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家陛下是明君

第56章 重用严嵩,推行新政

我家陛下是明君 十七萧萧 5301 2025-01-12 05:52

  翌日午时。

  “辽东、湖广、江西以及广西等地正遭受严重饥荒,百姓食不果腹……”

  “而浙江、江西与四川等地又遭大旱,颗粒无收。”

  永寿宫内。

  杨廷和双手捧着奏本,目光紧紧盯着前面的屏风,神情异常严肃地汇报:“如今各地灾祸频生,内阁已经拟定公文向各省下达免除税粮,其余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另外,大同一战耗费了朝廷整整一百万两银子......陛下,此等数目绝非是小数。”

  屏风后面,朱厚熜同样一脸认真倾听。

  俄顷,他沉声回应道:“杨阁老,你与朕这般言说亦是无济于事。打仗向来是要死人,要花钱的……”

  “将士们浴血奋战取得胜利,岂能不予赏赐?倘若如此行事,将来还有谁愿意挺身而出,守护我大明的万里河山!”

  说着说着,朱厚熜继续追问道:“数月之前,朕已下令开放海禁,市舶提举司和海防道莫非未曾收缴到丝毫税银吗?”

  他心中暗自思忖,按照前世的规矩来说,这些部门可是相当于现代的海关,岂会毫无税收进账?

  从漠北回来的这些日子,朱厚熜阅览了各地呈上来的文书,下海经商的人可不少……按理说应该有相当可观的关税收入才对。

  “开海禁的这几个月以来,市舶提举司与海防道确实有所收获,陆陆续续收缴到了一部分税银,但数量着实有限,总计还不足三万两之数......

  杨廷和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方才不紧不慢地向皇帝汇报另一个情况:“启禀陛下,老臣还有一事需要呈报。”

  “什么事?”

  闻言,朱厚熜当即追问。

  “上个月,江苏各县突发多起大火……”杨廷和面色凝重,缓声道来,“损失颇为惨重,因此救灾所需的银两亦不在少数。”

  “??!”

  话音落下,朱厚熜瞬间怔住,满脸惊愕之色。

  明初期,江南号称富庶之地,然而,其“灾区化”趋势非常明显,这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

  据《明英宗实录》“宣德十年五月甲戌条”载:“先是,诏天下贫民缺食有司量为赈济。直隶扬州府、徐州、滁州并属邑旱伤尤甚,人民乏食者亿万计。”

  除了正史记载之外,民间甚至还流传着这样一则传闻——说是当年明英宗有意开放海禁,以促进经济发展。

  岂料,江南某地竟突发大火,一连数日不灭!

  最终,迫于形势压力,这位皇帝也只得无奈打消了开海禁的念头。

  震惊过后,朱厚熜先是把杨廷和的话从头到尾捋了一遍。

  尤其是市舶提举司与海防道。

  怎么可能只收上来不到三万两白银!

  这很难让人相信。

  据说明朝灭亡的时候,闯王李自成从那些士大夫和太监手里可是搜刮出来不少银子……不说亿万两,几千万两还是有的。

  这些人怕不是把银子都掏进了自家腰包吧?

  如今这日子真可谓是手头紧巴巴的,到处都需要用钱。

  原本满心欢喜地盼着开了海禁之后,能够给朝廷多增添一些财政收入。

  心里头估摸着,就算达不到两三百万两银子那么多,但怎么着也得有个五十万两左右吧?

  毕竟这大海贸易一旦放开,那利润肯定少不了。

  谁曾想,这市舶提举司和海防道那些家伙,一个个吃相简直难看到了极点。

  居然只上报区区两万两银子来敷衍了事!

  还是说应天府的下海商贾没有纳税亦或者钱都被当地官府暗中扣押了?

  难怪士农工商,士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

  但是,这个商贾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比如,满清的带路党就有知名的某商。

  要不然老祖宗也不会重农抑商了。

  一念及此,朱厚熜真想给他们上九族消消乐的大项目。

  “把朝廷储备的粮食给各地下放一些,但是不要太多,另外派锦衣卫下去巡查。”

  “是,臣告退。”

  ……

  杨廷和前脚刚走,下一刻,严嵩就来了。

  “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严嵩急忙参拜道。

  “咳~”

  “严爱卿啊,你来的正好。”见他来了,朱厚熜即刻开口说道,“这里有一份文书,你且看看之后告诉朕能否施行?”

  话音落下,黄锦双手捧着那份文书缓步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将其递到了严嵩面前。

  严嵩赶忙伸出双手接过文书,当他定睛一看时,瞬间瞪大了双眼,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只感觉越来越离谱,额头上也开始冒出豆大的汗珠来。

  “摊丁入亩,永不加税?!”

  再往下看去,更是令他瞠目结舌:“正一二品官员每年需缴纳十两银子,三品官员八两……”

  “七品官员三两银子……就连勋贵武将也不能例外!”

  看到这些内容,严嵩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四个字——士大夫纳粮!

  这是天塌的节奏啊……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士大夫和读书人哪个不是由朝廷供养着?

  如今竟然要让他们纳税交粮?这怎么可能呢?

  严嵩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眼花看错了,但那白纸黑字却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容不得他有丝毫质疑。

  尽管严嵩尚不清楚这份惊世骇俗的文书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但他心里很清楚,既然能被呈送到皇帝面前,那就代表着这必然是皇帝的旨意。

  想到此处,严嵩艰难地咽了口唾沫,然后抬起头看向屏风,刚想开口说话,却又听到皇帝说道:“后面还有呢,你先看完再发表意见。”

  严嵩快速地将手里的文书翻了一下,果见后面还有一大段密密麻麻的文字。

  当他看清上面所写的内容时,心中猛地一惊。

  “凡是反对此国策的官员,一律罢黜官职!秀才反对,则其家族三代之内不得科举;贡士反对,不得参加明年的殿试......”

  “连反对者的后路都给堵住了!”

  严嵩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继续往下看去。

  突然,又一行字映入了他的眼帘。

  “嗯???”

  “廉洁养士?!”

  “忠君爱国、百姓爱戴者,赐予十两银子......”

  “……”

  这跟把钱财从自己的左手转移到右手有什么区别吗?

  “严爱卿啊,你以为如何?”朱厚熜看着发愣的严嵩,一脸严肃地问道。

  他心里非常清楚,历史上的严家正是依靠着帝党的支持才得以崛起的。

  所以今日此举,既是在试探严嵩的忠心程度,同时也是给予他一个展现忠君爱国之心的绝佳机会。

  “陛下,这……”

  朱厚熜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乘胜追击道:“你是说要想真正施行下去难如上青天?”

  “朝廷不过只是要求他们缴纳一些税银罢了,甚至都尚未责令他们去服徭役、当差役。”

  “如此宽厚仁慈之举,已经是对他们莫大的恩赐了!”

  “这些人平日里整天高喊着什么忠君爱国,如今连这么一点点钱财都不情愿拿出来供奉君父,又有何资格谈论自己是忠臣良将呢!”

  “陛下......”严嵩蓦然跪倒在地,身体伏得极低,用一种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小心翼翼地说道,“微臣斗胆一句,这份文书可有其他人曾经阅览过?”

  “没有!除了你之外,别无他人。”朱厚熜回答得干脆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听到这番回答,严嵩心中顿时明悟过来,他哪里会不明白皇帝的真实意图呢。

  满朝文武大臣众多,可皇帝却唯独只让他严嵩一人来审阅这份至关重要的文书......

  毫无疑问,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绝佳机遇啊!

  而且这一情况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的猜想,此事定然是出自皇帝本人的旨意,绝非是什么旁人出的糟糕主意。

  此时,全国各地饥荒此起彼伏,灾情日益严重;土地兼并现象更是愈演愈烈,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倘若朝廷依旧坐视不管,不肯果断出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历经一百余年风雨沧桑的大明朝恐怕真的要完蛋了!

  “微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严嵩一脸忠诚地跪地说道。

  “很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朱厚熜满意地点点头,旋即大声说道:“即日起,你严嵩即刻入阁,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

  “此外,念及你对朝廷忠心耿耿,特赐严家三代免去一切纳粮之责,以示皇恩浩荡。望你日后继续尽心尽力辅佐朕,共创盛世江山!”

  君臣二人如干柴烈火一般达成了交易。

  ……

  宴请完严嵩之后,太阳逐渐西斜,天空被染成一片橙红。

  临近傍晚时分,朱厚熜才恍然想起铜炮研制的进度。

  想到此处,朱厚熜径直去了兵仗局,这里负责守卫的禁军已经悄悄换成了北冥军。

  一见到皇帝,赵不良立刻伏地叩头道:“陛下,抬枪产出一千支,但铜炮只有区区八门......还望陛下责罚!”

  “无妨,你先起来吧。”

  朱厚熜看着伏地的赵不良,微微摆手示意其平身,然后笑着说道:“短短半年时间,你们能生产出如此多的兵器实属不易,此乃大功一件!你们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待到合适之时再一并赏赐吧。”

  此时正值农历十月中旬,距离嘉靖元年也快要到了。

  朱厚熜心中暗自盘算着,这些新制造出来的铜炮正好可以派上用场,用来好好教训一番那些嚣张跋扈的葡萄牙人。

  让这群来自西方的殖民者浅浅感受一下东方天朝的强大实力和威严。

  哪怕无法一举消灭,但也要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

  “陛下,”赵不良起身后,面色谨慎地向前一步,进言道,“若是能够再多招募一些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前来相助……那我们的进度必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朱厚熜微微颔首,沉思片刻之后,缓声道:“关于人手方面的事宜,你无需过度担忧……再过些许日子,朕自会派遣更多的人力前来支援。”

  “不过在此之前,朕这里尚有一门全新兵器的设计图纸。”

  “此兵器相较于铜炮而言,其制造难度相对较小一些,不妨先行着手研制此物。当然,铜炮的研制工作亦不可有所懈怠。”

  “是。”

  赵不良看了一眼皇帝手里的设计图,立即脱口而出:“陛下,依微臣之见,这门新式兵器的构造似乎比铜炮来得简单一点。”

  “哈哈哈……”

  朱厚熜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你眼光不错,的确如此。”

  明末之际,红衣大炮在制作工艺和复杂程度上的确要逊于太平天国时期的铜炮不少。

  鉴于生产力的因素,朱厚熜才让兵仗局先行研制红衣大炮。

  而后,他又交代赵不良多留意一下会化学物理的人才,他想研制一些化妆品,然后从那些朝臣或勋贵的妻女手里把白银套出来。

  ……

  离开兵杖局回到永寿宫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拖着略带疲惫的身躯,刚刚想要躺下身来稍作休憩,却见黄锦走进来禀告到:“皇爷,陆大人回来了。”

  话音刚落,朱厚熜瞬间精神一振,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

  他连忙坐直身子,旋即大手一挥:“快请他进来,然后速速去准备些夜宵过来。”

  很快的,陆炳踏步而来:“大哥,我回来了。”

  “很好,那事办得如何了?”朱厚熜给他倒了一杯茶

  “大哥请放心。”陆炳接过茶杯,嘿嘿一笑。

  言罢,他转头朝着门外高喊一声:“抬进来!”

  旋即,只见七八个锦衣卫抬着几个大箱子鱼贯而入。

  “打开。”

  哐噹——

  顿时,银光乍现。

  草!

  上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多的白银……要是全给自己花,那可是花不完,根本就花不完的呀。

  “嗯。”朱厚熜拍了一下陆炳的肩膀,轻笑一声,“你回来得正是时候,明日我打算出宫去,先到顺天府周边的道观看看,然后南下至江南走一趟。”

  “啊?!”

  听到这话,陆炳先是一愣,随即将手中的茶杯缓缓放下,抬起头,目光疑惑地望向皇帝,开口问道:“大哥,您这是要去做什么?”

  “借钱!”

  朱厚熜蓦然看向窗外,片刻后一字一顿地说道:“向商贾和道观借钱。”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据我所知,这些道观的香火钱可不少,最近朝廷财政困难……是时候让他们放血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