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小民

第66章 八乡十里

汉末小民 陈梦之 2664 2024-12-15 17:53

  陈烈在之后数日,将古继招供出的人物及家族进行了一次大的清洗。

  既然不安分,那就怨不得人了。

  一时间,皋虞、不其各大姓噤若寒蝉,身怕屠刀落到自己头上。

  两地原本的普通黔首冷眼旁观。

  而那些刚分地的流民则拍手称快,激进多了。

  这段时日,安置的流民大多为自家建起了草庐、屋舍。有了地和家,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各里操持田间由推荐出来的田吏负责,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农。

  而闲暇时,由里长,也就是伤退的老卒组织里中青壮进行简单的训练。

  一开始,这些老卒成天板着脸,也不与人多说话,里中民众生怕做错了什么事情,整日都小心翼翼的。

  但时间一久,他们发现这些老卒还是好相与的,并不是表面上那般凶神恶煞。

  前些时日,他们听说东莱太守带着万人大军前来打乞活军。

  说实话,他们内心是忐忑的、纠结的。

  一边是与生俱来对朝廷对官吏的一种畏惧心理。那可是二千石的太守啊,他们中绝大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见一面的人物。

  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乞活军被打败。那样的话,他们好不容易得来的田、建的新家,岂不是又要化为虚有?

  所幸的是,这种煎熬的心理没让他们承受多久,便传来了乞活军大胜的消息。

  得!田保住了。不少人长舒了一口气。

  ……

  不其县,原安乡。

  梁寅打量着原泉水两岸,不少黔首正在田间头躬身除草。

  这五月底正是粟苗拔节到抽穗的关键时期,需得悉心照料。

  这些地之前都是各豪强大姓的土地,都是上好的肥田,现在便宜了他们。

  想必自己的妻也正在田间地头除草罢?

  想到这,他不自觉的加快了步伐。

  现在是甲里的地段,离他家所在的丁里不远了。

  他们原平乡是新设的一个乡,县中当初给他们分了田后,一共设了八个乡,每个乡下有十个里。

  这八个乡基本分布在原泉水和墨水两岸。

  县南原泉水这边,有四个乡:原平、原安、原喜、原乐。

  另外四个乡在县北墨水两岸,分别是:墨安、墨居、墨乐、墨业。

  他这次给前线军队运粮时看过,也是肥沃的好地。

  这八个乡的名字,据说是那位虎帅亲自命名的。

  “安居乐业、平安喜乐”,看看,还是农家子出身的虎帅懂咱黔首的心啊!

  而每个乡下面的里,是按照甲乙丙丁等排列名命的,十个里刚好凑齐一天干。

  梁寅提着一个不大的麻袋,尽管天气炎热,但他脸上却洋溢着压不住的笑容。

  这乞活军还真和朝廷不一样啊。往年在本县时,每年也要服徭役,但那些县吏都变着法的让他们多力役些时日。

  说的是一个月,但基本都在四十日往上。

  而现在乞活军,此战一结束就让他们回家了,并且给每人还发了一袋粟。

  这可活见了,往日哪有这待遇!

  虽然他提的这袋只有五斤,这是给每个民夫的量。

  梁寅想到这儿,不由心道:那些被临时征到不其城中的辅兵真是好运道。

  每日只在城内操练和巡逻、守城等,根本没上前线挥一刀、刺一矛,就得了十斤粟。

  不过也又转念一想,谁叫当初自己没去应募呢。

  而那些上了前线的,据说赏赐都不会少,可能又有一批人能得勋田了。

  看来还得勤练武艺了,争取下一次县中征募的时候,也去应募一个辅兵。

  再有机会能选为战兵,那就更妙了。

  这让他想起之前里长说的一个事情:

  军中有一个叫严庆的,最开始就是辅兵,就因为箭射的准,也跑得快,直接从辅兵选为了战兵,现在已经升为一名都伯了。

  前次分田时,还因两块大比武时得“冠军”牌,多授了二亩勋田。

  被选为战兵,他是信的,升为都伯他也是信的。但是说因射箭准、跑得快被授勋田这个事情,他此前是怀疑态度的。

  但此次出去了一番,他信了。因为其他的乡的人也在说此事。

  说的人多了,那这事多半就是真的。

  正想着,不觉间已经到了本里的地界。

  于是他与一道而回的乡里人做了别,然后自往家中走去。

  等他刚回里中,便见不少里中人聚集在那棵老槐树下。

  他走近些,正听见里长粗犷的声音:“二三子,你们谁家妻善养蚕啊?”

  善养蚕?

  梁寅正疑惑时,又听那里正继续道:“是这,县中传令下来了,说马上便要进入养蚕的时节了,要在每里中选一名善养蚕者,教授里中妇女养蚕。”

  “县中还说了,被选上者,也有赏赐,往后她自己所织出的布可多分一成。”

  青州地界多桑麻,自古便是蚕桑、丝织重要地。

  齐纨鲁缟名传天下。

  齐,是齐国,大致便是如今青州地区。纨,是一种细致光洁的白绢,主要产于齐国临淄,因此称“齐纨”。

  不其、皋虞等地同样桑树甚多。

  之前,县中给他们分田时,可没有把桑树分给他们。现在说多分一成,是何意?

  正在众人不解时,那里正继续说道:“这段时日,县中会派吏员下来,为每户划分桑树。

  当然,这桑树是分给了尔等,但每年需缴纳织出布匹的六成,剩下的尔等自留之。”

  众人闻之,大喜。

  不少人已经在算他们每年能留得多少了。

  若按照正常来算,他们妻,一年能织大约四十匹布,六成上缴,剩下四成是多少?

  十六匹!

  因为县中已经免除了诸如刍税、稿税、口算、户赋等。

  相当于这十六匹是净收入!

  若一匹按照二三百钱算,那是多少?

  哎呀……算不清了……

  等一会儿,得问问那佐吏。

  他们口中的佐吏便是随老卒一同下乡的少年。

  梁寅的反应还快些,他立即高声道:“里正!里正!我妻善养蚕,我妻善养蚕啊……”

  众人闻声回头,这才发现身后提着麻布袋的梁寅。

  那里正从人群中出来,这才看清其左袖是空的,但腰间别着一把环首刀,一道从额头划下的伤疤有些吓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