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掀翻大清从要塞暴兵开始

第64章 古代打仗真难啊(求追读)

  最了解你的,往往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

  石家和邱家争斗百年,在腾越,石家对邱家的熟悉程度无人能及。

  林昊安排项恪带领一百名手下作为前锋,在石家派出的向导引领下为大军开路。

  他们的任务是探查并排除沿途陷阱,驱逐邱家派出的探子斥候。

  石家的人马和十三豪绅的人马紧随其后,林昊自己率领主力行在中间,最后面是运输粮草辎重的民夫,以及负责随行保护的五百民兵。

  从腾越城到邱家大寨的路还算宽敞平坦。

  据说,原本这条路坎坷难行,可邱伦为了方便自己往来,征发了许多农奴和百姓对其进行修整,还加宽了不少,所以这算是腾越境内路况最好的一条道路了。

  不过在林昊看来,这也就和前世乡下的生产路差不多。

  最宽敞的地方,也只能容纳三人并排行走,再多一人,恐怕就会被挤到路旁的沟里去。

  在这样的地形下,整个队伍只能排成一字长蛇阵,首尾绵延好几里。

  为保证行军的整体节奏,防止队伍脱节,林昊不得不派出骑兵充当传令兵,来回调度。

  因此,大军行进速度非常缓慢,根本快不起来。

  林昊骑在马上,看着前后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心中微微有些急躁,却也很无奈。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说在古代,能把一支军队完整地带到目的地的将领就算合格。

  就眼下这情况,做到这点还真不容易。

  一个人走路和大部队行军,完全是两回事。

  就说前世上大学时的军训拉练,走的是宽敞的省道甚至国道,一路上都有不少人掉队,沿途还有车辆跟随收容掉队人员。

  而且拉练没有什么粮草辎重,学生自带的饮水和食物也算不上什么负重。

  学生们从小到大在学校接受的教育,让他们具备了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可古代大军行军,除了士兵,还有很多没受过训练的民夫。

  这些民夫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根本无法与受过训练的士兵相比,这就进一步拖慢了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毕竟要照顾他们的情况。

  就算是士兵,每个人的体质、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行军时也得考虑这些。

  除了人员因素,路况、天气、随军牲畜,以及饮水、如厕等,都是影响军队行军速率的问题。

  并且距离越长,行军的难度系数就会呈指数级增长,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林昊庆幸这次出征的目的地只有几十里远,不算遥远。

  不过,这次行军也算是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增加了一些领兵经验。

  一个优秀的将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

  队伍清晨出发,天刚亮就踏上征程。

  连续行进两个时辰后,林昊下令原地休息半个时辰再出发。

  除负责警戒的士兵外,其他人都原地坐下休息,有的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进食,该撒尿的撒尿,该拉屎的拉屎。

  随军的骡马也要喂食,大车的车轴也要检查维修。

  短暂的休息能缓解长距离行军造成的疲劳,让下跌的士气得以回升。

  但休息也是一门学问,休息间隔过长,会使士兵疲惫程度加剧;休息频率过高,士兵又会倦怠,严重影响行军速度。

  而且每次休息的时间长短也要把握好,时间过短,士兵和民夫得不到足够休息,会影响接下来的行军;时间过久,又容易犯困倦怠。

  所以,半个时辰刚刚好。

  林昊下马,在路边找了个枯死的树墩坐下休息。

  他身上穿着轻甲,身边的亲卫也同样换上了轻甲。

  重甲是作战时才穿戴的,行军时若也披甲,就算不累死,到了战场上也会累得没力气打仗。

  所以,影视剧中那种军队无论何时何地都一直穿着盔甲的场面,在真实情况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一套甲胄几十斤重,相当于一袋面粉的重量,甚至更重。

  要是让编剧和导演背一袋面粉走上一天,别说一天,十分钟都够呛。

  “将军,吃点吧。”

  亲卫百户卢伟从马鞍上取下一个包袱,从中取出用油纸包着的肉饼,呈给林昊。

  这是李三娘出征前带人为林昊做的,让他路上当干粮。

  林昊拿出一张肉饼卷起来,狠狠咬了一口,顿时满嘴流油,猪肉夹着辣椒的香味,让人食指大动。

  “其他的分给大家,一起吃。”林昊指着剩下的肉饼说道。

  卢伟听令,将其他肉饼分给了周围的亲卫。

  林昊吃完一个肉饼,左右看了看,问道:“小郡主呢?”

  沐剑屏这次也随军出征了,一方面是她自己要求的,另一方面林昊考虑到她随军能鼓舞士气民心,攻打邱家时或许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就带上了她。

  一开始,沐剑屏跟在林昊身边,可这会儿却不见踪影。

  卢伟一边咬着肉饼,一边说:“小郡主刚才在您跟潘指挥使说话的时候去后面了,说是去看看那些民夫。她怕打扰您,就跟末将说了一声。”

  林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沐剑屏这一路上,马术娴熟自不必说,关键是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完全没有贵族小姐常见的骄娇二气,反倒像个久经沙场的女将军。

  而且,和林昊闲聊时,她也展现出了将门虎女的风采,对行军打仗的一些见解,让林昊啧啧称奇。

  虽说有些纸上谈兵,但比林昊这个半路出家的要强很多。

  林昊起身走向在一旁草地上低头啃草的战马,吩咐道:“走,我们也去后面看看。”

  他现在是一军主帅,该露面提升声望的时候可不能偷懒。

  而且实地去看看民夫的情况,既能鼓舞士气,还能掌握一些在指挥位上看不到的情况。

  林昊骑上马,带着卢伟和几个亲卫向后面走去。

  沿途的士兵看到后,纷纷要起身行礼,林昊挥手示意免礼。

  很快,他们就到了民夫休息的地方。一些坐在地上休息的民夫看到林昊一行人,急忙站起来要行礼,却被林昊制止了。

  “大家好好休息,一会还要赶路,就不用行这些虚礼了。”林昊笑呵呵地说道。

  众民夫这才重新坐下,低声议论起来,都觉得这位林将军真是平易近人,对他们这些普通民夫都这么和气,果然是沐王府小郡主看上的夫婿。

  林昊耳聪目明,民夫们虽然小声议论,还是被他听了个清楚。

  他心想,自己什么时候成小郡主的夫婿了?这谣言是从哪儿传出来的?

  不过,他也没打算辟谣,毕竟就算真成了小郡主的夫婿,也不算辱没自己。

  而且,他本就有借助沐剑屏的身份给自己提升声望的想法,所以传就传吧。

  别说小郡主的夫婿,就算有人说他是永历皇帝的女婿,他都可以默认。

  为了大业,个人这点小小的荣辱,根本算不了什么。

  林昊这么想着,骑马继续前行,很快就看到了沐剑屏的身影。

  她正蹲在一个坐在石头上、表情痛苦的中年汉子面前,为他包扎腿部。

  包扎用的粗布上,还能看见隐隐的血迹。

  “大叔,伤口我已经帮你敷上草药了。包扎好了就不会流血了,再过几天伤口就能结疤。你的腿没伤到筋骨,伤好了不会影响走路。”

  沐剑屏一边认真包扎,一边和声细语地说道。

  那中年汉子感动得连声道:“谢谢郡主娘娘,谢谢郡主娘娘!草民肯定是祖坟冒了青烟,才能让郡主娘娘亲手为草民包扎啊!草民嘴笨,也不知道说啥,就祝您和林将军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林昊听到这话,差点一头从马上栽下来。

  这流言传得也太离谱了,都快进到早生贵子了?

  沐剑屏显然也被这朴实农夫真诚的祝福弄懵了,顿时闹了个大红脸,一时间又尴尬又羞恼。

  “你这人,怎么胡说八道!”

  沐剑屏想要解释,可不知为何又没解释,只是红着脸跺脚跑开了。

  那中年汉子见状,吓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哪儿说错了。

  林昊下马走过去,蹲下拍了拍中年汉子的肩膀,说:“你说的挺好,下次别说了。好好养伤。”

  中年汉子看到林昊,吓了一跳,急忙要站起来,可林昊已经起身往前走了。

  中年汉子挠了挠头,心想自己果然是祖坟冒青烟了。

  小郡主给自己亲手包扎伤口,林将军还拍了自己的肩膀,这回去够自己吹嘘一辈子了。

  他扭头望去,果然看到周围一些相熟的民夫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自己,顿时心里美滋滋的,腿上擦伤的那点伤口,好像也不疼了。

  女孩子面皮薄,林昊看着沐剑屏跑到一棵树后面躲起来,也就没追上去,而是走进民夫中间嘘寒问暖,和大家伙拉拉家常。

  他所到之处,引起阵阵欢呼和笑声。

  “这位大哥,你家几个孩子啊?平时能吃饱吗?”

  “家中几亩田?种的都是啥庄稼,今年收成咋样?”

  “官府平日里有没有欺压你们?有没有啥冤屈?要是有冤屈,回去之后尽管去衙门找周砚白周大人伸冤,他老人家现在是知州,一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

  林昊一路走一路问,收获了不少声望值,顺便也给周砚白找点活儿干。

  衙门坐堂问案这种事,林昊兴趣不大,也不擅长,还是交给周砚白和罗翔这些专业人士。

  自己上辈子不是司法专业出身,就算是,也不能把现代的司法体系生搬硬套到这个时代。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做事不仅要因地制宜,还要因时制宜。

  以后倒是可以组织人重新修订法典,废除一些过于严苛的罪名和残忍的刑罚,但这是以后的事,现在还顾不上。

  沐剑屏在大树后面躲了一阵,情绪渐渐平复,脸色也恢复了正常。

  听到人群中的动静,才知道林昊也过来了。想到方才那中年汉子说的话,俏脸不禁又是一热,也不知道林昊听到了没有。

  要是听到了,自己以后怕是没脸见他了。

  正在犹豫不定的时候,林昊正好从那边走过来,看到她站在路边,开口笑道:“你在想什么,想得这么入神?”

  听到林昊的声音,沐剑屏抬头看去,发现他正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俏脸又是一热,心想难不成他刚才听到了那人的胡言乱语?

  不过,她到底是沐王府的小郡主,不是寻常女子,强忍着心中的波动,大大方方地走过去,叫了一声“林大哥”。

  林昊看她没提刚才的事,自然也不会主动提起,免得彼此尴尬。

  这时,休息时间结束,负责管理民夫的军官吹起了竹哨,尖锐的哨音此起彼伏。

  坐在地上的民夫们纷纷起身,重新套上骡马,准备继续行军。

  林昊也和沐剑屏一起骑马往中军位置走去。

  长长的队伍再次行进起来,犹如一条长龙蜿蜒前行。

  这一次,中间没有再休息,一口气走到了黄昏时分。

  打前锋的项恪派人来报,说已经靠近邱家大寨。

  林昊下令队伍停止前进,然后派人勘察周边地形,准备安营扎寨。

  在古代,扎营和行军一样,是大军出征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地形、饮水、排水、如厕、营寨布局、粮草辎重的存放,以及人员的心理因素等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绝不是随随便便找个地方扎起帐篷就行。

  首先在地形选择上,要遵循阴阳五行选址法,比如背山控水。

  戚继光抗倭时,就严格遵循“营盘必据坡岗,前低后高”(《纪效新书》)的原则,这样既能确保排水畅通,又能保证视野开阔。

  其次是水源因素。

  罗马军团扎营时,必定会测量地下水位,要求营地距离水源在 1.5公里内,但要高于河岸 3米,这样既能防止敌人投毒,又能避免洪水侵袭。

  另外,星象导航也很重要。

  据说蒙古西征军夜间扎营时,会以北斗七星的方位来定位马厩与粮仓,确保在紧急撤离时不会迷失方向。

  除了这些,还要注意安全半径的计算。

  明代车营规定:营地与树林的距离要≥300步(防止敌人火攻),与悬崖的距离要≥500步(防止落石袭击)。

  1809年,拿破仑在瓦格拉姆战役中,就因为忽略了营地周边 2公里内的磨坊(里面可能藏有伏兵),遭到奥军夜袭,损失了 8000人。

  选好扎营地址后,营寨的布局也有很多讲究和学问。

  比如说罗马棋盘营,每个军团固定划分为 64个区块(256m×256m),百人队的帐篷呈 12×12网格排列,3分钟内就能完成整队。

  诸葛连营,蜀汉军营采用「六花阵」嵌套布局,外层营寨间距 40丈(约 92米),正好在弩箭射程外,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

  蒙古狼穴营,骑兵大帐居于中心,外围呈螺旋放射状分布,遇袭时可瞬间展开为环形防御圈。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营门前面的射界要开阔,尽量砍伐掉那些影响射击的树木等障碍物。

  北宋床子弩的射击轴线与营门呈 22.5度夹角,形成的交叉火力盲区仅 1.5米宽。

  清军木兰围场行营设置「九曲警戒带」,用 108面铜锣构成声波探测网,一旦有人突破第三重,就会触发连环警报。

  除了上述因素,还得考虑微生物可能造成的卫生隐患,避免引发瘟疫。

  简单来说,就是如厕和驱虫这两件事。

  汉简《守营律》规定:每帐设陶制便溺罐,违反规定的鞭笞二十;厕所距离水源要在 200步以上,并且每天要撒三遍石灰。

  十字军东征期间,就因为随地便溺引发了霍乱,单日最高死亡人数达 3000人,这也促使医院骑士团发明了史上首个野战化粪池。

  再说驱赶蛇虫蚂蚁,戚家军会用艾草、硫磺、雄黄按 5:3:2的比例配制成驱蛇烟,每晚在营地周边焚烧。

  拿破仑近卫军则用醋泡裹脚布来防虱子,使战壕热的发病率降低了 70%。

  除了这些要素,灶台布局、冬季取暖,以及预警系统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总之,扎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一个合格的将领,必须掌握这些技能和知识,绝不是只会上马砍人就能当将军的。

  林昊虽然是个菜鸟将军,但因为有系统的帮助,掌握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欠缺的只是实践。

  他带着潘武、卢伟等人在附近勘察了一番后,选定了一处位于山坡、又离河流不远的地方作为安营扎寨的地点。

  然后,他指挥着民夫和士兵们按照要求,认认真真地扎好营盘,设置好厕所,挖掘好排水沟以及营寨外的壕沟等等,并且派人传达了夜间宿营的各项禁令。

  等忙完这一切,月亮都已经爬上柳梢头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