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朕只要钱
1829年4月5日,清廷上书房。
“皇上,奴才已经探明夏国使者的目的,这是会谈的内容。”
说话的功夫,礼部尚书松筠(蒙古正蓝旗)将一本折子递了上来,折子中都是双方谈判的细节,以及骆秉忠想要达成的条款。
双方经过13天的谈判和试探,骆秉忠也交了底,只要清廷愿意组织移民到港口,夏国就愿意支付10两白银的费用,折合20块银元。
松筠不敢擅作主张,经过一晚上的斟酌,将谈判内容形成了...
1829年4月5日,清廷上书房。
“皇上,奴才已经探明夏国使者的目的,这是会谈的内容。”
说话的功夫,礼部尚书松筠(蒙古正蓝旗)将一本折子递了上来,折子中都是双方谈判的细节,以及骆秉忠想要达成的条款。
双方经过13天的谈判和试探,骆秉忠也交了底,只要清廷愿意组织移民到港口,夏国就愿意支付10两白银的费用,折合20块银元。
松筠不敢擅作主张,经过一晚上的斟酌,将谈判内容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