荣一家和参与公祭的民众纷纷跪倒拜祭。

  一时间纸钱飘舞。

  人群中哭声一片。

  郑荣激动:大人!夫人!看见了吧?这是朝廷给你们立的碑!

  王氏抽泣:他爹!你们安息吧……

  顾元勋高喊:众位乡亲!此碑当为万世警钟,让我们矢志不忘这屠城之哀,奴役之恨!励精图治,誓不让外虏再来欺凌

  ………………

  北京紫禁城里,慈禧正在跟善耆下棋。

  慈禧:山东这地界儿怎么净出些子刁民!先是闹捻军,这会子又出了个大刀会。还打算再整出个长毛贼吗?

  善耆:老佛爷,这大刀会同太平军那些长毛不同。依奴才看其实就是些老百姓自组团练,以防匪患。近年来,山东连年干旱,田地歉收。都谣传是那些洋人的教堂做了妖法;更有甚者,有人曾亲眼目睹洋和尚挖男童的眼睛当药引子炼邪法……

  慈禧:洋人再跋扈,还有朝廷呢。湘军、淮军……原来不都是团练吗?可不能小瞧了这些个团练……

  善耆:那您的意思是……

  慈禧叹气:这些个洋人总是找麻烦。罢了,总是民心不可违,还是剿抚并重吧……把山东那些不干事只会吃干饭的官员都给我撤了。大刀会胁从者不究,只惩办首恶!

  善耆:喳!老佛爷,奴才这盘怕是要赢了……

  慈禧一怔,仔细看看棋盘。

  慈禧:呦……一说洋人我就分心!你个愣头青,就不能让我一盘?再来!

  ………………

  李朝贵躺在床上一脸病容,手里把玩着一只烟袋锅,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田氏端着一碗药进门:老爷,喝药了。老爷?

  李朝贵还在呆呆出神。

  田氏上前一把拿过烟袋锅:我跟你说话呢……

  李朝贵一怔:哦,夫人。我没听见。

  田氏:这还没七老八十呢,耳朵就不管事了?

  李朝贵笑着:可不是老了吗,受了点风寒就能病几个月。搁以前我能脱光了跳海里去洗澡……

  田氏:行了吧,说你胖还就喘上了!你这叫邪气入体,让你别去万忠墓你偏不听!阴气那么重,谁能受得了?赶紧喝药……

  李朝贵接了药碗一饮而尽。

  李朝贵放下药碗说:夫人,你说咱要是换个地方呢?

  田氏不解:换个地方?

  李朝贵:我听说这次山东闹大刀会老佛爷撤换了一大批官员……

  田氏:你想去剿匪?

  李朝贵:呸!谁爱剿谁剿去!我这辈子是打够仗了!我的意思是,要不你进趟京?跟咱家王爷说说,调金州守备入山东,开出个缺来让我顶上去得了。

  田氏:我的老爷,您当我真是王府格格呢?这么大的动静,那得花多少银子上下打点?你想过没有?

  李朝贵沉吟:不就是钱吗?你忘了咱还守着个财神爷呢……

  ………………

  纪凤台坐在书桌边,翻看着手中的帐簿。

  段三儿进门:老板……

  纪凤台眼皮都没抬问道:查清楚了?

  段三儿恭敬地回答:是,这是李朝贵李大人在吏部的履历档案。

  段三儿说着将一份文件放在书桌上。

  纪凤台放下账簿,打开档案翻了翻,从中抽出一份文件,浏览一遍后神秘的一笑。

  纪凤台:三儿,好长时间没看戏了。叫下边准备准备。我要请李大人看出戏。

  段三儿:老板,您想听什么戏码?

  纪凤台:刘关张《古城会》,兄弟重逢!……

  ………………

  晚上的和顺园茶楼,戏台上笙管笛箫,吹拉弹唱;演着戏文。

  台下人声鼎沸,坐了不少看戏的闲人。

  茶楼二层雅座,纪凤台与李朝贵对坐饮酒。

  纪凤台举杯敬酒:李大人,为您贵体痊愈。干杯!

  李朝贵:多谢纪老板。

  二人碰杯,一饮而尽。

  李朝贵:纪老板,不瞒你说。今天你不找我,我也得找你。

  纪凤台:哦?李大人,你我肝胆相照,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只要是纪某人能做到的,一定两肋插刀!

  李朝贵:(笑)纪老板,大家都是明白人就用不着耍这套花腔了吧?咱们不是合伙做生意吗?自从我接手了港口,你的货一次岔子也没出过。是不是应该给我这个股东分些红利了?

  纪凤台:(笑)当然!不就是钱的事情吗?好说,好说……

  段三儿走上楼来,附在纪凤台耳边说了些什么。

  纪凤台:李大人,告个罪。我去处理点事情,去去就来。

  李朝贵:请便。

  纪凤台起身离座下楼。

  戏台上锣鼓家什敲的起劲,戏文正演到关键时刻。

  李朝贵一边喝酒一边看戏。

  戏台上关云长斩了蔡阳正与张翼德叙说兄弟失散之事。

  关云长:难道说大丈夫就忘却了当年的旧故交。今日里在古城我们弟兄会了,三兄弟全不念我们桃园结交。罢、罢、罢,忍耐了。汗马功劳就一旦抛。下得马去自刎了,桃园失义在今朝……

  李朝贵触景生情,一声轻叹,正要给自己倒酒。纪凤台忽然兴冲冲的上楼来。

  纪凤台:李大人,我来给你介绍一位故交。郑兄弟,请!

  李朝贵循声望去,正好看见郑荣走上楼来。

  二人目光相触,同时愕然,脸上表情百感交集。

  李朝贵最先反应过来,故作惊讶:兄弟!没想到今生还能活着相见……

  郑荣盯着李朝贵:你……

  郑荣愤而就要动手,纪凤台示意段三儿拉住他。

  李朝贵:兄弟!……

  郑荣又气又恼:我不是你兄弟!

  李朝贵:不,你听我说,我活着是有苦衷的!

  郑荣:苦衷?弟兄们全都死了!你还活着!你还有什么脸说苦衷?什么苦衷都是扯淡!你忘了那天夜里是怎么答应赵大人的!?

  李朝贵如遭雷噬。

  回想起跪在赵福生面前,指天发誓。日本人在自己眼前枪杀了他带出来的所有清兵。

  李朝贵怅然说道:兄弟,我知道我对不起弟兄们,对不起你,也对不起赵大人。我不求别的,只想跟你说一句话。这些年我活着,比死更难受……

  郑荣沉默了半晌,开口问道:弟兄们是怎么死的?

  李朝贵叹了口气:走吧。找个地方,咱哥俩好好叙叙旧……

  纪凤台微笑着抱拳:恭送李大人……

  李朝贵闻言变色,狠狠看了纪凤台一眼转身下楼。

  段三儿凑过来:老板,果然不出您所料。

  纪凤台冷笑一声坐下:想跟我合伙做生意?他还欠点火候。

  段三儿:大哥,这就是一忘恩负义的小人!还敢敲诈咱们。要我说不如干脆把他抛妻再娶,谎报军情的事儿捅上去!罢了他的官,来个一了百了……

  纪凤台:三儿啊,事儿不能做绝,要给人留有余地。点到为止,让李大人知难而退也就行了。我这么安排不过是让他明白自己几斤几两,该给他的一分不会少;不该给他的,他一分也拿不到……

  段三儿:那下一步?……

  纪凤台笑着给自己斟了一杯酒:看戏!

  戏台上,刘关张三兄弟历尽艰难终于重逢,抱头痛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