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官

第4章 大汉底蕴

汉官 江汉 5509 2024-11-19 15:18

  从中军大帐出来后,魏哲便随傅燮回自家营地。

  因入夜后除传令兵外军中不准纵马,几人都是步行离开。

  傅燮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其他四人看向魏哲的眼神便有些复杂了。

  与孙坚相似,傅燮这个护军司马也是别领一部,麾下有五曲义从。

  事实上这也是洛阳朝堂针对黄巾军人数众多而制定的变通之法。

  即正卒的规模不变,而临时征募这些义从精勇成军,以朝臣统之。

  如此一来,不仅惠而不费,还能降低地方作乱的风险。

  傅燮与孙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得以升官。

  但与孙坚不同,傅燮为人刚直方正,从不招揽部曲,身旁仅有两个老仆伺候,即便这已经是军中人所共知的潜规则。

  不仅如此,平日里此人行事更是一片公心,令魏哲都有些惭愧。

  比如此刻,入营后傅燮见太史慈与钟扈甲胄多有残破,当即颔首道:“此战辛苦了,有什么需要尽可直言。”

  跟随傅燮这么久了,魏哲也知道他的秉性,顿时也不客气:“多谢司马,其他倒还好,就是甲胄兵器需修补,另外营中伤药不足,战马亦是损耗不少。”

  闻听此言,傅燮略做沉吟便颔首道:“甲胄兵器与战马明日我会着人送来,至于伤药……需再等一日,东武阳城残破,需从他处筹集。”

  此言一出,其他四位军侯看魏哲的眼神那叫一个羡慕。

  但是再羡慕他们也没办法,谁让傅燮一视同仁,不搞什么远近亲疏呢。

  他们也想要战马,但谁让傅燮麾下就魏哲这么一个骑将呢。

  而且魏哲麾下辽东义从的战斗力甚至不输三河骑士,这让他们想要战马都没脸开口,傅燮更是不会同意。

  可以说魏哲在傅燮这里享受的完全就是亲卫的待遇,孙坚能挖走才怪。

  当然,傅燮一片公心,魏哲也以诚相待。

  至少从军至今,只要该他完成的任务魏哲从来没有打过半点折扣。

  ……

  且不说其他人对魏哲如何羡慕。

  回到自家帐中,钟扈依旧难掩兴奋之意。

  “军中数万人搜罗卜巳而不可得,却被郎君擒杀了,这份大功也不知道朝堂会如何封赏?”

  太史慈闻言亦是一脸好奇道:“那卜巳乃是东郡黄巾渠帅,此功纵然不得封侯,应该也能任一郡太守吧?”

  闻听此言,魏哲不由苦笑的摇了摇头:“哪有这么容易,那可是两千石!”

  不过魏哲心中也清楚,最主要的还是他朝中无人。

  倘若他出身大族世家,那么即便只是小功也能大赏。

  因为功劳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理由,就比如曹操。

  他苦求一官身而不可得,可曹操成年就被举孝廉,起家就是洛阳北部尉。纵然打死了宦官蹇硕的叔父,转身也照样升迁为顿丘县令。

  黄巾之乱方起,他便被拜为秩比两千石的骑都尉,年未而立,曹操就已经站在很多有志之士可望而不可及的终点上了。甚至即便他现在躺平什么都不做,日后照样能继承一个费亭侯爵位。

  啧啧~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魏哲承认,对曹操的嫉妒让他有些面目全非。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这是羡慕不来的,而在打发走了钟扈与太史慈两人后魏哲心里也忍不住暗自估量:“虽然朝中无人,但这样的功劳得一大县县令应该不成问题吧?”

  按汉制县有大小之分,不足万户为长,满万户为令。

  县长的品秩一般在六百石与三百石之间。

  而县令的品秩则基本上在千石与六百石之间。

  倘若魏哲真的能得一县令,那么其实已经超过大汉九成的同龄人了。

  于是带着这样的期待,魏哲这一觉睡得那叫一个舒坦。

  ……

  次日,天色未亮魏哲便早早起床。

  早餐是麦饭配豆豉、肉羹,闻起来挺香,吃起来却甚是喇嗓子,可义从们却丝毫没有嫌弃。

  甭管牙口好不好,这年头能吃饱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打了胜仗还是有用的,这几日的饭菜里估计会多些荤腥。

  魏哲也是如此,不过作为军侯他要比普通士兵多一餐而已。

  实际上他也是穿越之后才知道,普通士兵和黔首大多只能一日两餐。

  “朝食”通常在早上七点到九点之间,是主食,故此量大;

  第二顿饭一般在下午四点左右开吃,故又称“小食”。

  至于当下一日三餐,也是一种身份等级的象征。

  甚至权贵们犯错之后,被判处少吃一顿饭也是一种惩罚。

  比如前汉文帝时期,淮南王刘长因为叛乱就被罚每日只能吃两顿饭。

  而全天下唯有天子可以“一日四餐”。

  并且各有其名,曰:旦食、昼食、夕食、暮食。

  对于后世那些喜欢吃夜宵的人来说,基本上享受的也算是天子待遇了。

  所以在大汉朝,不仅话不能乱说,连饭也不能乱吃的。

  故此魏哲倘若想给麾下义从骑兵加餐,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搞定,而不是去找后勤要粮,否则皇甫嵩斩了他都没人觉得不对。

  这也是为什么军中明明有辎重营,但魏哲依旧要携带部分粮草的原因。

  要知道魏哲营中的这些粮食可都是他自家掏钱在军市上购买的。

  若非如此,魏哲麾下的辽东义从也不会人人愿意为他效死。

  不过像他这么干的军侯不多,很多将领不克扣物资就算好了,更别说自家倒贴了。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其实也是傅燮对魏哲另眼相待的原因之一。

  而在吃完朝食后,魏哲便拉着太史慈一起操练武艺了。

  和行军笔记一样,这已然成为魏哲每天固定的早课与晚课。

  先是角抵手搏,而后是比试射箭,最后是兵器较量。

  几番下来,无论是太史慈还是魏哲都已经大汗淋漓。

  “行了,先歇歇罢。”

  魏哲说着便将手中长铍就地一顿,而后翻身下马走向一旁的胡床。

  没办法,输多赢少总是比较打击人的。

  当然,这种点到为止的切磋对魏哲来说多少有点不公平。

  毕竟他在战场上面向来喜欢一力降十会,可玩精巧就比不过太史慈了。

  对于这一点太史慈心中也清楚,倘若真性命相搏他未必能赢。

  故此赢了魏哲他也没多开心,只是比较好奇他今天怎么这么快结束。

  “你忘了?今日有甲胄兵器要送来。”

  魏哲在随意的冲了下脸后便开始巡视各帐,确定具体哪些需要替换。

  然而当辎重运到之后,魏哲却大吃一惊。

  他没有想到傅燮竟然这么给力!

  一太史慈在清点完物资补给后也忍不住诧异道:“这…确定没送错?”

  这次送来的补给其他都好说,唯独五百件骑弩让魏哲又惊又喜。

  “军令便是如此,魏军侯大可放心!”

  负责运送的辎重的小吏也知道魏哲昨日立下大功,是傅燮麾下红人,便笑着解释了几句。

  魏哲这才知道,原来东郡与他处不同,此处并无郡武库。

  准确来说东郡武库并不归郡府统领,而是直属中央朝廷。东郡武库令更是秩比六百石,由尚书台直接管辖。

  实际上大汉朝堂不仅在长安,洛阳建了直属朝廷的国家武库,而且还在边郡、内郡分设武库,方便随时出兵,镇压四方。

  如此一来,东郡武库的规模自然远非普通郡武库可比了。

  比如普通郡武库只存有甲胄兵器,但东郡武库却藏有皇室器物。

  即便已经很少有天子巡视天下了,可按照规矩东郡武库依旧备着乘舆。

  不过这种东西对于平叛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而且非人臣所用。

  故此这次皇甫嵩从东郡武库调配的都是些兵器甲胄。

  而这也是大汉相比于黄巾军最大的优势。

  要知道光是东郡武库就藏有长矛五十二万余柄,诸类弓弩五十三万七千千百余件,诸多库藏足以装备五十万大军。

  即便兵器折损率极高,但以东郡武库的规模供给二十万大军也不成问题。

  所以皇甫嵩区区二万人的军需,对于东郡武库来说毫无压力。

  真正限制军队规模的,其实主要是人和粮食。

  至少以大汉朝当下的财务情况,是肯定承担不了五十万大军的。

  要知道五十万大军的后勤所需,可是比汉武帝当年打匈奴的耗费还多。

  倘若强行为之,恐怕黄巾未灭大汉朝就先一步亡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幸好东郡的郡治濮阳城并未沦陷,否则皇甫嵩等人的麻烦就大了。

  当然,这些问题还不需要魏哲考虑,眼下他只想好好试试新弩的威力。

  于是待辎重营的人走后,魏哲便打开一箱弩兵组装起来。

  与后世枪支类似,汉弩也有诸多配件,诸如弩身、弩臂、弩纬、弩弦、弩继、弩矢、弩犊丸、弩兰、弩兰冠等等。

  不过魏哲所领的乃是骑弩,并非腰引弩,故此配件要少些。

  “嗖~嗖~嗖~”

  片刻之后,看着箭靶上密密麻麻的弩矢,魏哲笑容那叫一个灿烂。

  然而随后他又忍不住遗憾道:“可惜是骑弩,要是能多些强弩与大黄弩就好了。”

  此言一出,即便是太史慈都忍不住摇了摇头:“兄长,我等俱为骑兵,便是有强弩与大黄弩也没法用啊!”

  要知道在汉军之中本来就有准备的弩兵编制,属步兵材官。

  其中撅张士、射士、迹射士,在南北军与郡国兵中更是均有设置。

  毕竟“强弩长戟”、“坚甲利刃”向来都是汉军攻击匈奴的优势装备。

  魏哲也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很快便甩掉脑中的妄念安排起来。

  要知道这次傅燮是按照屯骑营的标准给他们送的辎重,倘若不好好利用一番,那可真对不起傅燮的良苦用心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数日,魏哲这支骑兵曲几乎都在操练不断。

  ……

  在东武阳城外简单修整后,皇甫嵩本来准备领兵和朱儁汇合。

  因为朱儁那边征讨南阳黄巾不利,虽然斩杀了南阳黄巾首领张曼成,但黄巾余兵又推头目赵弘为帅,继续盘踞宛城。

  并且由于南阳郡为天下第一大郡,人口甚至超越了并州、交州、凉州等地,单单在籍就足足有人两百四十万口。

  于是随着南阳黄巾盘踞宛城的时间越久,黄巾便人众越来越多。

  当初张曼成自称“神上使”时也不过才拥众数万人,可如今张曼成被斩,南阳黄巾的规模反而达到十几万人。

  故此朱儁等人虽然围攻宛城,但从六月直到八月却始终不能取胜。

  可以说眼下宛城战况已经陷入了僵局。

  因为谁也没办法保证,杀了现在这个渠帅赵弘之后,南阳黄巾还会不会继续推举新的首领继续顽抗。

  面对这样的情况,皇甫嵩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要知道他和朱儁这路汉军,其目的就是为了平定洛阳门口的兖豫黄巾。

  倘若南阳黄巾不灭、宛城不复,那么天子恐怕睡觉都不安稳。

  然而皇甫嵩这边开拔的军令都下达了,全军上下也都做好准备了,可等到出发的那天目标竟然忽然变了。

  宛城不去,改去广宗了。

  收到最新军令后,太史慈当即便忍不住疑惑道:“怎么如此朝令夕改,皇甫将军莫不是老糊涂了?”

  “未必!”魏哲指了指天空道:“别忘了天子可是一直在盯着咱们。”

  要知道六月份魏哲等人在阳翟追杀波才的时候,天子就已经临阵换将了一次,将北中郎将卢植槛车送京,令东中郎将董卓接管冀州战事。

  如今过去也快两个月了,听说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县,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结果围攻两月依旧不克。

  洛阳天子的耐心,想必也该耗尽了。

  “不会吧,这不是胡……”

  说到一半,自觉失言的种扈连忙闭嘴不言。

  然而魏哲与太史慈却并未说什么,因为两人心中其实也是一样的看法。

  很快,魏哲便从傅南容处得知详细消息。

  果不其然,董卓被要求押至廷尉受审,由左中郎将皇甫嵩代之。

  当得知这个结果后,全军上下包括士卒在内心情都有些复杂。

  半年之内三易其帅,冀州这片烂摊子还能收拾得了吗?

  然而不管他们怎么想,随着朝廷诏令一下众人还是开始北上冀州。

  也幸好广宗距离东武阳并不算太远,不过二百多里。

  五日后,广宗城外汉军大营。

  看着前来迎接的汉军众将,傅燮身后的魏哲不由面露好奇之色。

  没办法,谁让刘关张在后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呢。

  也就是孙坚不在这里,否则魏蜀吴的三位创始大佬恐怕要提前聚首了。

  不过眼下魏哲只好奇一件事情,那就是关羽真的长了一张红脸吗?

  -----------------

  参考文献:

  尹湾汉简《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

  李均明《尹湾汉墓出土“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初探》

  武库相关数据,主要借鉴以上文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