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小民

第72章 论策

汉末小民 陈梦之 2647 2024-12-15 17:53

  身披赤色披风的青年将领,正是陈烈。

  而他问话的那人,亦是一个年轻人,年约弱冠,相貌堂堂,正是太史慈,字子义。

  不错!太史慈终究还是投效了乞活军。

  自撤走看守宅院士卒的第二日,其便向陈烈讨了一匹马,出了不其城,持着陈烈亲自给的信符,在各乡里间穿梭了七八日。

  然后回不其城后,其先回了一趟宅院,随后便来到县寺说他愿投效。

  至于他为何愿投?或为其母之劝,或为陈烈之感,亦或为一展胸中抱负。

  真实为何,也只有他本人知晓了。

  陈烈当时闻言,自是大喜过望。当即任他做了参军。

  虽然陈烈知道太史慈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东吴大将。

  但那也是一路成长达到的高度。

  而今,其年不过二十,骑、射之术也极为精湛,但若要论带兵打仗的本事,陈烈认为还是无法与众将比。

  好在的是,其识字算数,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乞活军中都算“高文化水平”了。

  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了,天资摆在这,再加上实践锻炼,其成就不可论也。

  所以,陈烈任其为参军,一可参赞军事,以示信重,二也不至于使众将嫉妒。

  恰好!

  此时,却听太史慈回道:“想来有一半罢!”

  陈烈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又问向另一侧:“子信、季扬二位先生以为能有几成?”

  此二人皆新投之人。

  年过三旬,一脸板直的叫吕允,字子信,正是终利俊所荐,也是落魄士人,说他明法律。

  而表字“季扬”的文士年岁不大,二十出头,名叫张弘,乃是不其本地人,也不是富裕之家,在数日前主动至招贤馆。

  陈烈与二人一番攀谈后,皆任为从事。

  二人听陈烈相询,对视一眼,年长的吕允回道:“想来不足四成。”

  一旁的张弘也附和点头。

  “我猜不超过三成。”陈烈笑了笑,看着太史慈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又道:“待会儿我们问问当地人便知。”

  说话间,中军大纛已至槐桑亭,立营之事自有徐冈、曹大等人去完成。

  所立之处正是曲犊此前看到的那片空地,其侧有一凸起的土丘,中军帐正好设于上。

  待营垒筑毕,有令骑来报,称辅兵右营将邓甲已率兵攻占了壮武县东乡邑。

  东乡邑距营垒三里左右。

  兵法云:“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

  拿下后便可与大营形成互援之势,先立于不败之地。

  “好!”陈烈喜上眉头,对那令骑道:“令邓营将驻守之,同时叮嘱他要约束部卒,不得侵扰普通百姓。”

  自上次大战结束后,基于邓甲在青山壁的表现,军中呼其为“铁壁”,善防之名由是始也。

  筑营、哺食、岗哨、巡逻等一应军务安排妥当后,众文武这才齐聚陈烈中军大帐。

  此番出兵,除了防守黔陬的魏仲、皋虞的王仲和留守不其的赵季,其余重将皆随军出征。

  赵季因身上的伤还没有好利索,故率六屯辅兵守不其。

  这样一来,随军出征的有亲卫营三屯、骑营一屯、少年营一屯和中、前、左、右四营三十二屯战兵。

  又有辅兵左、右二营,共十屯。

  辎重、工匠二营无算,战辅兵达四十七屯。

  各营营将、亚将与众佐吏二十余人,将大军帐挤得满满当当。

  到晚间,气温就凉爽了许多,要不是迫在眉睫,他也是不愿这个时节兴兵的。

  待众将坐下,陈烈开口道:“伯升,说说壮武的情况罢。”

  “诺。”座位比较靠前的王斗出列,清了清嗓子说道:“这壮武城不大,周回不过五六里,原先的墙不高,但现今已加高至二丈。”

  “其城虽小,但由于其西十余里便是沽水,又有连通夷安、高密、即墨、不其等地的官道,所以商贸繁盛,人口众多。”

  “壮武令乃五旬儒生不足惧,唯其尉据说是边地武人出身,颇有勇武,有善兵之名。”

  “城中陈兵千余。城外壕堑是新挖的,只有丈宽。”

  这些情况陈烈自然早就得知,现在让王斗再介绍,主要是让诸将知晓。

  待王斗坐回胡床,陈烈摸了一把稍稍修过的须髯,神情轻松说道:“诸位都议议,怎么打?”

  众将闻此,开始小声议论起来。而陈烈却来到與图前,眼神游走其间。

  其实怎么打他心里也早就有大致的方略了,这也主要是调动众将的主观能动性。

  约莫过了一刻时间,陈烈回到位置,问道:“如何了?谁说说看。”

  “虎帅!”

  从阎勃身后站起一人,是新晋的中营亚将留丑,接了邓甲的“班”。

  而新的右营亚将则由朱贵担任。

  留丑虽然名“丑”,但人长的一点也不丑,大率是丑时出生,而被其父母取此名。

  当下,以天干地支为名乃是寻常事,乞活军中都不少,如这高丑和贾巳、邓甲等。

  只听他道:“以我看还是用老法子,围三阙一,然后佯攻两面,猛攻一面。”

  这算是惯常的法子,也是目前最好用的。而且好在的是,其壕堑不宽,架着壕桥就能过。

  众人闻此,不住点头。

  “虎帅!”

  陈烈看去,出列的正是徐冈,于是问道:“徐大兄,有何良策?”

  徐冈现在与阎勃二人位于众将之前。

  他语气沉稳,声音洪亮:“诸位,我们还当注意即墨方面。即墨顺沽水旦夕可至。虽以往经验,其出兵的几率不大,但也不可不防。”

  “故以我之见,当遣一部先占据壮武其西的渡口,再在其北面择一处沿沽水立一营垒。”

  “徐大兄说言极是。”陈烈微微颔首,这是站在更高角度看问题。

  “军师可有建言?”

  “虎帅,俊正有一事。”终利俊闻声出列,说道:“前些时日传北海黄巾军久攻治所不下,而又转攻潍水一线。”

  “何不遣使往之,一可探探其虚实和对我军的态度,二若能说动其向淳于、高密一带作出进军的态势,则我军侧翼夷安、高密等地之兵则不敢出兵来救壮武。”

  周边城池位置早被陈烈印在脑中,他稍加思索便想明白了。

  “军师之言,乃是良谋。”于是他又问:“不知何人愿为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