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想法搞钱
大会结束后,李学政在村部正式接管村务。
张永贵闹情绪没来,是李国成组织的交接仪式。
李学政在村部实打实的忙了大半天才回家。
一到家,才知道李学夏他们全来了。
他们提了鱼,也提了猪肉。
甚至,李学经不知道在哪搞到一瓶家酿酒。
“学政哥,不!学政村长!”
小丫头一脸兴奋,蹦跳着迎上李学政。
“弟,你终于当官了!”
“那是!四弟是什么人,全上水村最有出息的。这不,今天大家怎么的也得热闹一下!”
李学政的三个哥哥比小丫头更兴奋,虽然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李学夏道:“学政啊,以前我们兄弟几个都有些磕碰,你也别放在心里。我们大家商议好了,虽然这个家里我是大哥,但是家里的大事以后都是你来做主!”
李学政微笑道:“谁家没个磕碰,这事以后咱都不说了!”
张桂兰道:“既然不说了,现在你村长也当上了,我为你当村长的事,可没少到处找人唠叨,你不会忘了我的吧。”
胡赛花一下铁青下脸:“我管了食堂,三弟家的还是不服怎么的?”
张桂兰道:“四弟在这,多少也得给我找个事做,我想做妇女主任。”
得,一人得道,鸡犬想升天了。
李学政一眼便洞察了这些嫂嫂们的小心思,道:“嫂嫂们,都坐吧!”
等大家都坐下,很显然,李学政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心。
“刚提到家里的猪肉是怎么来的?”
村里什么情况,一家三口半年能闻上一次荤腥都不错了,胡赛花上哪搞到的猪肉,李学政心里跟明镜似的。
胡赛花道:“让四弟发现了,这是我从食堂拿的,才一斤,你不会怪我吧?”
“只准这一次!”
李学政有些懊恼。
胡赛花有点尴尬,赶紧捋起袖子,说去做晚饭,旁边藩招娣说着帮忙,也跟去了。
只有张桂兰在旁边坐着。
“四弟,现在是村长了,你准备怎么搞?”
“我先跟你这个大村长汇报汇报情况,现在咱村里谁家都没余粮,听说到明年,种粮都得吃光了!”
“种粮,这个听说等明年一开春乡里就会有下发。”
“唉,那都是明年的事了,想想现在该怎么办吧...张永贵这个杀千刀的,给咱们留下了个烂摊子。”
李学经道:“我认为,还是去烧炭!这个挣钱,还有扶持!”
“按当时的想法,分家搞!谁搞的多谁的!”
几兄弟也很热情,都要出主意。
毕竟,李学政竞选时可是答应过,要让上水村的村民过年每家都有肉馅大饺子吃。
这个承诺可不好搞。
要搞经济,自然是钱开道。
李学政想过很多办法,不过能用的并不多。
但路也不是完全没有。
比如,上面的正策是号召农村搞五坊的。
所谓五坊,就是允许家庭生产豆腐,馍馍,米粉,棉花和榨油,来增加村集体收入。
总的来说,这些生产收入还是属于村集体,归村委会统一调配。
所以,村民的积极性不高。
除了五坊,也允许搞一些别的家庭式的生产,如木工漆工篾工等,还有走家窜户的磨剪子、补锅,炸米花。
李学政一直在想从这些东西上打主意。
说实在的,为了让大家吃上一顿肉,搞了个食堂,但是村里的粮食本身就不够支持食堂每天都有硬货吃。
更别提每天都能吃肉了。
在乡里贷了一千元,这笔钱现在已经到账,不过仍然是杯水车薪。
虽然李学政有时空小卖部这个金手指,但是回收筐也要有值钱的东西,它才回收。
现在是猫冬,山里能回收的货也不多,也搞不到什么值钱货去回收。
再说,从时空小卖部搞回收挣的钱,来路说不清楚,李学政也担心被村民发现了什么端倪,再引起什么误会就不好了。
所以唯一的路,就是让大家都来搞生产。
李学政道:“不变就是死!我相信大家已经有危机意识。”
李学经道:“学政,你有学问,你就说吧,怎么搞?现在大家都在盼着呢,只要你有胆子干,大家就都有!反正只要别让大家饿死是不?”
“就是!”
李学政道:“我们村里有多少木匠漆匠?”
“我们李家屯只有一个木匠,上边屯、黄坳屯,松树屯加起来,应该有四个木匠,一个漆匠。”
这些都是手艺人,他们也不知道说这个有什么门道。
李学政道:“我的想法就是,把村会堂改造一下,做一个木材加工厂!”
李学夏等人瞪大眼,都不做声。
“你们怕?”
李学经道:“怕什么?但是……”
“我知道你们怕,这事,我去上面说,村里先搞起来怎么样?”
一边的张桂兰道:“好大的口气,就是上面允许你干,你有钱?”
“还有,你想怎么搞?”
李学政道:“做木器卖,我们村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木材。”
张桂兰摆了摆手,笑了:“卖木器?你去各村打听打听,这家家户户的,饭都吃不起了,谁家还买得起木器?”
“就是啊...米都买不起,还买什么木器,那些玩意儿也不能当饭吃......”
李学夏等人知道李学政要搞名堂,可真到这一步,都有点小农民的胆怯思想。
毕竟,李学政不搞就不搞,一搞就是能惊动乡镇的大动静。
他们也知道,这个木材加工厂确实是能挣钱,可上水村行吗?
哪来钱?怎么卖?卖给谁?
这是一连串的问题。
这些问题,李学政也想不好,所以,他也忐忑。
村民集体办厂的事情,村里以前也不是没想过。
不只是上水村,别的村也想过,有哪个村真敢做了?
这种集体工厂,在城里也很多,生意都不好,谁不知道?
而且上面就算准你搞这些,可也不会让你搞这么大的。
毕竟还是年轻人啊,李学夏有点嘀咕。
“我看你这村长也别当了,当不好!”
张桂兰也是嘀咕道。
李学经怒道:“妇女家的知道什么,听你说话我就头痛,赶紧去灶屋,这里没娘们的事!”
张桂兰起身,还在嘀咕:“别人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看你们四个臭皮匠都顶不得一个。”
李学冬气得脾气来了:“你再说一句!”
张桂兰不怕他,也急道:“我说了就说了,别人吼我你也敢吼我?”
李学冬被拉着也不说话了。
到了灶火屋,张桂兰道:“你们知道吗?他们想开厂子呢?”
胡赛花吓了一跳:“胆子太大了吧!”
“我谅他们没这个胆,一杯酒下肚就不知道天王老子姓啥了。”
藩招娣缓和道:“男人们想做啥,我们打好下手就是,随他们呗。”
胡赛花走到小丫头面前:“你不去劝一下,你家男人是要搞大事情啊,万一捅破天,这怎么得了?”
“我才不去,要去你们去!我相信学政哥!”
你咋就这么乖呢,胡赛花没了脾气,一副早晚会出事的样子耷拉着脑袋。
李学经想了很久,才说道:“也不是不可以,大不了搞砸了,咱们李家以后在上水村都抬不起头呗......”
李学冬道:“说再多,我就问一句,咱们哪有钱?!”
“贷款!”
李学经道:“贷款?是啊,借钱,跟上面借。反正就算亏了,大不了村长不干了,拍屁股走人,借的钱让下任村长慢慢还去!”
众人笑了,怎么的,先把钱花痛快了,后面的事就想不管了?
哪有这么简单!
李学夏道:“张永贵再怎么乱来,也没给村里留下债务,你倒好!你这是想让我们李家成过街老鼠呗....”
“别人也未必借你,当人家傻啊!”
几兄弟你一句,我一句的辩驳。
这时,外面一人推门进来,一进门就大叫:“学政学政!”
众人头向窗外,只见一人穿着笔挺军装,手上提着大包的袋子。
瞬间,李家人都兴奋了。
竟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