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父诸葛瞻

第64章 舌战魏使,东吴发兵!(4k字,求月票!求评论!很关键!)

家父诸葛瞻 木子元祉 5638 2024-12-16 18:38

  孙休:“去请魏国使者来!”

  吴人请魏人来舌战,诸葛尚心中当然很不满。但他提前做过最坏的打算,眼下的情况正好在诸葛尚的预料之内。

  诸葛尚在内心道:本来不想泄露司马昭将要病逝的消息,现在看来还得当一回“带预言家”。

  不过,诸葛尚肯定不会按照事实说司马昭要等到明年才逝世。

  他决定撒谎!

  反正司马昭将死只有季汉大臣知道,至于吴人是否相信,诸葛尚只能对谯周说声对不起。

  谯司空,为了大汉,牺牲一下您的名声应该不介意吧?

  不多时,魏国使者到来。

  对方身穿代表土德的黄色袍服,与诸葛尚代表炎汉的赤服形成对比。

  魏国使者的身份很特殊!

  此人名叫孙彧,史载其为孙权支属,也就是孙权的堂兄弟或侄子。诸葛诞发动淮南第三叛时,孙彧参加寿春之战,因战败投降魏国。

  总之,他本来就是吴国人。

  孙彧进入神龙殿之前,已经知道吴主孙休召见他是为了让他和汉使辩论,胜者的国家,会得到吴国的帮助。

  孙彧进殿后,当即开始鼓噪唇舌,对诸葛尚展开攻击!

  孙彧本是吴国人,自觉这里是他的主场。

  他昂首挺胸,侃侃而谈道:

  “阁下来东吴,乃为请吴主发兵援蜀,苟存蜀国。”

  “然尔之国,乃危亡之国!尔国地狭民贫,蜀主荒政,将军黩武,以至民不聊生,百姓面有菜色。如此之国,天自灭之!”

  “故我大魏国去岁起大兵十五万伐蜀!”

  “大军直取汉中,不废吹灰之力。偏师兵临成都,几乎覆亡尔国!”

  “尔等侥幸逃过一劫,本应忏悔苟活,却撕毁和议,擅自兴兵,偷取汉中!”

  “此寡廉鲜耻之举,唯有你们蜀人为之!”

  “此不知礼仪之国,自有天兵讨伐之!”

  “故我大魏今年又起兵十万讨伐,尔等本应束手就擒,却妄自徒劳挣扎,令人可笑!以我之见,即便吴主答应发兵,吴国的军队还没到,你们蜀国就已经被我魏国攻灭,阁下又何必徒劳呢?”

  “哈哈哈哈哈————!”

  孙彧说完,得意大笑。

  他的话虽然嚣张,但说得很有道理,赢得了在场很多吴臣的认可。孙彧看了诸葛尚一眼,转身朝吴主一礼,表示自己说完了。

  吴主孙休点头。

  他问诸葛尚:“诸葛司高,魏使的话,你以为如何?”

  诸葛尚呵呵一笑,说道:“呵呵!启禀吴主,魏使之言,于我看来,实狗屁不通也!”

  语毕,诸葛尚环视殿内。

  只见孙休、孙彧及在场无数吴国文武大臣都愣住了!

  狗……狗屁不通?

  这是正式场合能说出来的话吗?

  坐在皇位的孙休没绷住,扑哧一声笑出来:“噗!”

  孙休笑问诸葛尚:“汉使,何故出此有辱斯文之言啊?”

  诸葛尚却不以为意。

  他抬手向上方的孙休一礼。

  随后,诸葛尚挽起袖子,露出光洁的臂膀,面向孙彧,手指对方骂道:“孙彧,汝这贰臣贼子,安敢在此大放厥词!”

  孙彧被骂得愣神。

  诸葛尚舞起长袖,手指苍天,义正辞严地说:“汝姓孙,乃吴国宗室。寿春战败,汝不思报国,竟然降魏!我若是汝,即便跳入江中,也不会向敌国投降!”

  孙彧被诸葛尚揭老底,顿时恼羞成怒。

  孙彧:“你!”

  诸葛尚唰地甩动袖子,打断他说:“住口!!”

  “汝这贰贼,投降敌国也就罢了。竟然还敢为魏国到建业游说母国,劝自己曾经的君主抛弃他的盟友,世间岂有汝这样无君无父之人?”

  “羔羊尚且知道跪乳,乌鱼都能知道反哺,但汝孙彧却连畜生和鱼都不如!”

  “汝若还有半分廉耻,合当撞死在这大殿的石柱,否则将来下去面见尔家先祖,恐怕都会被孙氏英雄们耻笑!”

  诸葛尚的话语如同风雷,激荡在吴国太初宫神龙殿之内。

  即便是濮阳兴、张布这样的无能之人,都觉得诸葛尚辱骂孙彧的话实在解气!

  诸葛尚说得对!

  你孙彧本来就出身宗室,投降魏国也就算了,竟然还敢回来游说!

  简直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天”!

  俗称——不要“碧连”!

  孙彧被骂得哑口无言,连还嘴都没得还。

  因为诸葛尚说的全是事实。

  什么话最伤人?

  真话最伤人!

  真相是快刀,诸葛尚完全是在吴国君臣跟前,把孙彧“解剖”得干干净净。

  孙彧气急之下,既羞愧,又愤怒地用拳头直捶胸口。

  诸葛尚轻描淡写地向孙彧拱手,然后转身面向吴主孙休。

  高下立判。

  孙休明白这次辩论的胜负。他请魏国使者离开,留下诸葛尚继续谈话。但他还是没有立刻答应出兵攻魏,而是十分佩服地对诸葛尚说:“君虽未及弱冠,然辩才忠贞,冠于吴蜀,朕勉之!”

  冠于吴蜀!

  孙休对诸葛尚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随后,孙休将话题转回刚才的“五疾”,跳过发兵救援的事情,以此拖延诸葛尚,为自己寻求更多思考的时间。

  孙休问诸葛尚:“君方才言‘五疾’,朕已知四疾,那这最后一疾又是什么?”

  诸葛尚知道孙休在拖延。

  他没有急着逼迫孙休发兵,那不是成熟的谈判技巧。

  在吴国应该“救季汉”,还是“和曹魏”的问题,诸葛尚已经占据优势。

  所以他顺着孙休的话继续交流,给足孙休空间。

  诸葛尚:“最后一疾,乃肺腑之疾,但此疾涉及吴国国本,我乃外臣,不敢轻言。”

  孙休疑惑。

  国本?

  莫非“此疾”涉及当年“二宫之变”?

  孙休谨慎地看向自己的大臣们,但见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反应,孙休放下心,好奇地对诸葛尚说:“君试言之,朕赦你无罪!”

  诸葛尚却笑着摇头说:“您虽赦我无罪,您的臣子们却必不愿让我这个外臣谈论此事,所以请恕我不能言。”

  孙休也不强求。

  诸葛尚说得对,国本之事,确实不应该拿出来让外国的使者讨论。不过孙休还是从诸葛尚这里知道了,他们吴国将来传位的事情存在隐患。

  但孙休思来想去,也不能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孙休的太子今年十岁,尚且年幼,但孙休今年也不过才30岁,正值壮年。等他去世,太子早就长大成人,到时传位难道还会有问题吗?

  可看诸葛尚的样子,对方的确可能看出了点问题……

  孙休想不通,遂在心底摇头。

  他默然良久后抬起头说:“朕乏了……”

  诸葛尚赶紧打断:“启禀吴主,在下还有一重要消息,需要告知吴主!”

  “哦?”孙休面露疲态,但还是坚持继续。

  他问诸葛尚,是什么消息?

  诸葛尚道:“魏国的晋王司马昭,将在今年九月去世。”

  “什么?!”

  孙休大惊,顿时又来了精神。

  满朝吴臣又双叒叕哗然!

  说来好笑,这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诸葛尚让他们群情激荡。

  孙休身体前倾,追问诸葛尚:“君此言当真?”

  诸葛尚答:“今年初,我朝大儒谯允南入洛阳与魏国讲和,曾面见司马昭。周私下为昭相面,又观天象,以数术算出其人将在今年月酉亡没!”

  孙休及吴国大臣们听说是谯周给司马昭算的命,都把此事当真的来对待!

  谯周乃蜀中大儒,名声即便是魏国和吴国都知道。

  如果说姜维在当时代表季汉的武名,那么谯周就是蜀中的文胆了。

  谯周的数术更是名燥魏吴。

  孙休再次向诸葛尚确认:“谯允南果真说过这话?”

  诸葛尚拱手:“不敢欺骗吴主!”

  然后他还说道:“若非如此,我季汉人心向背,又岂能收复汉中,并且坚持抵抗呢?”

  孙休这下真信了。

  他不是信诸葛尚的话,而是信季汉的糜烂。

  季汉末期烂到什么地步,吴国是非常清楚的!早在吴国永安三年(260年),吴国的五官中郎将薛珝就曾出,蜀汉,并回报孙休说蜀中百姓“面有菜色”!

  薛珝的原话是:蜀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朝不闻正言,经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母子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恬然不知祸之将至,是其谓乎!

  季汉已经烂到根了,很多人都等着投降。但就是这样的季汉,在今年竟然还爆发出一点生机。不仅收复汉中,还坚持抵抗!

  孙休觉得,这大概和谯周的预言分不开关系。

  孙休知道司马昭有可能在今年病逝过后,他那颗原本懦弱的心,一下子变得骚动起来!

  满朝的吴国大臣,也都左顾右盼,交头接耳。他们谈论如果魏国的司马昭真的离世,那么魏国是否会陷入内乱呢?尤其是在司马昭伐蜀无功的情况下,如果司马昭骤然离世,他的儿子能否顺利接过权柄?曹魏的宗室,又是否会蠢蠢欲动?

  而吴国,又能从中获取怎样的利益呢?

  只一瞬间,吴国朝堂的风向就变了!

  许多吴国文武开始觉得,这下子不得不出兵援蜀了。如果蜀人能够撑到司马昭离世,那么局势将会对吴蜀两国变得有利起来!

  光是幻想一下,就让许多吴国大臣觉得前景明朗。

  虞翻的儿子——散骑中常侍虞汜,站出来劝说吴主孙休:“陛下,谯允南乃大儒,尤善数术。他既然预言魏国司马昭将死,臣以为当早做准备!”

  虞汜的话像鱼饵洒进池塘,立马勾起许多吴国大臣的发言。

  吴国车骑将军,娶过孙权两个女儿的重臣刘纂,也出来说道:“魏国司马氏当权,早有篡逆之心。如果司马昭突然逝世,我们应该派人到邺城联络魏国的宗室,帮助他们收回基业,以此索要江北郡县!”

  刘纂不愧为历经吴国三代的老臣,发言也很有建设性。

  孙休顿时眼热,觉得这确实是个再好不过的机会。如果能趁此机会夺取寿春、或者襄阳,只要其中任何一镇,吴国面对魏国的局面就会豁然开朗!

  但除了虞汜、刘纂这样的激进派。

  还有吴国大将军丁奉、选曹尚书陆喜这样的冷静派。

  丁奉对孙休说:“臣从来不信谶纬方术之言,所以请求陛下静观其变。至于救援蜀人,年初我们已经派盛曼去过,却被永安的罗宪阻拦。既然他们已经拒绝我们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再发兵援助他们。而交趾、豫章之叛乱,我吴人自己就能解决,无需依靠蜀人。”

  陆喜也说:“陛下,荆州巴丘、江陵的军队,才刚刚从前线败退,实在不应该再继续动兵,臣请陛下与民休息。”

  一时之间,吴国朝堂又分成两派。

  吴主孙休被大臣们吵得晕头转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用手扶住前额,做出冥思苦想的样子。

  诸葛尚看他们争吵,心底也在直摇头。

  这出使他国、摇人助战的活,是真不好干!难怪出使外国成功的人,都会受人尊敬。

  ……

  正在吴国朝堂议论纷纷之际。

  忽然,一个人站了出来!

  此人走到殿前,噗通一声向孙休下跪。

  咚!

  吴国右将军诸葛靓,抬起头,对孙休说:“陛下,末将愿意率领部曲一千人突袭高邮,请陛下再派一千人从海上袭扰海西!”

  孙休看向诸葛靓……

  他本来还想叫诸葛靓别这么激动。

  结果谁曾想到,诸葛靓此时已经是涕泪满面!!!

  诸葛靓跪在地上哭泣道:“陛下,臣入吴已有数年,每每想到父母和族人惨死司马氏之手,都彻夜难眠。今臣寸功未立,却高居右将军之位。臣为报灭族之仇,君主知遇之恩,愿率所部儿郎,深入敌境作战!”

  “臣与儿郎们皆愿死战,恳请陛下恩准!”

  诸葛靓说完,向孙休再三叩首。

  诸葛靓入质吴国时,诸葛诞麾下部将的子嗣也都和他一起入吴,所以他手下是有一支私人武装的,这也是他立身吴国的资本。

  现在他为了报仇,不甘心错过这个机会,甘愿把全部家底押上,只为从魏国咬下一块肉!

  孙休动容。

  他从座位起身,亲自过来扶起诸葛靓,说道:“爱卿答应朕,一定要以性命安危为重!”

  诸葛靓大喜:“谢陛下!”

  一旁的诸葛尚也陷入狂喜!

  好啊,事情成了!

  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家亲戚!!

  如果不是诸葛靓在这个时候站出来,那么诸葛尚的努力多半要付诸东流。

  诸葛尚因此对诸葛靓投去感谢的目光。

  诸葛靓只是微微点头。

  这位远房堂叔的心里被仇恨之火填充,他已经开始思考怎么攻击魏国。

  ……

  是日。

  吴国皇帝孙休下诏,任命刘俊为交州刺史,督前部督修则,率军三千入交趾平叛!

  右将军诸葛靓,领兵三千袭扰魏国广陵及徐州沿海!

  孙休还是没敢两线只派三千兵。

  他强行挤出三千兵马南下,又强行拨给诸葛靓一千人,助其北上试探。

  而诸葛尚呢?

  诸葛尚正带着吴国的盟书乘船飞奔成都!

  以求刘禅下令,让南中都督霍弋派三千兵马南下帮助吴国平定交趾叛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