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年代:从插队知青开局!

第72章 验货(四千字大章求追读!)

  张进开门见山询问。“同志,你知不知道哪里有鬼市?”

  营业员露出警惕表情。“你问这干什么?”

  “实不相瞒,我是从龙江完达山来的,手上有张狼皮想要出手。”张进压低了声音。

  “此话当真?”

  张进出手宽绰,让营业员对他印象很好。

  狼皮虽然比狗皮粗糙,但保暖性较好,可以制作如手套、帽子等保暖用品。

  “如果你不信的话,我可以当面验货。”

  张进顿了片刻后说。“我手上不缺钱、票,只要你能弄到上档次的龙井茶,就可以交换。”

  “什么叫上档次的龙井茶?”营业员反问。

  “据我所知,龙井茶原有狮、龙、云、虎、松五大类;1953年建立收购标准后,调整为狮峰、梅坞、西湖三类,狮峰最佳、梅坞次之,西湖更次。”

  张进眸中露出锋利光芒。“如果我没猜错,这里陈列的是西湖级吧;我想要的是狮峰,最差也要梅坞那种级别。”

  “看来我小看你了,胃口不小啊!”

  营业员倒吸了口凉气。

  “如果你看到那张野狼皮,你就知道我的所求并不过分!”

  “我的天,这么大一张狼皮!”

  “这是头狼的皮!”张进介绍。

  “你怎么得到的?”营业员面露好奇表情。

  张进做了个手势。“我亲手剥下来的。”

  营业员打了个寒颤,心道。“还真是人不可貌相,眼前这看似平凡的少年,竟能格杀头狼!”

  她顿了片刻后回应。“我愿意用狮峰龙井交换。”

  这营业员敢跟自己私下交易,还能弄到狮峰龙井,也是在杭城有根脚的人物。

  两人交易完成后,他特地跟她交流了一下两地的物价;他们发现如果能建立一条跨越两地的供销网络,其中蕴含巨大商机!

  “大姐,你给我留个电话,以后有钱一起赚啊!”

  “好的。”

  营业员把她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写在纸上递给张进。

  “跟你合作很愉快,期待下次再合作。”

  “咕”,张进肚子发出蠕动声。

  早上没吃,现在已经到了饭点,肚子提出了抗议。

  “营业员就是本地人,何不问她?”

  张进思索片刻后询问。

  “我想找个饭店用餐,有什么好的推荐?”

  “哦,你是想吃饭还是吃面?”

  “我也说不清,麻烦你推荐几个有代表性的饭店。”

  “不是我自吹自擂,你问我算是问对人了!”

  营业员面露自豪表情。“人生在世,吃是一大享受,杭城的餐馆我几乎都吃过。”

  “是嘛,你跟我详细说说呗!”张进点了点头。

  “如果想吃杭帮菜,就去西湖边上的楼外楼;那里以经典杭帮菜著称,招牌菜包括西湖醋鱼和东坡肉。”

  “听起来不错啊!”

  “西湖醋鱼皮脆肉嫩,酸甜适中;东坡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哦,听起来好像是甜口啊?”

  “没错。”营业员点了点头。

  “那就不是我的菜。”

  “知味观是小吃天堂,提供小笼包、糖藕等地道小吃!”

  张进摇了摇头。

  前世他就听说杭帮菜喜欢放糖,虽说也是地方风味,但他实在接受不了太甜的菜品。

  “那就去吃奎元馆呗,那里的虾爆鳝面真的好吃!”

  “奎元馆这名字听起来像是有点故事啊?”

  “没错。”

  前朝时,一个外地秀才来参加省考;因为囊中羞涩,就点了碗清汤面。

  老板见他气宇不凡,便在面里加了三个蛋。

  秀才还以为老板弄错了,不敢吃面。

  老板解释是请他吃的,取连中三元之意,不另外收钱;秀才感激老板的慷慨举动,承诺如果真能高中,必有回报。

  从参加省考到放榜有段时间,老板忙于日常事务,便将此事搁置起来。

  没想到,秀中竟然真的连中三元!他没有忘记老板的恩情,专程前来报答。

  老板请他为面馆赐个名字,他写下了“魁元馆”三个字。

  老板的儿子接管面馆后,嫌魁字里面有个鬼字不吉利,取了个同声字奎。

  自从奎元馆生意兴隆,甚至有“不去奎元馆吃虾爆膳面,等于没来过杭城”的说法流传。

  “奎元馆解放路总店离西湖直线距离只有六百米,你可以去品尝一下!”

  “好的,谢谢你了!”

  “不用客气,再见。”

  张进跟营业员告别后,把购买的土特产放入空间。

  既然才六百米远,他也不打算坐公交车,直接走过去。

  ……

  奎元馆总店坐落于解放路路口,是一座占地面积约为一千两百余平方米的三层大楼。

  奎元馆的蓝底金字招牌悬挂在餐馆门口,颇为引人注目。

  旁边悬挂的一对大红灯笼更增添了喜庆之意。

  张进走进奎元馆,服务员前来迎接。

  “同志,吃面么?”

  “麻烦你介绍一下。”

  “好的,我们面馆有3层楼,第3层是管理人员的区域,不对外营业!”

  服务员顿了片刻后继续讲述。“笫2层是包房,主要接待对象是外宾、侨胞;第1层是大厅,可同时容纳宾客百余人!”

  “看来你们这里规模不小啊!”

  “没错,同志你看这边。”

  原来楼梯两侧也有名人题字,东南独创、江南面王!

  “好个奎元馆,我倒要看看是否名符其实!”

  张进在服务员指引下,找了张空桌落座。

  “同志,我们这里有金秋十大面,你要不要尝尝?”

  “哪十大面?”

  “有金秋蟹黄面、蟹黄蹄筋面、龟鹤同春面、香菜牛肉面、罗汉素烩面、桂花鸡块面、海鲜四宝面、西芹鱼饺面、蟹黄鸡仔面、白玉乌参面。”

  “你刚才报的这十大面里怎么没虾爆膳面?”

  张进摇了摇头。“我只想吃虾爆膳面,其他的没兴趣!”

  “同志,你还真是美食家呢!”服务员点了点头。“虽然我们店里主营面点,有一百多个品种,但这虾爆膳面确是店里的招牌!”

  “哦,有什么特殊之处?”

  “我们店的虾爆膳面取材讲究,黄鳝买不大不小的,一条在二两左右,先养在缸里,不断换水,吐净泥土腥气,到用时活杀拆骨现烹。”

  服务员越说越来劲。

  “虾仁用的是一斤左右的鲜活河虾,挤壳后在清水中漂净,保持鲜嫩可口。”

  服务员对于虾爆膳面的制作过程了然于心,看他架势还要继续讲述,张进连忙打断。“好的,就点这个吧。”

  “同志,我要提醒你一下。”

  服务员说

  “每一份虾爆膳面烹制时,都要经过三种油,对于火功、佐料、时间掌握都有严格规定,请你耐心等待!”

  “哪三种油啊?”

  “鳝片用花生油爆,虾仁用猪油炒,手工擀制面条煮好后还要用小麻油浇。”

  张进心说。“怪不得这虾爆膳面价格不便宜,先不说鳝鱼、虾仁,光油都要用不少呢!”

  “对了,我们这有上好的绍兴黄酒,你要来一份么?”

  营业员介绍。“一般来说,虾爆膳面都是把浇头和面混合;如果你要喝酒,我们可以把浇头单独盛放在碗里,你边吃浇头边喝酒,最后才吃面,我们把这种吃法叫过桥。”

  “哦,边吃面边喝酒也是一种享受!”

  “没错,同志要不要我推荐一下?”

  ”可以。”

  “我们这里卖的最好黄酒有2种,1种是古越龙山,另1种是状元红。”

  ”都这时代了,还喝什么状元红,就来壶古越龙山吧!”

  “同志,你还真是有眼光!”

  服务员面露敬佩表情。

  “如果不是听你说话,我还以为你是本地人。”

  “哦,你这是在夸我么?”

  “没错,古越龙山是我们店里卖的最好黄酒,有人说它在黄酒中的地位,相当于白酒中的茅台呢!”

  服务员笑着回应。

  “温上一壶黄酒,就着浇头吃面,是很多杭城人的享受呢!”

  张进点了点头。“你也很健谈啊,是个很不错的推销员!”

  “好嘞,谢谢你的夸奖!”

  服务员询问。

  “一壸古越龙山,一碗过桥虾爆膳面,你还要别的么?”

  “先点这些吧,不够再加!”

  原本张进吃完面之后,还准备去跟肖老爷子道别。

  “算了,喝酒之后去拜访人总显得不礼貌,午休之后再去吧!”

  过了一会,浇头、面条先后上桌。

  金黄色的鳝片与洁白如玉的虾仁,形成了鲜明对比;面条柔滑透鲜,再加以新鲜翠绿的蒜叶,充满古典韵味的青花瓷碗;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使人食欲为之大开!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俗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即黄酒、葡萄酒、啤酒)中占有一席之地。

  黄酒历史悠久,早在数千年前,国人便开始酿造;此后,因为度数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一直占据酒类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直到近现代,才被白酒慢慢取代。

  张进品尝黄酒之后,食欲大开,他吃了一份过桥虾爆膳面,感觉还没有吃饱。

  他举手示意找来服务员。

  “同志,你还要点什么?”

  “我能提个意见么?”

  “请讲?”

  “这面味道确实还可以,但是这份量实在不敢恭维!”

  “哦,请你包涵一下,面的份量都是店里事先定好了的!”

  服务员面露歉意。“要不要品尝一下本店的忘儿川?”

  忘儿川也是奎元馆的招牌面食之一,相传这个名字还是从苏东坡“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句中得到启发,开创出来的。

  “忘儿川的原料是什么?”

  “新鲜腿肉、时鲜竹笋、绿嫩雪菜。”

  “算了,我还是叫一份不过桥的虾爆膳面吧!”张进摇了摇头。

  忘儿川名虽优雅,但并非什么特色面食;既然来奎元馆,当然要品尝招牌面食。

  两碗虾爆膳面、连着一壶黄酒全部被张进扫光。

  “吃饱喝足,回去睡个中觉,消消酒气再去拜访肖老爷子!”

  下午,肖老爷子听说张进要回林虎,不禁有些感慨。

  “好不容易,找到你这样的忘年交,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走了!”

  “老爷子,你也不用如此伤感!”

  张进回应。“我答应你,以后再来杭城,一定再来看你!”

  “好啊,上次你弄的红烧牛肉面很地道,老朽还想再次品尝!”

  “没问题,等下次重逢,我一定下厨做给你吃!”

  “一言为定!”

  “驷马难追!”

  张进从肖老爷子家出来,又去了趟回春堂。

  “张神医,你怎么来了?”

  “我来找肖经理。”

  “好的,

  经理办公室,肖经理给张进抱了杯茶。

  两人寒喧几句家常后,肖经理询问。

  “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此行有2件事,首先是跟你告别,其次是想买些中草药。”

  杭城是江浙中药材产地以及重要的集散地之一,以白术、白芍、贝母、白菊、元胡、玄参、麦冬、郁金为代表的狭义浙八味,还有乌药、乌梅、玉竹、栀子、乌贼骨、蚕砂、蚕蛹、蚕蛾、桑叶、桑椹、桑白皮等特色中草药。

  “话虽如此,你为何要向我购买?”

  “因为我之前去了很多家,发现你这里的药材是最全的!”

  “你光顾店里生意,我自然是欢迎!”

  肖经理点了点头。“不过,我要提醒你,这些药材加起来可要不少钱呢!”

  “在商言商,我能理解,不会让你为难!”张进顿了片刻后说。“不过,我买这么多药材,能否给个折扣?”

  肖经理思索片刻后回应。“我权限之内,最多只能打个九五折。”

  “可以。”

  张进购买材料众多,总金额不菲,就算只是九五折,也能省下不少钱。

  这次杭城之行,张进收获满满;堪称美中不足的一是苏红梅留在杭城,不知道何时能重返林虎;二是此行几乎将他之前积蓄的钱、票消耗殆尽。

  张进想起在奎元馆用餐时注意到的一个细节。

  原来,奎元馆区分不同消费对象,面条所用盛放器具也有所不同。

  阳春面用的是粗瓷大碗,忘儿川面用红花细碗,虾爆蟮面用上好青花瓷碗。

  人非圣贤,试问谁不想享受更好的物资生活?

  张进重生此世,没有什么雄心壮志!

  他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照顾好自己身边的人,然而想要实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钱!

  “这次回林虎,要想办法多赚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