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华娱:2010从甄嬛传开始

第99章 带给观众两重体验

  姜黎的日子很快就充实起来了。

  每天晚上入梦角色弹琴,白天在郎朗的指导下接受钢琴训练。

  还要抽出时间跟导演和黄志中等人研究剧本,做针对性的修改。

  要不是有柳施施的陪伴,还有从系统购买了“鱼缸”能在非训练时段放置角色人格。

  恐怕真不一定能撑下来。

  姜黎这边叫苦不迭,努力维持严师人设的郎朗倒是越来越震惊了。

  姜黎进步实在太快了。

  在演奏那几段特定曲目上距离真正的钢琴家虽然还有不少距离,但对于电影拍摄而言是绝对足够了。

  毕竟电影是面向大众的,不是给钢琴大师看的。

  就算是电影节评委大多也没有多高的钢琴演奏水准和鉴赏水平。

  这让姜黎能抽出更多时间来围读剧本。

  小会议室里。

  “陈笙这个角色……似乎不完全是正面的。”

  饶晓智突然惊异的看向姜黎。

  陈笙是《首席》里两个男主中姜黎所饰演的角色。

  姜黎和其他主创确实是在把这个剧本当成话剧本子一样,从头捋到尾。

  刚刚捋到中间,导演饶晓智就发现了不对。

  姜黎心中惊讶,没想到饶晓智这么快就发现了。

  “没错,前首席的乐谱是陈笙偷的。”

  这下连黄志中都惊讶了起来,低头赶紧往前翻起了剧本。

  看起来在整个剧本中,陈笙这个角色是被黄志中演的乐团指挥PUA的受害者。

  就像是《黑天鹅》里的女主一样。

  只不过男主想要成为最伟大钢琴家的理想和性格,让他能够在乐团指挥近乎泯灭人性的鞭笞,不择手段的魔鬼教学下开出了成功的‘花’。

  就像是换上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病人。

  但刚刚饶晓智的质疑和姜黎的回答则彻底颠覆了这一切。

  在剧本中。

  主角陈笙第一次从“备份”转为暂时的“钢琴首席”就是因为原本的钢琴首席在一次交响乐团比赛公开演出前意外丢失了曲谱。

  这才让陈笙有了第一次“转正”的机会。

  尽管原来的钢琴首席理论上记下了曲谱,但没有了曲谱的“视觉提示”,演奏出了问题,惹怒了乐团指挥。

  而陈笙则提前背下了曲谱,成了“机会给有准备的人”这句格言的受益者。

  被乐团指挥赶鸭子上架般提升为了暂时性的“钢琴首席”。

  圆满的完成了电影前半部分的第一次公开比赛。

  这一段是标准的先抑后扬励志叙事。

  主角刻苦努力,准备充分,终于抓住了机会,一鸣惊人。

  但也因此背负了误解,被乐团其他成员认为是陈笙做了手脚,才取代了前首席。

  再加上乐团指挥越来越展露出魔鬼般的训练手段,通过恶毒的语言攻击和无理打压“鞭打”陈笙。

  因此在第一次励志高光情节结束后,主角又再一次陷入到了更深的深渊中。

  先抑后扬,再抑地更深,最终爆发。

  从剧本叙事上,这个节奏相当流畅完美。

  但姜黎刚刚的话完全颠覆了主角的人设。

  也就是说,陈笙第一次看似靠刻苦努力,提前准备的励志逆袭竟然是靠主动陷害的手段?

  这种让观众带入主角,受到打压,破局,再受打压,再破局的逆袭叙事逻辑整个就完全颠覆了。

  这样一来,作为受害者兼正面主角的陈笙岂不是和魔鬼乐团指挥一样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原来如此!”黄志中拍了下桌子,“在结尾作为乐团指挥的‘我’偷走了‘你’的乐谱,试图陷害你其实是个呼应?

  “一报还一报?”

  “有意思了!”黄志中眼睛一亮。

  第一次前钢琴首席意外丢失乐谱在剧本中被暗示是黄志中饰演的乐团指挥偷走的。

  就是为了先给主角一个机会,把他举起来,在主角最志得意满的时候再狠狠摔下去。

  而现在,经过姜黎一句话。

  魔鬼指挥身上的黑色变少了,而姜黎饰演的天才钢琴师则从白色变成了灰色。

  姜黎开口道:“我之所以提前不说,就是想让大家自己发现,经过这番思考才能更好地构建起对这部电影主题更深层次的理解。

  “才能在电影拍摄和表演中贯彻好这样的理解。”

  原版《爆裂鼓手》在暗示主角靠偷乐谱的陷害手段抢得第一次首席上做的很明显。

  通过前首席给主角发的短信,观众看到中间就能理解。

  而姜黎改编的这个剧本则删掉了发短信这个情节。

  把前首席乐谱被偷的真相隐藏的更加深,更加隐晦,同时给了更多误导点。

  从而不仅起到误导观众的作用,还延宕了观众发现真相的时间,拉长了悬疑色彩。

  他要把观众发现主角真实性格和陷害前首席的真相放到最后一场再揭开!

  放到主角自己被魔鬼指挥用同一招数陷害,而后在台上破局爆发的戏中。

  凭此制造出更大的戏剧张力和情感震撼。

  “像你说的这样设计……”制片人赵晨激动道,“如果我是观众的话,看完结尾,肯定要二刷扣细节。

  “第一次看和第二次看的观影体验将完全不同!

  “一部电影能给观众两种观影体验,这可太……太牛了!”

  第一次看,观众会在对男主一路被打压,被鞭笞,背负误解,最终逆袭到顶的励志爽快,和对魔鬼指挥的痛恨、出气中结束。

  而第二次看,当已经意识到男主和折磨他的魔鬼指挥是同一类为了实现更伟大的理想偏执不择手段的人时,那自然是另一种更加复杂,也更能引人思考的观影体验了。

  “但这对表演的要求更高了!”导演饶晓智来回看着姜黎和黄志中。

  既然不能在高潮剧情前明示真相。

  那就需要姜黎和黄志中两个主演要在表演中留下一颗颗不能太张扬,但又不能太隐匿的扣子。

  这样当观众二刷时,才能带着已经知道真相的前提条件,挖出一颗颗被掩埋的扣子,发出“原来如此,剧情早有暗示”的感叹。

  “还有第三重观影体验。”

  黄志中露出笑意:“那就是观众会意识到两人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面对命运的折磨,有些人宁可选择将生命燃烧殆尽,只剩余纯白的灰。”

  这部影片更深邃更宏伟的命题或许是人面对命运的恶意与打击,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到现在他才真正有了信心。

  这要是还冲不了奖,他黄志中把名字倒着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