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回到1978年,我从养猪开始

第51章 大采购

  第二天。

  早上。

  赵东阳收拾了一下,户口本,大队写的证明信,汇款单,这可是少一样,都取不出款来的。

  八四年之后,才有身份证。

  现在,很多地方场合都是用户口本,要是出行,还要加上单位介绍信,证明信,什么的,好像赵东阳这种生产大队的,如果想要去燕京,有大队盖印的介绍信,才算是通行证了。

  早晨的河岸边上,等待的人不少。

  大部分人都是去公社赶集的。

  船来了。

  第一波人上了船,小船只,能承载七八个人,已经极限了。

  等到第二艘船来了。

  赵东阳才上船,船老大还是熟悉的人。

  “孔老大,今天的船去东关吗?”赵东阳问。

  “去啊!”

  孔老大笑着说道:“哪天不去东关的,天天都去。”

  这年头,没车,路不好走,这一片周围,走船多过走路走车,这条涂水河能够直流到东关,不过回程的时候就比较难了,有些地方,还要纤夫拉船。

  所以走船的成本,也比较高的,一般人,很少出行。

  目前来说,走船的人,大多数以运输物资为主,因为物资是刚需品,米粮生活用品,还有运输木头的,山货去,有去有回的,一趟船,也不少挣啊。

  “那直去东关!”赵东阳找了个位子,坐下来了。

  孔老大的船,还比较大一点,大概能坐十几个人啊左右,从上一个地方,就上来五六个了,比如上游的东岸大队,距离也是比较远的,只能坐船去公社。

  向阳大队这个地方是偏,倒不是远,因为在两座大山的夹击山峡之中,在群山包围之中也就算了,可往天上一看,就好像凹进去的一个凹口,山路崎岖,如果没有人带领,小路走不来,基本上没路走,物资运送不进去,所以在几个大队之中,比较偏僻的。

  但是水路是比较通畅的,沿着涂河下来了,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到公社了。

  所以大队一般走水路多。

  只是水路成本高啊。

  要船没船,往上就是逆流而上,到了一些地方,还需要纤夫拉船,除非是动力船,可涂河也不大,需求量并不算是高,如果搞个柴油机在船上,成本太高了,一般人,已经坐不起了。

  赵东阳在船上,就忍不住考虑,以后向阳大队的进出问题了。

  修路肯定要修了。

  壁挂山路是最好的选择。

  在未来的时候。

  是方东宝接替了赵江山的位置,成为了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之后,才带头,死磕县里面,还让赵东阳出钱出力,捐款超过一百万,起了一个好头,有了榜样的作用力,在二零零一年的时候,才建起来了,第一条公路。

  巴阳山壁挂公路。

  在巴阳山壁挂公路之前,一直都是靠着水运来解决向阳大队的人员和物资进出的问题,这水路也可以再发掘一下的,后来涂水做了一次清理工程,在上游修建了涂阳水库,下游凿穿比较狭隘的地方,完成了和汉水之间船只往来,水路倒是发达了不少……

  ………………

  赵东阳脑子里面想事情,倒是有些眯着了。

  到公社码头的时候,有人大喊了一声。

  他看了一眼,有些陌生了,但是远处涂阳公社粮库的建筑体,他倒是记忆犹深的,这本来就是老建筑了,后来就算是拆建了,也没有把这个拆掉,还搞成了涂阳的历史见证了。

  在公社码头下去大部分,但是有上来好几个人,还搬上来了不少货物,堆的满满当当的,等了半小时,没人上了,孔老大才开船,顺流而下,直奔东关而去。

  去东关的时间就比较远了。

  人工撑船,即使顺流,也用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左右。

  到站了,赵东阳给了船家一块五块钱。

  从向阳大队去公社,就三毛钱而已。

  但是来到了东关,一块五算是少的,有些船,收一块八。

  走一趟东关,对于农民来说,一个月赚的三分之一,就没有了,还没有计算回程,回程更贵,所以说没什么事情,不走这一趟。

  “孔老大,你们的船,什么时候回去啊!”

  “傍晚吧,一般这时候的水流没这么急喘,不用太费劲!”

  “晚上走船,你们不怕出问题啊!”

  “在这条线走习惯了,不像那吴老八他们,非要跑大船,还要走不熟悉的线,遇上一个风高浪急,人就没了,这条线,走了几十年了,水深水浅都知道,晚上闭上眼睛,我们都知道该怎么跑的!”

  孔老大笑着说道。

  前段时间吴老八跑船人没了这事情,大家都知道,多少也会小心一点,不会跟大船跑,就跑自己的小船,跑自己的熟悉的路线。

  “那晚上给我们留两个位置!”赵东阳说道:“回向阳大队的!”

  “行,没问题了!”

  赵东阳算了算时间,三哥应该没这么快到。

  他先去取钱。

  去邮局取钱还算是比较顺利,他对东关不算是很熟,但是东关还真不大,张一张嘴,都能问出来那里是哪里了,取钱的时候,手续费在王初夏寄钱的时候,已经付了,他取钱注重的是手续,倒是不需要手续费的。

  怀上一百八十六块巨款。

  有些小激动。

  这比上一世,赚了几个亿的合同的,还让人稀罕啊。

  今朝有钱今朝花。

  他想了想,去了一趟供销社,东关的供销社,可和公社的供销社不一样,公社的供销社,来来去去,也就那点花样了,但是东关的供销社,品种类型都多,而且还有些比较便宜的。

  走进去,果然是琳琅满目啊。

  他是有备而来的。

  今天还问大嫂二嫂要了点布票,没有布票,他都买不了布,现在还是比较严格的,等到八二八三年,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混一混,没票多给点钱,都能买。

  他扯了好几匹布,他记得家里面,有些日子没做过新衣服了,大人的小孩的,都没有,之前是他读书花钱,后来他家结婚的时候,又花掉了家里面不少钱。

  走到旁边,看到一些小人书,他又买了一些。

  转头一看,收音机。

  这家里面,太清淡了一些,有一个收音机,日子会舒服很多吧,电视看不起,我收音机都听不起了吗。

  价格,四十八。

  也不贵。

  咬咬牙,能买。

  但是想要掏钱的时候,他倒是忘记了,需要工业票,他没票啊,和销售员聊了半天时间,还真不愿意松口,加钱都不愿意。

  这也没办法了。

  只能恋恋不舍的移开自己的目光。

  他把自己带来的所有票据,都花掉了,刚好是快过年了,既然来了一趟东关,怎么也要大采购,花掉了一百多块钱,捡了一大堆东西回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