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怪城
宁仙接过碎银,在最初愣神一息之后,就赶忙跨开步子,跟在庄生身后。
庄生撇了他一眼,随口道:“银子就送于你了,往后行走也方便,免得你老向我要。修真之士莫要过度贪恋此等黄白之物。”
庄生的确是无所谓,从送宝童子郁真道人那得来的方寸铜钱之中还堆着许多金银,仅供日常消耗不知道可用多少载都用不完。
至于其它用途,庄生能想到的也只有作为炼丹筑器的辅材,可惜此二道他都没有相应的法门,空有金银无所用。
不过宁仙听到这话心中和脸上皆是一喜,口中道谢:“谢过师兄了。”
有了这些碎银,除了租客栈歇息之外,他还以可把他抵在客栈的各个‘修真’典籍全部赎回来。虽说尽是些假书,但这些假书却是他五年的心血与回忆。
要让他放弃,他也有点舍不得。
宁仙沉浸于自己的念头之中,前头的庄生则是不断扫视周围。
他发觉,这县道之上似乎有些太过安静了,行人不少却没有一点交谈声,仅有匆匆脚步声。
其二怪异之处便是尽半行人皆是以面巾盖脸,仅露出一双眼睛在外头,眸中无光。没有面巾的行人脸、眼之中惶惶之意极为明显,脚步一刻也不敢停下。
“这是怎么回事?”如此环境之下庄生也不由得压低声音。
宁仙一看四周行人脸上的面巾,立刻拉着庄生到了道路边缘,“那硫寿县虽有神医,但在瘟灾面前也有些不够看,这些大概是从那逃来这阴池县的。”
“师兄,我要是入道了应当就不怕这瘟病了吧?”宁仙同样低声问道。
“你?我不清楚,不过对我肯定是没有分毫影响了。”
“啊。”宁仙听闻此言连忙从怀中翻出一片灰巾盖脸。
庄生实话实说,凡尘之中的病灾对于体蕴火煞真气的他来说几乎没什么效用,不过宁仙就不好说了,元气有多大的效用庄生也不是很清楚。
只是庄生记得修行《青瘟溃烂符经》和《青瘟溃烂咒经》的修士似乎都有些抗毒之能。
于是他开口提醒,“今日你便可以着手修行,我记得你修炼的那符经咒今就深研毒道,或许你入道了就可抵御瘟病侵染。”
宁仙想起《青瘟溃烂符经》和《青瘟溃烂咒经》之中的修炼法门,脸色有些发苦。这两本修真典籍之中的修炼法相同,其中的炼精之法属实有些折磨人。
《青瘟溃烂符经》有言,腐毒淤败草木之物,皆是炼精良药,药效猛烈,极易炼就元气,更能淬炼肝器,不惧邪毒。
具体修行步骤便是先取草木枯叶烂根,吞服入腹,又取各种毒物一并吞服,运转周天,施行法决,借物淬精。如初入道者便可取几钱砒霜,再辅以一坛净水,服食微毒入道,而后循序渐进。
两人交谈之间,已经靠近了阴池县。
走到近处,庄生才明白了为何自己在远处便能看到县城墙。这阴池县竟然不在平地,县道蜿蜒,直通山岗之上。
顺着县道往上走,庄生终于得见阴池县的外貌,城墙高耸,采用嶙峋粗砺巨岩堆砌而成,铁灰色的石面上边布满恐怖的风蚀裂痕,城门仅是开了一缝,不过这‘缝’却够两架车马并驰。
可这城墙比起脚下的山,也只如同一纸片插入其中罢了。
看着怪异的景象,庄生紧皱眉头,一片冷色,这哪有人间烟火的气象,他差点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先前的黑山恶水之中。
“这是?”
宁仙仿佛知道庄生要问什么,开口道:“师兄,边境州域大多苦寒,占地极广,朝廷甚至没有派官员来阴州此等小县,而且阴池县城池看着虽大,也只是前朝遗存,城中百姓不过千余,大多都靠往来商客存活。”
庄生平复心情极快,没有见识到人气味倒也无妨,只要在那硫寿县能发现些玄阳火令的消息就好。
抱着这般想法,庄生钻入阴池县城之中。
入目不见街衢,而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湖水呈灰败之色,一条黑色石径蜿蜒前伸,直入陡峭岩窟之中。
庄生顺着看去,发现山壁之上有许多细洞,其中射出光线。
“这是?”
宁仙嘿嘿笑了一声,“师兄有所不知,其实这城门也就是个幌子,县城真正所在还是在这山腹中。”
“走吧,我去见识一番。”庄生淡淡地说道。
石径不长,两人稍微快步,须臾便到了洞窟之前,庄生望向里头才发现里头似乎不是很昏暗,迈步进入其中,走了约半盏茶功夫,面前景象豁然开朗,他才发现这山内别有洞天。
这阴池县城真正所在竟是处于这山中裂谷之中。
两边近乎笔直的岩壁正好分出同街道一般宽的天空,两边低矮之处被掏空,形成一个个门户,上边倒也挂满灯笼、字旗,洒、茶等等字样相错。
不过街道却是人影稀疏,没有什么生气,反而显得这山中阴池县有些怪异。
“带路,去客栈。”庄生刚说完话,却听见身后一道话音响起。
“宁哥儿,好久不见呐,你不是一点银钱都没了,怎么,来这儿是还想到我客栈住店?你浑身上下也就剩这衣袍值点钱了。”
庄生回头看去,只见宁仙被一个从石洞中伸出来的手按住,紧接着洞里便钻出了半个细长的人身。
“奸商!”
宁仙看见按住他肩头的人,直接骂了一声。
那人被骂也不以为忤,只是对着庄生道:“客官,要打尖还是住店呐?我这儿新客可是能够省上一些银钱。”
宁仙立刻向庄生道:“师兄,我先前还有东西在这黑店,能否容我一些时间?”
“随意,你等下找好客栈便行。”
庄生直接闭上了眼睛,他刚才似乎感应到了一缕气息,只是那气息仅存在了一瞬他就再也感受不到。此时他要再次感应,因为那气息给他的感觉相当怪异,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