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魂穿董卓,开局义子要杀我

第16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看着杨修认真的表情,董卓有预感。

  自己接下来的回答,很可能会确定对方对他的第一印象!

  而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可以拉拢杨彪的这位独子。

  杨彪对于原主已经形成了刻板印象,想要对方真心效忠自己,无疑非常困难。

  但杨修还是头一次见到他。

  作为杨彪的儿子、杨家未来的接班人。

  若能得到对方的青睐,将来他便能得到弘农杨家的支持。

  届时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好处多得不得了!

  想到这里,董卓端着酒樽站起身,在大厅中央开始踱步。

  他抬起头,四十五度角仰望房梁,故意摆出一副悲戚神色:

  “本太师曾造孽太多……近日于梦中得一仙人点化,方才幡然醒悟!

  “而今长安城内有流民无数,皆因本太师强行迁都所致。

  “事到如今,错已犯下。为今之计,唯有拨粮以济民,开仓以救苦,方能稍稍弥补吾之罪过!”

  说着说着,董卓眼眶迅速泛红。

  他突然仰起头,猛得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尔后努力仰起脖子,不让眼眶中的泪水满溢出来……

  看着如此一幕,除了同样演技高超的貂蝉,在场的其他人全都颇为触动!

  李傕郭氾和牛辅三人,怎么也没想到,一向凶残的猛虎,竟也会有落泪的时刻!

  至于杨修,虽然聪慧过人,但毕竟年轻,何曾见过这般情形?

  此刻的他,为董卓知错能改,降位爱民而深受感动!

  他当即站起身,对着董卓郑重躬身:

  “太师知耻而后勇,明错而能改,修深为敬佩!

  “修虽年少不才,若有得用之处,还请太师尽管吩咐!”

  终于从杨修口中听到想听的话,董卓顿觉惊喜无比!

  他连忙低下头,任由半真半假的泪水划过脸庞,快步走到杨修面前,握紧他的手道:

  “有德祖这番承诺,胜过黄金万钧!

  “德祖若不弃,本太师可为汝举孝廉。

  “通过公府复试后,可至吾帐下效力?”

  听到如今权倾朝野的董太师要亲自为自己举孝廉,杨修终于感受到了对方满满的诚意。

  可能对方别的方面是假的,但对他的重视与拉拢,是真真切切的!

  只是略微犹豫后,杨修便拱手应承:

  “修得太师青睐,安敢不从?”

  见杨修答应下来,董卓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历史上对杨修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在他看来,杨修拥有盖世文才!

  虽然不是什么出众的谋士,但称霸一方,不只需要谋士与猛将。

  无论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还是口才妙辩、揣摩人心的能力,都是他所需要的。

  而且杨修连曹操这种城府极深之人的心思都能猜透。

  揣测一般人的心思,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要善用好对方的才能,必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益处!

  董卓高兴地扶着杨修一并坐下,共垫一席。

  二人一边喝酒一边交谈。

  杨修很快便惊讶地发现,这位关外枭雄,并非一般的粗鄙武夫。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文章律令,对方都有极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

  这愈发让杨修确定,眼前这个胖男人,值得自己倾心效力!

  ……

  翌日清晨。

  董卓看了眼身后已经装满粮食的数百辆马车,随后扭头看向杨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要不德祖还是收些珠宝财物吧?

  “否则白送本太师一万石粮食,只怕令尊回来后,要痛批德祖败家了。”

  杨修笑呵呵地摆了摆手:

  “太师不必担忧,家父只吾一位逆子。

  “即便真有打骂,也不会伤及性命。

  “但在下能为太师与天下苍生献绵薄之力,足慰平生矣!”

  董卓感激地拍了拍杨修的肩膀:

  “既如此,本太师便不多言谢了。

  “德祖将来若遇难题,可派人去长安城知会本太师。

  “本太师定会倾力相助!”

  二人互相客气一番,杨修便目送着董卓上了马车,与车队一并离开了。

  对方已经答应了为他举孝廉。

  接下来,他只要通过公府复试,就可以前往太师身边效力了!

  不管这位董太师曾经是什么样的人。

  至少在他的亲自接触下,对方远没有自家父亲说得那么可憎可怕。

  若对方真想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他愿意为对方贡献一份力量!

  ……

  返回长安的路上,董卓的心情颇为愉悦。

  此番拜访杨家,不仅得到了杨修的青睐,甚至还免费得了一万石粮食!

  有了这些粮食,他就可以救助长安城内那数以十万计的流民百姓了。

  因为原主的缘故,从洛阳被驱赶来的百姓足有上百万人!

  其中绝大部分都死在了半路上。

  最终活着到达长安城的,已是十不存一。

  而今这些流民能找到自力更生之法的也寥寥可数。

  绝大部分人要么沿街乞讨,要么死在了某个阴暗的巷子里。

  这件由原主造下的罪孽,可不是消除记忆就能解决问题的。

  即便记忆消除了,这些流民也依旧存在!

  如果这些流民可以善加利用,便可以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无论是用于种地屯田,还是补充士兵,都有其用武之地。

  当然,前提是他们能够活下来……

  当董卓运粮返回长安城内,第一时间命令军士们搭建赈济帐篷。

  尔后亲自陪着士兵们用大锅将粟米小麦等粮食煮成稀米饭。

  同时他还不忘让李肃和李儒将自己打算亲自赈济百姓的消息传出去。

  不让百姓们知道他董卓打算做好事,如何能得到这些人的感谢,从而完成系统任务呢?

  董卓忙活了一上午,临近中午时分。

  他站在赈济棚里,看着被士兵拦在外面、眼巴巴瞅着大锅的一众流民。

  注意到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都饿得瘦骨嶙峋。

  看着他们凄苦的眼神和没有血肉支撑导致面无表情、颧骨极其突出的脸庞。

  一股强烈的自责感油然而生!

  他低头看着自己隆起的腹部和粗壮的胳膊,再看看外面的流民。

  彼此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