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万历:建立大明神朝

第66章 大胆去做!(求个月票)

  虽然在朝廷诏书与邸报中,对于他诛杀叛逆的事直言不讳。

  甚至在场的锦衣卫、勋卫等等在外面也会实话实说。

  可对于外朝的人来说,他们更愿意相信,此事是他借助东厂与锦衣卫来平定的。

  再加上自己年龄偏小,冯保这段时间行事张扬,许多事情做的天怒人怨。

  所以这段时间不断有朝臣上书。

  或是希望自己能罢黜冯保,不要重用“奸宦”。

  或是劝谏自己要励精图治,少增杀戮云云。

  不仅仅是他,甚至内阁高拱等人也被连番弹劾。

  毕竟在许多人看来,他们身为朝廷重臣。如今皇帝年幼并被奸宦蛊惑,内廷又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四人居然无动于衷,属实有些罪大恶极,必须引咎辞职才行。

  而这其中,不乏就有原本高拱、张居正、杨博等人的门生故旧。

  如此种种,让朱翊钧感到甚是无奈,甚是有些想笑。

  之前自己闭关的时候,高拱、张居正二人暗自斗争。

  那时他们的门生故吏,也因此互相弹劾,相互使绊子。

  可到了此时,这些原本合不来的人居然罕见的团结在一起,觉得自己的老师、座主身为内阁辅臣,却尸位素餐,为他们所不耻。

  看来至少在让朝臣团结这一方面,他还是有些贡献的。

  不过事到如此地步,他还是不恼,只是觉得这些人弹劾有些烦罢了。

  一则自己再厉害,也不可能将所有人尽数制服。他也更不可能为了证明他有修为,去专门演示什么功法。

  二则他其实觉得这样也好,别人越不信自己的实力,那对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越有利。

  毕竟内廷变乱虽然严重,但其实很好处理。

  可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想到这里,他当即望向杨博,出言道:“杨爱卿,你昨日跟王崇古都说清楚了吧。”

  杨博闻言颔首,当即拱手道:“陛下放心,王崇古已经信了臣的话!”

  朱翊钧微微点头,随即望向最后面的拱手而立的孟冲:“叫王崇古进来吧。”

  “奴婢遵旨!”

  很快孟冲便引着一名身材健硕,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此人进来低头不语,只是迅速上前跪下道:

  “臣原宣大总督王崇古叩见陛下,陛下万安!”

  朱翊钧听着王崇古的话,久久不言语,整个东暖阁也瞬间寂静下来。

  过了好一会,朱翊钧才“回”过神来,右手一摆,跪在地上的王崇古突然感觉一股巨力将自己扶起。

  王崇古还略有些懵逼,就听到皇帝道:“赐座!”

  “谢陛下!”

  “王爱卿,朕早就听先皇说过你,当年要不是你力主俺答封贡,如今宣府、大同一带估计还是年年边患呢。就仅凭这一件事,你就对大明居功至伟。”

  王崇古刚才在乾清宫外等候的时候,想了许多种见皇帝时候的场景,更是不断回忆昨晚杨博给自己的说的话。

  在昨晚杨博的描述中,皇帝虽然年幼,可却宛如天人。

  说那日在里草栏场时,面对逼宫的宦官以及欲作乱的四卫、勇士营将官。

  皇帝直接出手,将其一一斩杀,木台上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

  看到杨博心有余悸,哪怕在昨晚讲的时候,还有些惧意。

  杨博这么说,王崇古也相信杨博不会骗他。

  但其实他心中还是忍不住犯嘀咕。

  毕竟他就在边关,自然知道这刀兵之事没有那么简单。

  以前许多传奇、曲子中说什么以一敌百,杀人于无形都是假的。

  真到战场之上,莫说以一敌百,就连以一敌五,以一敌三怕都难呢。

  因此他心中总是不相信年仅十岁的皇帝,在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之下,可以一人将他们斩杀。

  更别说后面杨博越来越夸张,还言之凿凿说,他亲眼看到皇帝一脚将一人踢飞百丈之远,皇帝还有金身护体,叛将的刀根本砍不到皇帝的身上。

  如此话语,听得王崇古暗自摇头。

  要不是杨博跟他深交已久,他真想当面质问杨博,知不知道百丈有多远!

  就连鸟铳的射程也只有五十丈左右。

  十岁的皇帝居然一脚将一人踢飞百丈。

  这着实有些匪夷所思。

  可这些话又是杨博说的,甚至高拱等人也笃信不已,再加上之前他了解的传闻。

  让他又有些不得不信。

  因此今日入宫以后,他心中便甚是忐忑。

  刚才更是想象与皇帝见面的场景,既想让皇帝展示仙法,又怕杨博等人骗自己。

  而刚才他感受的莫名一股巨力,却让他心中惊诧万分,暗道杨博等人说的是对的?

  一时间不知为何,对皇帝也心生了几分惧意,连忙回话道:

  “陛下谬赞,此事全是先皇决断!高阁老、张阁老鼎力支持,不然断不会成就此事。”

  朱翊钧闻言笑了笑,忍不住望向高拱道:

  “王爱卿真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朕觉得你也说的对。当时候英国公张溶、尚书张守直以下十七人认为不能批准,尚书朱衡等五人称封赏、通贡很方便,互市不方便。

  如此种种导致先皇先皇也有些动摇,要不是高爱卿与张爱卿二人支持,这边境怕安宁不下来。

  所以嘛,朕就觉得有些时候,不能全听朝臣的意见,做任何事情肯定会有些反对意见,可如果一见有人反对,就不敢去干了,那便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高拱是聪明人,自然知道皇帝是在点他呢,当即接话道:

  “陛下所言甚是,如今朝廷革除时弊,推行新政,非议者甚多,可断不能因非议就惧怕做事。因此臣才向陛下推荐王崇古。”

  高拱说着便瞥了王崇古一眼,他虽然昨日没有跟王崇古见面。

  但平日里多有书信往来,因此也知道王崇古对于彻底整顿京营的态度,忍不住打气道:

  “王总督,今日京营之事,就如同隆庆年间俺答封贡一事。虽然朝廷中非议甚多,可为天下、为朝廷,此事必须推行!

  陛下已与内阁商议好了,你只管大胆去做,我等愿为支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