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1986:我的科幻时代

第20章 科学小实验

  陆奇要去代课的消息,没有透露,村里的小学生都不知情。

  周末放牛的时候,他们依旧围在陆奇身边,听他讲述各种故事。

  前面陆陆续续讲了《西游记》的故事,小学生们几乎都成为马喽的粉丝。

  尤其是男孩们,一个个提着一根竹棍或木棍,嘴里叨叨着:吃俺老孙一棒!

  冲着地上的牛粪、石头、杂草等就是一顿输出。

  前者往往能引发一场骚乱。

  陆奇觉得孩子们既然那么喜欢故事,那就从讲故事开始授课吧。

  记得他大学时,有一个高数老师,据说是从伯克利回来的博士。

  每次上课,前十分钟必定是吹嘘他在伯克利的成就,某某专利就是根据他的论文搞出来之类云云。

  一开始,大伙十分新鲜,对老师也很崇拜,上课十分认真。

  下半学期,高数老师讲完之后,居然开始分享社会热点,逼格马上掉了好几层楼。

  5月26号,周一。

  陆奇带着课本和备课笔迹,踏着铃声走进四年级教室。

  小亮惊呼:“奇哥,你怎么来了?”

  声音充满喜悦。

  陆奇没有理会,站在教台,看着台下四十多双眼睛,心里难免有点紧张。

  第一次嘛!

  他开始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开口还有点颤音,很快变得流利。

  班上很多学生都是村里的孩子,都认识陆奇。

  听到陆奇说暂时成为他们的语文老师,都欢呼起来。

  其他村的学生不明所以,纷纷询问,等得知陆奇的事迹后,也跟着欢呼。

  陆奇笑着让他们翻开课本,翻到《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

  没有直接开始讲课,而是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将朝鲜战争简单的介绍一遍。

  班上的小学生们听到华夏以1敌17,并取得胜利时,个个脸上兴奋不已。

  背景讲完,讲课过程非常顺利,只是学生们脸上早就换成悲伤。

  教室外,吴校长站在窗外听着陆奇的讲课,心里十分满意。

  这后生,是块当老师的料!

  随后的五年级,亦是如此。

  陆奇出乎意料受到两个班级学生的欢迎。

  一天大概3-4节课,不多也不少。

  等熟悉之后,陆奇开启了他另外的计划。

  利用课间十分钟,他偶尔给学生们展示神奇的科学小实验。

  在有限的条件下,陆奇准备了多个实验。

  比如,他找到一个透明的酒瓶,做了一个名为“会爬升的水”小实验。

  讲台上放置三样东西,一个装着热水的杯子,一个装着红色冷水的盘子,一个透明酒瓶。

  陆奇先将酒瓶瓶口朝下放入冷水中,问学生们:水会不会有变化。

  学生们异口同声说:不会。

  陆奇又将酒瓶倒放到热水中十来秒,问学生:取出来后放入冷水中,是否会有变化。

  学生们依旧回答:不会。

  结果倒放冷水中的酒瓶,红色的水正在缓慢上涨。

  学生们一片惊呼,充满求知欲望。

  第二个小实验,叫做“微型喷泉。”

  他找到一个塑料瓶,然后在中间开一个孔,瓶盖打多个针孔。

  将一个气球放入其中,吹气后用手按住小孔,并往气球里倒水,接着拧上盖子。

  等一松开手,瓶子自动向上喷出水花。

  学生们充满探索眼神。

  陆奇就给学生们讲述大气压强的知识。

  其余的小实验,还包括:

  “会流动的水”——两个不同高度的水,通过一个U型吸管让水流动。

  摩擦起电——将一个塑料袋剪成丝状,用纸摩擦;然后又用纸摩擦塑料;将丝状塑料袋扔到控制,用塑料棒在其下面挡着。塑料袋就变成一个丝状物飘在空中。

  简单的空气炮实验。

  等等,几乎都是就地取材的实验。

  原本会讲故事的陆奇很受学生们的喜欢,这些神奇的科学小实验,让他成为东山村小学最受欢迎的老师!

  虽然不是每个课间都会做实验,但只要做实验,教室里里外外全都挤满学生。

  大家都非常喜欢看这样的节目,充满科学的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陆奇上课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原本东山村小学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经过陆奇整这么一出,许多孩子重新爱上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晚上,陆奇将白天上课的趣事,特别是趣味小实验一一写到信里,寄给谭凯。

  ----------

  《科学文艺》杂志社。

  银河奖大会之后,众人皆意气风发,都想借助东方让七月刊的销量往上提一提。

  杨霄还特意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就陆奇临走前的提议进行讨论。

  关于杂志和读者群体的定位,众人觉得可以尝试。

  杂志都已经落到如此地步,说不定就是因为定位不准。

  走进校园的事项,众人一致认为可行!顺便开发校园读者!

  特别是初中和高中有许多物理、化学实验,完全可以与学校联手,增强学生们的科学探索欲望。

  稿费这一项,待定。杂志社的稿费属于行业平均水准。如果来年图书、杂志业务得到大幅度提高,那就提高稿费标准。

  接着,杂志社众人商量,该做什么样的科学小实验,才能有趣又好玩。

  几人都不是老师,也不是教育行业的从业者,讨论几次都摸不到头脑。

  就在谭凯说“找些初高中物理老师聊聊,看是否有灵感”时,他收到陆奇寄来的信,里面所描绘的实验正是他们目前所需。

  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杨霄等人看着编辑室里欣喜若狂的谭凯,连忙问是怎么回事。

  谭凯举着信件,手舞足蹈的表示:

  “小陆现在是一名临时老师,他在信里写了不少上课的趣事,包括他讲的故事、作的小实验。”

  小实验?!

  杨霄、向纪纯等来了兴趣,敦促谭凯重复信里的小实验。

  等一一重现后,社里几人高兴不已!

  杂志社进入学校的踏脚石,有了!

  正好找的两位物理老师来到杂志社开会,谭凯当面复制陆奇信中的小实验,让老师们对此充满兴趣。

  原来如此,好玩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而且他们举一反三,接连设想出不少与物理现象相关的实验。

  谭凯几人如获珍宝,一一将其记录在案。

  随后拿着这份策划书,找到蓉城七中等学校进行协商,成功拿下多家学校的校园科普活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