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灵气革命

第55章 大周余孽

大明灵气革命 大街H小巷 2691 2024-12-19 16:52

  “子他只是不语,不是不信。”张保周说道,“那天朱雄英让手下教训你,你应该感受到了,学过武功的人跟普通人完全不同。”

  “我不明白。”

  “你会明白的。”张保周说着留下好几锭金子,“姐夫,钱就该用,别藏在地里生锈,别让我姐吃苦了。”

  “我不是你姐夫,当年也是你爹张辰保(张士诚义子)逼我娶她的!”

  “是不是逼的你自己心里清楚,她的身份有迹可循,你的身份也跑不了。”张保周说道,“是不是因为我姐不能给你生个孩子所以生气,没关系只要你一句话,我亲自给你送几个美人来。放心,保证黄花大闺女。”

  “滚!”

  “得令,姐夫安神。”

  张辰保,张士诚义子,兵败时尤带在身边,听命于张士诚之妻刘氏火烧张家家属所在的齐云楼。其实刘氏早在张士诚败亡前就把两个幼子放在民间,让人假扮张辰保自缢而死,使张辰保假死脱身,并照顾两个幼子。

  起初张辰保还听命,随着张士诚彻底败亡,余众逃亡海外,渐渐分成两派,一派彻底演变为贼寇,只为钱财,还有一派由张辰保主导,意图反攻江南。

  张士诚幼子的命运同样凄惨,早期张辰保还有一些忠心,随着势力分裂,他也生出野心,或者说支持他的人背后推着他自立,为了生存,张辰保不得不杀幼子表态。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劫掠对势力的影响巨大,张辰保手上所谓的大周复国势力已彻底退化成贼寇、海盗。

  芸娘于张士诚败亡前被张辰保收为义女,嫁给立功的李三,并顺势把李三的功劳按在自己名下。也多亏了张辰保的贪功之举,让李三得以掩人耳目,活了下来。

  别人不认识李三,以前与李三同一军阵的士兵认识他,这些人后来就成了李三游手好闲的小弟。

  张辰保认识李三,张辰保的儿子张保周认识他,还时常来看他。至于张辰保给李三的钱可不是真的给李三的,更不是给芸娘的,是让李三去收买官吏的。

  “李哥,嫂夫人没事吧?”

  “嫂夫人能有什么事,那可是故……”

  李三清冷的眼神令小弟闭嘴,讪笑道:“大哥,今天干什么,还去看着纺织厂?”

  叹了口气,李三低声说道:“新知府黄文来了两月,好打交道吗?”

  “文主簿去谈过了,又是一个黄知府(上任知府黄彦端),一样。”

  “那就请文主簿为我引荐一二。”

  “小事。”

  另一名小弟问道:“李哥,我们结交知府却什么事都不做,还有必要结交吗?”

  “要是不结交,官府不就把我们扫出街面了?”

  “那也不用结交知府啊,文主簿足够了。”

  “李哥决断的事,你少插嘴。”

  能当上知府的人不会太傻,一个街头混混没有重大原因不会花大价钱收买他,黄文与文主簿喝完茶,心思活泛起来。

  他还没上任前就见到了许多人,收到了许多礼,目的很简单,搞砸朱雄英想做的事。

  前任就因为不作为,被人举报抓去了京师。但黄文也知道,要是他做了事,恐怕就要皇帝亲自动手抓人了。

  朱雄英死而复生都快两年了,朱雄英也在人前做事一年了,要不是屁股坐在哪的问题,任何人都会夸耀朱雄英。

  黄文本不想掺和苏州这个乱局,无奈任命到达,想不去都不行。临行前他做了决定,钱照收,事不做。

  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的八十贯以上绞,不枉法赃的一百二十贯以上流三千里,差距巨大。

  既然个人已经注定没有好结局,不如贪点留给家人,流三千里便三千里。

  对于送上门来的贿赂,早有心理准备的黄文怎么可能不接。

  “既你兄弟懂得做人,我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多谢知府,小人还有一事相求,若知府应允,小人有更多礼物送上。”

  “说来听听。”

  “小人听闻皇太孙游览我苏州,欲建园林,小人等多贫苦,愿请建此园林,谋个差事。”

  “道听途说!”黄文说道,“殿下从未有久居苏州之意,殿下要建什么本官不清楚,爱莫能助。”

  “上官此言差矣,太孙建设多用人工,然农忙在即,人手不足,若上官为殿下排忧解难,必得殿下赏识。”

  “此事待我思之,你先下去。”

  朱雄英建设的工业园区进展确实不快,那些愿意进入纺织业的商人也都和沈家一样,先找个地方开起来,熟悉工厂运行,以后再一起搬入园区。

  其他人不知道朱雄英对工业园区并不太过着急,还以为朱雄英体恤民情,不愿意发动劳役。

  黄文也是这么想的,作为北方人,小家族出身,要不是朱元璋抓官吏、杀官吏太过频繁,他都没机会补知府的缺。

  要说黄文完全没有进取心是不可能的,只是来之前遥听江南事变,加上许多人事前送礼,吓坏了他。

  经过这么一提醒,黄文突然发现自己也是有机会的,只要投靠朱雄英,得到朱雄英青睐,别说自身安全,更进一步不是没有可能。

  唯一的艰难是朱雄英在士大夫那里口碑非常差,投靠朱雄英等于背叛士大夫。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

  都已经做好流放准备的黄文,很容易就做了背叛士大夫的决定。

  可惜有人愿意背叛,也得有人要。

  朱雄英到江南,不是没有士大夫向他投降,但朱雄英要解决整个士大夫阶层,不可能受士大夫以往的那一套。

  斩首、收下当狗都被朱雄英一一堵死、反击,又怎么可能吃请客这一套。

  “黄知府请回吧,殿下无暇相见。殿下还说,有多少人办多少事,不用强求。殿下还叮嘱黄知府,不得私自征发劳役,否则斩立决。”

  吃了闭门羹,黄文脸色很难看。

  文主簿主动上前询问,听完述说后,笑道:“上官,殿下爱民如子是好事。我等身为臣子,也要为君分忧。”

  “太孙什么都不要,如何分忧。”

  “太孙只说不允许征役,没说不允许其他人帮忙。”文主簿说道,“城中有许多流民、无赖,每日无所事事,正好派去协助太孙,以工代赈。”

  “这才几个人。”

  “人不在乎多少,只要太孙收了,这江南诸府都会感谢上官。”

  黄文也反应过来了,重要的不是送人,重要的是搭上关系。

  此刻朱雄英油盐不进,才让人难受,只要知道朱雄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后面就好办了,重要的是撬开一条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