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1986:我的科幻时代

第40章 九月刊上市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两条大辫子的胡继英回到电大继续学业。

  离开前,陆奇叮嘱她在学校多多开展科幻社团活动,需要经费就向社里申请!

  同时还支了一招:

  “继英姐,听说你们电大帅哥美女多,何不与其他大学的科幻社团来个联谊活动?”

  “等川大的科幻社团成立之后,你们电大有没有兴趣和他们搞个联谊?”

  “你们或者你们的同学应该有不少同学朋友在其他大学,可以呼唤其他大学建立科幻社团。现在的社团还是太少!”

  胡继英一一记下,拍着胸口承诺:“陆奇,你放心。回去我就广发英雄帖,督促其他学校成立科幻社团。还有,拉一批新生入团!”

  说完,她凑到谭凯身边笑嘻嘻的说:“谭老师,到时候别忘了支援点经费!”

  谭凯乐了:“没问题!”

  等她走了之后,谭凯说:“有事谭老师,没事找老谭!”

  九月刊的编辑工作完成,进入印刷阶段。

  陆奇又回到拆信、写作的日程工作之中。

  期间,吴显奎找过来一次,除了拿书之外,还想找陆奇吃饭,说是介绍新朋友。

  陆奇得到颜教授的回复后,开始修复空缺的数据,一心扑在新书中,暂时不想打断写作进程。

  此外,吴显奎还带来一件最重要的事:蓉城幼儿科普研究会正式成立,他亲自担首任会长!

  幼儿园的主要工作,就是激发孩童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科普活动最适合做这份工作,特别是精简版的科学小实验!

  他在邮政局的幼儿园,请来蓉城七中的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一堂生动的科学知识讲堂。

  开场绚丽好玩的小实验,让小朋友的好奇心从一开始保持到结束,还念念不舍的叮嘱:

  老师,明天再来给我们做科学实验,我们喜欢看!

  吴显奎及七中老师,没有在课堂上宣传《科学文艺》以及科幻文学,只是在小朋友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当它发芽长大的时候,小朋友自然会对科幻文学产生兴趣!

  科幻文学的土壤,又将肥沃几分!

  时间很快来到9月15日,九月刊正式上市!

  虽说社里制定计划,不太看重九月刊,多少还是很看重本期销量。

  在舆论环境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在重新建立科幻迷文化的土壤上,九月刊的销量,尤其是在蓉城的销量,能否有亮眼的表现?!

  杨霄、谭凯两人很关心。

  自上市之日起,徐开洪连续在外面奔跑数日,原本白胖的脸蛋显得黑了几分。

  带回来的消息,让编辑部众人感到高兴!

  徐开洪正在分享他的喜悦:

  “主编,老谭,我这次特意往几所大学周边跑!凡是成立科幻社团的大学,咱们九月刊的销量明显见涨!”

  “据我和二渠道书商的交流,一周销量至少翻了一倍!书商们分析,或许是因为新生入学的缘故,买来看看。”

  “等我将科幻社团的事告知,他们恍然大悟。然后又说后续销量可能与此前持平,主要看能否招到更多的科幻社团成员。”

  “然后是蓉城七中、九中等举办过科普讲座的学校周边,销量涨幅大概20-30%之间。”

  “其余的地点,春熙路、盐市口、青年路夜市、锦江剧场等热闹街市,销量基本大体持平,略有一两本的提升。”

  “总之,暂时没有看到销量下滑的趋势!”

  对于这个总结,杨霄非常高兴:“总算探底了!”

  自从接手《科学文艺》以来,杂志的销量每况日下,尝试过多种举措,但趋势不减。

  她心里的压力越来越大。

  《智慧树》停刊之后,压力骤升,因为《科学文艺》成为国内科幻文学杂志的独苗。

  好在同一时间,陆奇横空出世。

  连续多个建议,让乌云密布的天空露出一条细缝,晒下阳光。

  陆奇对探底一词非常敏感。

  他记得前世就是在据说探底的情况下,抄底半山腰!

  听了半天,依旧没听到他最关心的问题,读者、书商对于九月刊的评论如何!

  还好谭凯出声询问:“很好,看来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白费!小徐,书商们对新一期有何看法?包括读者的反馈。”

  “总体上书商们认为九月刊的内容稍微好点。”徐开洪认真回想,“他们说是因为本期内容少了大会的内容,多了两篇小说!”

  !!!

  杨霄和谭凯的心中此时有点意外,又有点释然。

  随后徐开洪声音变小:“书商们比较喜欢封面作品《蚁素》。他们认为小说在《科学文艺》刊登,属于大材小用。多么好的一部文学作品啊。”

  杨霄和谭凯两人心中再次:!!!

  这什么意思!

  难道科幻文学就那么不入流吗?

  杨霄无语的问:“还有没有?”

  “有有有!”徐开洪继续汇报,“他们很好奇作者“陆奇”是哪一位?是不是目录里的新编辑陆奇?”

  “又说,陆奇连续在两期杂志上发表出色作品,难得一见的场面啊。想当年科幻盛况时才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谭凯也无语了:“这两年,也有不少连续两期发表的作者,怎么不见他们提及?”

  徐开洪附和一声:“我也问了同个问题,他们说,只能怪他们的作品没人给人留下太多印象。”

  杨霄倒是笑了:“这么说来,《蚁人世界》和《蚁素》给他们的印象很深刻?”

  “没错!他们说两部作品都围绕蚂蚁元素,一看便知出自同个作者之手!更难得兼具如此人文思想。”

  徐开洪如此说,“一个书商说,这是读者对他说,并非他的原话。”

  以两部作品的质量,能达到如此地步。

  谭凯对杨霄说了一句:“看来还是得靠优秀的科幻小说。那读者或许就是被《蚁人世界》吸引,才继续买九月刊!”

  想了想又说:“主编,我们要不要继续找些文学杂志转载?”

  《蚁素》比《蚁人世界》更像是披着科幻的文学作品,立意还挺高,很适合80年代中期的文学市场!

  转载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转载自《科学文艺》”的露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