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万历:建立大明神朝

第21章 请陛下显露仙法

  见皇帝这么说,高拱脸上顿时挂不住了。

  他着实没有想到皇帝诏书一降,朝臣的反应这么大。

  前日回府后,不断有门生旧友来到他府上,给他言说此事,让他头疼万分,可却无可奈何。

  没办法,谁叫这次皇帝确实有些过分,而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能为君掩过了。

  而现在看来,不仅朝臣不理解他们,就连皇帝现在也颇怪罪他,这属实让他有些委屈了。

  只不过他等他解释,一旁的张居正却率先为他说起了话来。

  “陛下怪罪高阁老了,现在在午门外跪拜众人,不仅仅有高阁老的学生,更有微臣的学生。可即使这样,也是微臣二人极力劝说的结果了,否则前往午门跪请陛下收回成命的人,怕是会更多。”

  高拱听闻也忍不住点点头,当即接话道:“陛下,张阁老所言甚是。自从前日诏书一下,朝中议论纷纷,哪怕臣等也不能阻止,属实无奈。

  张、高二人这一番诉苦,听得朱翊钧忍不住地摇头。

  说实在的,其他朝臣反对,他并不在意。

  他在意的,而是眼前张、高二人的意见。

  毕竟他们二人才是内阁辅臣,更各个都治世之能臣,无论如何,他都要好生重用呢。

  “既然群臣都反对,那你们二人呢?是不是也要反对!”

  二人闻言一惊,互望一眼,连忙跪下道:“微臣不敢!”

  “不敢就好!不敢就好!”

  朱翊钧见状缓缓起身,看着跪在地上低头不语的二人,缓步上前,宽慰道:

  “朕知道这件事情不好办,从登基开始到现在,朕鲜有处理政务,要不是二位先生帮忙,朕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呢。

  不过朕现在修炼小成,现在只剩下临门一脚,只要这一关过了,就万事大吉了。因此这段时间你们二人但是多多担待才是。”

  为了宽慰高、张二人,朱翊钧也是尽可能放低姿态,这也让高、张二人受宠若惊。

  高拱原本被皇帝误会而感到委屈的心情,也不禁平复了几分。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望向朱翊钧无奈叹气摇头道:

  “也就是陛下前日展现种种着实让我二人大开眼见,更让我二人明白陛下并非凡人,不然我二人也定不奉诏!”

  他这么一说,反倒是将朱翊钧逗笑了。

  “哈哈哈,看来朕前日真乃明智之举。二位先生快快起来吧。”

  “微臣说得没错。”高拱缓缓起身,一脸严肃望着皇帝道:

  “陛下,如今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依照微臣看,还不如向群臣告知详情,如此定可堵住群臣的嘴。不然在他们口中,陛下俨然成了昏君了,三人成虎,如此下去,不是长久之计。”

  高拱说完便望向张居正,后者见状也当即接话道:“陛下,微臣附议。臣等知道陛下或有难言之隐,可现在朝臣议论凶凶,此风断不可涨,如果向天下人禀明实情,依臣等看,不仅可平复议论,更可让陛下成圣君之道。”

  这个方法是他高拱二人商量了好久,才商量出来的应对之策。

  没有办法,谁叫这次朝臣的反应远远超过了他们预期。

  原本他们以为这只不过是普通的户部财税问题。

  这种事情在嘉靖朝也遇到过,只不过苦两月也就罢了,毕竟皇帝也说了这次事关重大,仅此一次,等这次熬过去后,那日后的日子就好办了。

  可他们千算万算,却唯独没有算到群臣的反应会如此之大。

  不过他们细想一下,发现确实是他们想简单了。

  他们在文渊阁任职,虽然之前跟皇帝见面的机会不多,但也算能联系,能沟通。

  可其他朝臣却不然。

  在他们看来,皇帝刚刚登基就消失的无影无踪,醉心于所谓修道,这哪里是人君所为。

  这怎么能不让他们失望。

  更别说现在皇帝更是将手伸向户部,准备截留太仓银为己私用。

  如此二者相加,这些朝臣怎么不会反感。

  所以才会有午门跪请之事。

  这种事情,哪怕他们也没有办法阻止。

  因此他们二人思前想后,想出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如果皇帝将他仙法展露出来,那朝臣便会明白皇帝的苦衷,如此不仅不会埋怨皇帝,更会尊崇皇帝,如此也没了现在的争议。

  只不过他们刚说出此事,便听到皇帝摇头道:“此事不可!”

  高拱闻言不由急道:“为何不可!”

  “不可就是不可,你们二人休要再说了。”

  高拱见状还欲争辩,可却被一旁的张居按住,随即起身拱手道:“是我等失言了,还请陛下勿怪。”

  朱翊钧默然点头。

  如果高、张二人说其他法子那还自己可以考虑一下,可让他显露修为一事万万不可,就连谈都不能谈。

  他现在唯一想的便是安心炼化至宝残枝,如果要显露修为,不仅会引来麻烦,更说不定会影响炼化的进度,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只不过他现在这么一拒绝,却突然让整个东暖阁都冷清了不少。

  等过了许久后,刚才还沉默不已的高拱率先说起了话。

  “既然陛下不愿如此,那现在就只能耐心等待了。这段时间只要陛下多召见群臣,参与朝会,与朝臣商议国事,那朝臣的议论自然便会平息。至于财税问题,只要等夏税抵京后,那朝廷的财税问题便可缓解。

  至于今日在午门跪请一事,在臣等看来不过是言官不解陛下难处,还请陛下谅解,切勿怪罪他们。”

  朱翊钧听着高拱的话语,从他语气中感到十分失落,不由笑道:

  “嗯,不过在朕看来,这些事情最根本还是财税不足,才人不足。这才是目前大明的症结问题所在。如果财税充足,何至于出现这等事情。

  朕前日不是让你们上改革时弊,扩充内阁的题本吗?现在如何了?”

  高拱二人闻言互望一眼,当即拱手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容臣等商议。”

  “嗯,这件事情确实重大,你们先写,到时候再召开廷议讨论!”

  “臣等遵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