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西游:观音菩萨有点烦

第11章 千年の狐狸,唱什么聊斋

  观音与高老太公互相客套一番,彼此都知晓了对方不是个好糊弄的人。

  两人各怀心思,并且心中都觉得自己很稳。

  观音的依仗很简单,虽然他的一身法力全无,可身边的憨憨徒弟惠岸可都在呢。

  不会真有人觉得惠岸菜吧?

  不会吧?不会吧?

  再者说,观音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底气。

  这个底气在关键时候甚至远比惠岸的一身实力还要有用。

  那便是——

  背景。

  这两个字的重要性,在西游的世界里,想必是不需多言了。

  万一惠岸赢了,对方使个手段,召唤个什么老祖,那就十分有趣了。

  你背后的人再厉害,能有多厉害?

  如来佛?

  你有那个脸面吗。

  玉帝大帝?

  你以为玉帝是你舅舅呢,天底下的二郎显圣真君可就那么一位。

  所以跟随高老太公进入他家中堂。

  做出入虎穴,进平阳,面对地头蛇行为的观音,心里丝毫不慌。

  坐在观音对面的高老太公,同样不慌。

  他抚着自己已经全无半点黑色的长须,命仆人上了三杯热茶。

  他自己一杯,观音一杯,惠岸一杯。

  待三人都饮了一杯茶后。

  高老太公才徐徐开口:

  “老朽年轻的时候,也曾游历四方,见过一些世面。”

  他面色温和,目光平淡。

  看着观音,继续说道:

  “可令老朽最不能忘的,还要属长庚长老所在的长安城。”

  “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川花似锦,八水绕城流。有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

  “景色绝佳,百姓安康,端是天下第一好去处。”

  这属于是这片丰饶土地上历来的传统了。

  甭管心里揣摩着怎样的心思。

  是肮脏还是至善。

  这套传统都永不过时。

  名曰:先礼后兵。

  小仆人没有丝毫自己是童工的自觉。

  看见三人杯中全无茶水后,不用高老太公吩咐,自觉将茶杯斟满。

  顺序也很有讲究。

  先是自家老板高老太公,再是对面与老板谈话的观音。

  最后才是一直沉默,毫无存在感的惠岸。

  观音战术性的吹了吹茶,没有喝下。

  高老太公待客的茶水。

  嗯....

  以凡间的水准来看,应当很不错。

  但对于品尝过紫竹茶的观音来说,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些滋味。

  他笑容满面,接下高老太公对长安的奉承:

  “高老太公谬赞了,您这高老庄,也不比长安逊色啊。”

  “哪敢,哪敢。”

  高老太公快速摇头:“小地哪里可以与长安相比,羞煞了,羞煞了。”

  “非也。”

  观音摇头说道:“我观这高老庄,人杰地灵,蕴含仙气。”

  “百姓安居乐业,人人身强体壮,端是一座福地。”

  惠岸面色木然的听着。

  常年在南海普陀落伽山后山守山的他,很难将眼下的庄子当成什么福地。

  落伽山后山里的一块山石,蕴含着的灵气都要比这个高老庄高。

  可菩萨的话,一定有菩萨的道理。

  惠岸如此想着。

  他看着与高老太公谈笑风生的师尊,只觉得自己要修行的还有很多。

  尤其是他发现。

  对面长得像一只老狐狸的老人,看不出内心想法的脸上,竟然隐约间有自得之意。

  那高老太公与观音互相客套一番。

  脸上的笑容不见消退,在喝了一杯茶后,甚至更为明亮了些。

  他笑呵呵的,像是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家。

  心里没有任何遗憾,只想珍惜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这种状态下,很容易让人放下心中警惕。

  心中的警惕放下了,就要说心里话。

  “不知长庚长老,出于何寺?”

  “我也曾礼佛,在长安时更是逢庙必拜,说不定你我之间还有一层缘法。”

  燕国地图展开完毕。

  高老太公图穷匕见!

  听到高老太公的话,观音倒也不曾慌乱。

  对方这等手段早在进村之前他便已经有所预料。

  他按照事先想好的的答案,说道:

  “贫僧乃长安观音寺主持僧人,一日念经诵佛时候,心有所感,发宏愿上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原来是观音寺的高僧!”

  那高老太公十分激动,胡须一颤一颤的。

  缓了不短时间才恢复情绪,问道:

  “敢问是哪家的观音寺?”

  “长安东,还是长安西,长安南,长安北?”

  观音面色不曾变化:

  “贫僧所在的寺院,乃长安东面的观音寺。”

  那高老太公点头,面上更是露出喜色。

  站起身走到观音面前,激动的说道:

  “缘分,缘分,实在缘分!”

  “老朽当初游历四方,到长安城时,第一个拜的寺院便是长安东的观音寺。”

  “那时候还是广平长老引领的我。”

  说完,他紧盯观音。

  暮色的眼睛震人心神。

  哪还有一丝老狐狸的影子,分明是一头狡猾的老狼!

  “贫僧院里,并没有法号广平的长老。”

  观音佯装疑惑的问道:“老施主是不是记差了?”

  高老太公皱起眉,手放在额前揉着,嘴里发出“丝丝”的声音。

  他说道:“老朽年事已高,当是记差了吧。”

  说完,他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对观音邀请道:

  “老朽与长老相谈甚欢,不觉天色将晚,还请长老赏面,让老朽好好款待一番。”

  “不敢劳烦。”

  观音双手合十:“老施主如果有愿,只需准备些粗茶淡饭便可。”

  “长老休要客气。”

  高老太公扶住观音,语气中甚有诚意道:

  “如今年岁好,风调雨顺,庄里更是不曾缺少粮食,年年都有剩余,如非长老乃是出家之人,定然要请你尝尝我们庄里的特色。”

  “哦?”

  观音好似来了兴趣,问:“不知老施主庄里有何特色。”

  “长老不知,我庄祖辈是个有大福分,大仙缘之人,曾得仙人传道,赠养猪之法,因而在养猪方面,庄里人人都是好手。”

  “我高老庄产的猪肉,在十里八乡那可是出了名的,达官贵人想要,更是难求,唯有皇帝、宰相,才可略吃一二。”

  观音佯装惊讶:

  “达官贵人吃不得;皇帝、宰相也只能略吃一二,这……”

  “长老想的没错。”

  那高老太公肯定道:“我庄里的仙猪,都是供给天上神仙的,凡间人却也难求!”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