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父诸葛瞻

第56章 朕不用姜维

家父诸葛瞻 木子元祉 2966 2024-12-07 10:38

  郤正禀报完。

  谯周等人纷纷把目光投向诸葛尚!

  在场只有诸葛尚清楚汉中的军事情况,他们都用眼神询问诸葛尚,汉中能否守住。

  诸葛尚清郤正把战报拿来。

  郤正递上战报,诸葛尚快速读完,然后对众人说:“诸公不必担忧,我军焚烧栈道,又沿山道抢筑了许多寨堡,敌军虽众,真正能从正面攻打寨堡关隘者,最多不过五百之数。况且汉中有魏军囤积粮草五十万斛,足够我军使用三年。柳隐、阎宇、王含、蒋斌都是沙场宿将,又有董公居中调度,黄军师出谋画策,燕王坐镇汉川,敌军断然无法迅速突破。”

  “况且燕王此份战报只表明敌我军力部署,并未向成都求援,说明情况可控!”

  众人听完都松了口气。

  诸葛尚又看向谯周,提起谯周之前的预言:“谯公,您曾经算过司马昭会在明年九月病逝,这是真的吧?”

  谯周信誓旦旦:“星象如此,老夫不会算错!”

  诸葛尚:“只要我军坚持到明年九月,等司马昭离世,魏军必然退去。”

  诸葛瞻和樊建表示,但愿如此。

  诸葛尚:“诸公,咱们继续聊‘减刑’的事。”

  “好。”

  他们把关中战报先放在一边,继续探讨《六条书》中的“减刑”一条。

  这条可以说是六条里最容易执行的一条!

  一般来说,减轻刑罚,宽恕犯人,不容易遭到什么阻力。难点在于修改法令条文,但只要确定好法令,诸葛尚他们就可以让有司下去执行。

  蜀汉的法条《蜀科》传世的史料几乎没有。

  但人们都知道诸葛亮治蜀以“严”!

  诸葛亮和刘巴等人制订的《蜀科》,肯定也是一部严刑峻法的法律文书。这点从《三国志》糜竺等人的传记都有侧面体现。

  蜀汉的律法究竟有多严苛?

  糜竺的传记有这样一条记载。

  先帝刘备时禁止民间私酿,甚至有百姓因为家中拥有酿酒的器具而被捕。

  糜竺觉得实在太过,就在跟先帝逛街的时候请求以“当众淫乱”的罪名抓捕路过的一对男女。

  先帝不解,问为什么?

  糜竺回答说那对男女身上藏有犯罪的器具!

  先帝闻言哈哈大笑,然后下令把之前抓捕的百姓释放。

  这则记录一体现糜竺的谏才,二体现先帝的宽仁,三也体现了蜀汉法律的严峻!

  诸葛尚认为现在非常有必要改变这种情况!

  之前,蜀汉有诸葛亮主持,严刑峻法的好处比坏处多。

  但诸葛亮逝世后,蜀汉吏治逐渐废弛,再继续坚持严刑峻法的坏处就比好处多了。

  诸葛尚这个时候的蜀汉官员,整体水平肯定比不过诸葛亮时期。他们按照现有的《蜀科》判案,肯定会办出许多冤假错案!

  史载蜀汉亡国时在册人口只有九十万,和严刑峻法脱不开干系。

  蜀汉朝廷其实都意识到了这点。

  刘禅曾多次下诏大赦天下。

  这样做的原因,收买人心是其一,避免冤杀也是其一!

  既然蜀汉的官员办不好案子,那还不如减轻量刑,减少错杀冤杀的情况,同时避免百姓因畏惧刑罚而逃离户籍。

  而且蜀汉前期法治严苛还有个目的,就是消弭刘璋时期法律过宽的恶劣影响。

  刘璋时期,“东州兵侵暴旧民,璋不能禁”,益州豪强因此屡屡叛乱。刘璋为了缓和与益州豪强的关系,对豪强一味迁就,造成了益州法令失效,豪强无视法条侵害百姓的情况。

  诸葛亮用严刑峻法,也有打击豪强,保护弱小的意思。

  但刘璋时期距离蜀汉亡国已经过去四十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蜀汉末期的情况与刘璋和诸葛亮时期都不相同。

  此时的豪强肯定比诸葛亮时期影响大,但没有刘璋时期那么暴虐嚣张。

  蜀中吏治则比不了诸葛亮时期,很难做到打击豪强的同时保护百姓。

  诸葛尚甚至觉得,

  官员们不借着严刑峻法的名头打击百姓就算好的了!

  所以,法律还是重新改为“宽”比较好,至少给百姓多点活路,多挽救一点人心。

  但更改刑法要费的功夫可不少!

  好在樊建、诸葛瞻、谯周都愿意出力。诸葛尚同时提议就在原来《蜀科》的基础上修改,以此减少大家的工作量。对于其中的细则,诸葛尚四人还是很小心地在商议。

  该有的死刑得有,部分死刑改流放,流放改鞭刑,鞭刑改监禁。总之除了“叛乱造反”这种必死的刑罚,其他能减轻的就尽量减轻!

  四人在尚书台商议到中午。

  秘书郎郤正和尚书郎陈寿招呼仆役把饭食送来。

  四位大臣边吃饭边商讨。

  有诸葛尚这个“新鲜血液”注入,蜀汉的尚书台终于焕发出活力!

  四人用完饭,郤正和陈寿命人将饭食撤去。

  正在此时,一个挺拔的身影遮住门楣,竟然是姜维!

  众人看向姜维。

  姜维高升太尉后,须发越发斑白了。

  他站在门口,对里面的诸葛尚说:“诸葛司高,吾有要事与你商量!”

  诸葛尚眨眨眼,猜测姜维估计是听说了魏国来犯的消息。

  诸葛尚跟谯周、诸葛瞻、樊建暂时告辞。

  然后出尚书台与姜维谈话。

  姜维领诸葛尚沿红色的宫墙穿过廊道,来到黑色的屋檐转角。

  这位蜀汉最后的名将停下来,转身对诸葛尚说:“魏寇来犯,吾欲领兵北上拒敌,请你帮我向陛下进言!”

  诸葛尚面露难色。

  姜维皱眉:“怎么?”

  诸葛尚勉强笑道:“太尉,陛下不会用您的。”

  姜维沉默,神色透出一丝哀伤。

  半晌,姜维方才承认:“……你说的对,吾又何尝不知呢?”

  诸葛尚很同情姜维。

  但正如他所言,刘禅不会再用姜维。

  诸葛尚劝慰姜维,让他不必担心,汉中险要,魏军一时半会儿打不进来。

  姜维仰天望日。

  透过清澈的蓝天白云,姜维仿佛看见汉中、陇右等地的地形图。

  良久,姜维低头对诸葛尚说:“敌若迟滞,必走阴平桥头绕袭白水关,你一定要建议陛下加强白水关的防务!”

  言毕,转身离去!

  诸葛尚望着姜维落寞的背影,顿感凄凉。

  一世之名将,竟不得不被束之高阁。

  但即便如此,姜维也没有忘记为蜀汉出力!

  诸葛尚对着姜维的背影喊道:“究竟是什么让您这么执着啊?太尉!”

  姜维没有回头,更没有回答。

  ……

  午后。

  诸葛尚入宫请求刘禅加强白水关的防务,并建议启用姜维。

  但正如诸葛尚所料,刘禅回复:“朕不用姜维,你重新举荐一人。”

  诸葛尚叹息一声,改口道:“孙臣推举罗宪!”

  刘禅:“善。”

  三月初五,巴东太守罗宪迁梓潼太守,督白水,携成都羽林军三千镇守白水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