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1986:我的科幻时代

第45章 陆奇描绘的未来

  “第四个是近代物理学。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反物质、多维空间等,都可以围绕这些物理奇想展开。嗯,属于硬核科幻范畴。”

  “还有一个是虚拟世界。现在国外的个人电脑开始普及,网络陆续出现。网络肯定是未来的科技重点,由此可以展开许多探索。”

  “不同的感官体验、虚拟与现实的对决或者说探讨。”

  唰唰唰!

  陆奇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五个关键词,台下的学生奋笔疾书,犹如上大课一般。

  第一排的谭凯和吴显奎、胡继英听了他的创作经验,深有启发。

  特别是吴显奎,他觉得未来的创作方向又拓宽不少。

  台上的陆奇接着说:

  “之所以和大家分享那么多,是因为你们是时代的天之骄子,知识和科技储量位于全国人民之首,我认为你们不仅仅是一个科幻迷,也是一名名潜在的科幻作家。”

  “那为什么写科幻小说呢?自然是因为热爱才写!其次因为它能带来名与利!”

  “各位同学,我们杂志社给的稿费可不低哦!”

  “就像谭凯老师《灰姑娘为何退隐》文中所说,克拉克的小说《太阳风帆》启发了米国的宇航科学家,引起米国宇航局的注意。我认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应该对现实中的人或者产业有一定的启发效果!”

  “谢谢大家!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与我们三个沟通。”

  教室里响起阵阵掌声。

  讲了那么久,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只有两点:

  作品起到启发效果、拿到稿费!

  所以很快就有学生举手:“陆奇老师,是否方便透露稿费的标准?”

  “该问题让谭凯老师作答。”陆奇哈哈大笑,让谭凯和吴显奎两人回到讲台。

  谭凯笑着接过话题:“《科学文艺》杂志社很注重对新作者的培养,给新作者的标准能达到千字六块到八块之间。”

  “若是作品质量极其出众,可以给到千字十块。”

  教室里马上嘈杂起来,许多同学交头接耳,也有人在心中默默计算:

  写一篇千字小说,能赚六到十块钱。

  一千字一天就能搞定!那岂不是30×6,一个月至少有180块收入?!!

  嘶!

  也有学生想,我写一部万字小说,那不就能获得一百块的稿费?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台上的谭凯继续添一把火:“一部好作品的稿费,可以是持续不断的。比如陆奇老师的《蚁素》,被其他杂志转载,又多拿一份稿费!”

  台下嗡嗡的声音更大!

  台上三人明显看到大部分学生两眼一闪一闪亮晶晶!

  80年代,很多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基本靠国家补贴生活,甚至寄回去补贴家用。

  此时一听稿费两字,又加上天之骄子,还有科幻文学没有纯文学那么高的门槛,让他们产生一种蜜汁自信。

  陆奇能行,我也能行!

  又有学生问:“历史、神话怎么与科幻相结合?”

  对这个问题,陆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了一个比喻:

  “精卫填海,大家都很熟悉吧。”

  “倘若我不小心带着一架小型的仿生无人机,通过制造的时间机器回到古代,在海边控制无人机不停往海里扔石头。”

  “你说,古人看到,会不会认为它就是精卫?”

  那学生若有所思的坐下。

  陆奇记得8090年代,有不少科幻作家创作了许多历史、神话科幻题材。

  又一学生:“陆奇老师,刚才你在开头提到国外的几部科幻电影,你觉得里面所提到的未来科技容易实现吗?还有,我国的科幻电影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准?”

  陆奇一看,提问的学生颇有气质,估计看过不少内参电影。

  “我觉得,其实无论是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很多对未来的设想都源自于现实科技。现实的科技树能长到哪里,顶尖的科幻作家心里都有谱。”

  “当然,《星球大战》这种带有一些奇幻元素。但《星球大战》,我认为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我对编剧的想象力不是很满足。如是换我来写第二部,能加入更多更真实的未来科技场景。”

  这下,不仅学生们感兴趣,就连谭凯和吴显奎都来了兴趣。

  见大伙齐刷刷的盯着他,陆奇不慌不忙的推荐自己第一部作品:

  “这点我在《蚁人世界》里有所展示。”

  “我会让第二部的科技场景比现在要先进20年左右,展现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场景。”

  陆奇心中突然兴奋起来,他意识到:

  陆奇的神“zhuang“奇“b“时刻来了!

  “看过电影的同学,知道第一部的通讯方式还是传统的固定电话,或者公用电话。”

  “那20年后呢?我认为将会出现手持的电话,简称手机。大概三个手指的大小!可能会出现各种类型,有翻盖、直板,侧拉等等。”

  嘶!

  “或者还会出现智能手机,用一个可操控的显示屏,能接电话,能上网聊天,还能玩游戏,可以说是一个手机化的微型电脑!”

  嘶!嘶!嘶!

  “至于交通方面,则有智能电车、无人汽车,甚至是小型的无人飞机。穿越回去的机器人,可以通过网络操控智能电车的摄像头,以及城市摄像头等,形成全球全方位实时搜索。”

  “战争场面上,我认为届时是机器人、无人机的天下。通过网络即可操作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去搜索战斗。”

  “场景还可以出现各种支付的场面……”

  “网络方面……”

  ……

  谭凯原以为只是如同之前交流《蚁人世界》时的简单描述,没想到陆奇居然全方位描述了2024年前后的科技应用场景,乃至当时局部的战斗经验,听得比台下学生还要认真。

  学生们已经沉醉并开始向往陆奇所描绘的未来科技应用于生活的场景!

  导致陆奇结束讲话半分钟,台下都没啥动静。

  嗖的一声,全场爆发了最热烈的掌声。

  掌声停了后,又一学生站起来问:

  “陆奇老师,你所描述的未来场景,离现在的华夏还有多久?”

  陆奇用肯定的语气回答:“2020年左右!”

  台下的学生均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又有人问:“那2020年的米国,又该是啥样子?”

  陆奇:“差不多,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落后于华夏。”

  现场一片安静。

  谭凯见状,开口解围:

  “刚才陆奇老师所描绘的未来场景,足以证明一位优秀科幻作家的想象力,以及对于未来的把握能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