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A24成立
《人在囧途》上映之后,票房口碑齐丰收,成为年度黑马。
出品方华旗还想继续与徐铮合作。
徐铮也想当导演,因此写出了《替身》这个剧本。
大概故事是主角长相与某地产大亨极为相似,被大亨的秘书找到成为了地产大亨的“替身”,做起了“影子富豪”。
算是一个有点黑色讽刺意味的喜剧。
徐铮冷笑了下:“这个项目本来答应让我做导演兼主演,结果华旗背着我把名字改成《做次有钱人》备了案,还找其他导演筹拍。
“他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
姜黎心中一动,这倒是多少补全了他从常纪虹那里听到的业内八卦。
徐铮提出了《替身》这个剧本,想要让华旗同意执导《人在囧途2》的项目。
结果华旗转头找其他人筹拍《替身》。
徐铮或许是为了反击,又或许是有了警惕,在完成了《人在囧途2》的创作之后便也偷偷提交了备案,改成了《人在囧城》。
而华旗在得知了此事后,让编剧团队改编了另一个故事注册了《人在囧途2》。
两个各怀鬼胎的家伙互相防备着,纠缠了大半年还没打出结果来。
当然,徐铮的说法可能有对自己的美化。
不过姜黎最可惜的还是《替身》这个本子。
前世他还看过由《替身》改成的《做次有钱人》,创意是不错,但文本不行。
离开了徐铮后,华旗自己的编剧团队能力不足。
一个挺有市场操作性的电影创意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
“幸亏我对剧本的保密工作一向很重视。”姜黎暗暗嘀咕。
当然,他也知道。
《真爱》和改编自《爆裂鼓手》的《首席》这两个项目能保密起来完全是因为编剧就他一个人。
而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剧本的创作需要汇集很多人的创意。
像《囧途2》,华旗早就有摆脱徐铮的想法。
但连《人在囧途》第一部很多剧情都是徐铮现场改出来的。
没有取代徐铮的创作能力,这就是出品方华旗最大的弱点。
“新剧本写好了?”
徐铮点了点头:“我跟束焕、丁丁他们创作了一个跟《人在囧城》不一样的新剧本,已经备案了,叫《人再囧途之泰囧》。
“你想投资?”
聊了这么半天,徐铮这要是还察觉不到姜黎的目的就太迟钝了。
“当然,《人在囧途》这部电影我本来就很喜欢,有铮哥把控剧本,续集绝对大有可为。”姜黎好话不要钱的洒。
徐铮脸上浮现出喜色:“等颁奖晚会后咱俩细谈。”
……
重黎影视。
张禹壕苦笑:“我的小祖宗,就去了一趟金鸡奖颁奖晚会,又给我整这么一出,公司现在可抽不出钱了。”
《心迷宫》虽然票房接近两亿。
但除去分给兴美、星娱、京视中心这三大工作室股东的钱,最终在财务上落到重黎影业的收益税后也就3700万左右。
这还是应收账款,想要把所有票房分账收益都收回来,至少得到明年了。
实际上重黎影业现在的现金流都是抵押《心迷宫》分账收益从银行借来的。
《真爱每一天》的制片宣发成本划出了2500万,新电影《首席》又在筹备中。
重黎影视公司账面上是真没钱了。
姜黎大手一挥:“没关系,从‘漱石音乐’那边借钱就行了。”
通过层层股权结构,姜黎目前控股的公司中主要就是重黎影视、漱石音乐、小苹果文化和微影发行这几家公司。
漱石音乐负责运营姜黎除了《小苹果》之外的其他歌曲。
漱石音乐和小苹果文化现金流都挺充裕。
一两千万还是掏得起的。
“铮哥同意我在《泰囧》这个项目中占最多25%的份额,虽然制片成本还无法确定,但估摸着25%的份额也就是一千万左右吧。”
姜黎心中还是颇为遗憾的。
他当然想占更多比例,但徐铮也不可能让他占据更多份额了。
事实上,徐铮对《泰囧》也很有信心。
若想取得更高的票房成绩,出品方和发行方是极为重要的。
姜黎虽然有《心迷宫》的成功。
但重黎影视在行业内根基仍旧相当浅薄。
徐铮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项目的前景,都不可能答应让姜黎主控《泰囧》。
张禹壕也就是小小抱怨一下。
姜黎的眼光已经经过了许多次验证。
能被他看好的项目,不会差到哪去。
……
飞机在纽约降落。
“wc,你啥时候整的这么大排场?”何箐箐看着机场外的工作人员有些惊愕。
竟然在大洋彼岸不声不响的也搞出了这么大动静。
“啥时候干的?”她这个助理经纪人都蒙在鼓里。
姜黎笑了笑:“这算什么大动静。”
直到做到车里,姜黎才把大概情况跟何箐箐说了一下。
上半年在戛纳与丹尼尔·卡茨和约翰·霍奇斯这两人达成了意向后,姜黎便行动了起来。
没有动用工作室的资金。
那会被兴美、京视中心等股东发现。
而是动用了从《小苹果》赚来的,在汇丰管理下的家族信托基金的资金,在大洋彼岸设立了几家空壳公司。
养着大猫小猫两三只的员工。
然后再由这几家公司共同注资成立了一家种子基金入股A24。
或许是因为多了姜黎这个金主,丹尼尔·卡茨、大卫·芬克尔和约翰·霍奇斯筹备A24 Films的动作加快了不少。
戛纳电影节后不过半年,便各自辞职,正式成立了A24。
作为A24的重要持股人,姜黎自然不能缺席。
“姜,欢迎加入我们!”跟半年前一样瘦高的丹尼尔·卡茨热情的伸出手。
曾经作为兰登书屋的员工,在戛纳把《火星救援》改编授权推销给姜黎的约翰·霍奇斯倒是有些腼腆:
“办公环境是有些一般,我们没打算把资金浪费在房租上。”
初成立的A24确实显得有些寒酸,只有三间办公室,其中一间还被改造成了观影室。
任谁都想不到这会是日后在好莱坞兴风作浪的大白鲨。
姜黎耸了耸肩:“总比从地下室或者车库逆袭更好吧。”
在北美,在地下室或车库开始的创业传奇故事经久不衰,姜黎这话显然是看好A24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传奇创业故事的一员。
“哈哈,姜,你比这里的99%的投资人都有眼光。”丹尼尔·卡茨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