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公孙瓒真的只想匡扶汉室

第51章 官办铁匠铺重开

  七日后,涿县集市上。

  曾经朝廷开设的铁匠作坊,重新响起了打铁的声音。

  叮!叮!叮!……

  铁匠铺内,重新燃起的炉火旁,仅有一位表情严肃,左手持铁锤,右手持夹着一块烧红铁块的铁钳,站在铁砧前的老铁匠。

  叮!

  铁锤落下,烧红的铁块上,火星四溅。

  老铁匠落锤一轻一重很有规律。

  旁边负责拉动风箱的青年,却是一脸的不情愿。

  集市上百姓们见这间,已经关闭许久的官办铁匠铺重新开启,纷纷围了上来。

  “这官办的作坊怎么开张了?”

  “谁知道,我只是听说这是县令和一位姓苏的外地商人,合作开的!”

  “不是吧!县令大人该不会又要搞之前那套,强制我们买官府的铁器吧!”

  ……

  青年猛拉几下风箱后,一甩手站了起来,一脸不解的看向老铁匠。

  “阿翁!为啥放着吴氏那边的不去,非要来给官府打工?”

  老铁匠在铁块上又敲了两下,抬眼看向瞪大答案的青年。

  “你懂什么!专心拉你的风箱!”

  青年嘟起嘴,连续深呼吸了两次,又重新蹲在了风箱旁,脸上却依旧满是不情愿。

  “给官府做活,完不成也是我们的责任,卖不出去就怪我们,最后还要想方设法扣我们工钱!”

  老铁匠放下铁锤,将铁块重新放回炭火中,抬手就要打青年的脑袋。

  “李铁匠,这风箱用的如何?”

  抬手的李铁匠身子一顿,转头看向门口的方向。

  不知何时,门口已经停了一辆马车。

  县令公孙瓒、老板苏双,以及县尉张飞和伍长关羽,早已站在门口。

  他们身后,越聚越多的百姓。

  李铁匠朝公孙瓒拱手作揖。

  “铁匠李墨见过县令大人,张县尉,关伍长,苏掌柜。”

  李铁匠行过礼,朝身旁还在低头拉风箱的青年踢了一脚。

  青年被踢了一脚,不情愿的一抬头,看到公孙瓒几人,他立马弹了起来,慌乱的朝公孙瓒拱手。

  “见过县令大人,张县尉,关伍长,苏掌柜。”

  门外围观的百姓们,脸上带着嘲讽的表情看向李铁匠和青年。

  “李铁匠这是有多想不通,要给官府打工?”

  “谁知道呢?说不准县令大人给他许了什么好处,不然就李铁匠的技术,涿县的铁匠铺都抢着要他。”

  “也对,不过就官府的要求,怕是李铁匠一分工钱也拿不到。”

  ……

  公孙瓒走到炭火旁,看着炭火内烧红的铁块,又看了眼低着头,脸上却满是不情愿的青年。

  “小伙子,你是觉得我公孙伯珪会少了你们的工钱?”

  李铁匠看了眼身旁,一脸不情愿的青年。

  青年抬眼看了公孙瓒一眼,低着头朝公孙瓒一拱手,口气中满是不情愿。

  “回大人,小人不敢。”

  公孙瓒身后的张飞眉头微皱。

  “你这小子,什么口气跟大人说话!”

  公孙瓒抬手朝张飞摆了摆手。

  欲要上前的张飞这才退了回去。

  李铁匠赶忙朝着公孙瓒拱手作揖。

  “大人,小儿不懂事,还望大人……”

  公孙瓒朝李铁匠挥了挥手。

  “无妨,之前官府的铁器质量确实不好,加上你们给官府干活又没工钱,心有怨念那也是自然。”

  汉朝自从汉武帝将盐铁生意归为国有以后。

  国家确实变得有钱了一阵子。

  可是朝廷造铁器,都是让那些囚犯和服徭役的匠人来完成,而且需求量极大。

  督办官员,为了完成任务,囚犯和匠人也都为了完成任务。

  铁器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差。

  加上朝廷售卖铁器的地点都在城里,农户们想要买铁器就要走很远的路去城里。

  再加上铁器价格又高。

  这样一来一回,农户们宁可用木头代替铁器,也不愿意去城里卖铁器。

  铁器的收益逐渐减少,又有士大夫的出谋划策,盐铁生意也就重新回到了民间。

  而朝廷只是设置了收取盐税和铁器税的官员。

  公孙瓒当面承认,让百姓们全都瞪大眼睛,一脸不敢置信的看向公孙瓒。

  “公孙大人,这么直爽的嘛?”

  “这事情别人避之不及,公孙大人居然主动承认?”

  “公孙大人,莫不是傻了吧!这事情都敢承认!”

  ……

  苏双眉头微皱,看向身旁的公孙瓒。

  “公孙大人……”

  公孙瓒抬手打断了苏双的话。

  “有错就要承认,即便是官府,做错了也要认,不然如何服众!”

  公孙瓒走到风箱前,看着炭火内,已经敲打成长方形的铁块。

  “李铁匠,有了这风箱,熔炼的温度可还够?”

  李铁匠看了眼烧红的炭火,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人,这风箱……”

  李铁匠还没说完,围观的百姓中,就有人挤出人群来到公孙瓒面前。

  “公孙大人,身为朝廷命官,断不可做出与民争利的举动啊!”

  公孙瓒看向朝自己拱手那人。

  这人尖嘴猴腮,下巴上留有一撮胡须,身穿直裾,头戴小冠,腰夸环首剑,应该是读书人。

  张飞看向说话男子。

  “你是何人?”

  男子抬头挤出一个笑脸,看向公孙瓒。

  “在下郭图,字公则,颍川人士。”

  公孙瓒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得眉头一皱。

  郭图,袁绍麾下的谋士,此人的评价用有毒小人最为合适。

  献计总是能献上最糟糕的计谋。

  除了迎合老板的心意,别的一无是处,与那些阿谀奉承的宦官无异。

  称郭图为狗头军师也不为过。

  公孙瓒本以为这次来的会是有名的谋士,没想到这次来的又是个就难饭袋。

  按照时间推算,年底自己的老师卢植就该被朝廷召回,围剿黄巾贼寇的阵线也会在董卓到来后,出现全面崩溃的局面。

  待明年年初,张纯这边也该出现一场席卷幽州和并州部分地区的叛乱。

  若要想抢在董卓前,迎回二帝,就必须趁着张纯叛乱,控制部分并州以及幽州全境。

  否则绝无可能抢在董卓前面,迎接到二帝,做到扶天子以令诸侯。

  想要控制幽州全境,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钱粮。

  发展内政就成了接下来的重要任务。

  内政的发展需要的文臣谋士颇多。

  若是将事情交给张飞和关羽二人,着实有些难为他俩。

  至于田豫这人,他年纪还小,除非是做出点成绩,否则很难服众。

  可现在却总是出现这些臭鱼烂虾,实在是有些让公孙瓒很无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