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雨盘坐在青云观后山的竹林间,手中捧着那块碧绿的玉佩。清晨的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她闭目凝神,感受着玉佩中传来的阵阵暖流。
玄清道长告诉她,太玄经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记载内功心法,中卷是剑法招式,下卷则是轻功身法。而这一切,都隐藏在玉佩背面的山水图中。
“太玄经的奥秘,在于'玄'字。“玄清道长曾这样解释,“玄者,深远莫测也。太玄经的内功心法,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你要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
林秋雨深吸一口气,将玉佩贴在额头。刹那间,她的意识仿佛被拉入一个奇异的空间。眼前是一片浩瀚的星空,无数星辰闪烁,组成了一个个玄奥的图案。
“这是......“她惊讶地发现,这些星辰的排列方式,竟然与玉佩背面的山水图一模一样。
突然,一颗星辰亮起,化作一道流光没入她的眉心。林秋雨感觉脑海中多了一段文字:
“太初有道,道法自然。气贯长虹,意守丹田。周天运转,生生不息......“
这是太玄经上卷的开篇。林秋雨按照经文所述,开始运转体内真气。她感觉丹田处渐渐发热,一股暖流顺着经脉流转,最后汇聚于掌心。
“轰!“
她猛地睁开眼睛,发现掌心竟然凝聚出一团淡淡的白光。这光芒虽然微弱,却蕴含着惊人的能量。
“不错,“玄清道长的声音传来,“你已经领悟了太玄经的第一重境界——'气贯长虹'。“
林秋雨惊喜地看着自己的手掌:“这就是太玄经的威力吗?“
“还差得远呢。“玄清道长摇头,“太玄经共有九重境界,你现在只是入门而已。不过,能在短短三天内领悟第一重,已经很难得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秋雨开始潜心修炼太玄经。她发现,这部经书的内功心法极其玄妙,不仅能够快速提升内力,还能改善体质,增强感知。
有一天夜里,她正在打坐,突然感觉周围的空气变得粘稠起来。她睁开眼睛,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能够看见空气中流动的真气!
“这是太玄经的第二重境界——'明察秋毫'。“玄清道长解释道,“达到这一境界,你的感知能力将远超常人,甚至能够预判对手的招式。“
林秋雨兴奋地试验起来。她闭上眼睛,却能清晰地“看见“周围的一切:竹叶在风中摇曳,露珠从叶尖滴落,甚至能听见远处山涧的流水声。
“太神奇了......“她喃喃自语。
然而,修炼太玄经并非一帆风顺。在尝试突破第三重境界时,林秋雨遇到了瓶颈。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无法将体内的真气凝聚成形。
“这是因为你的心境还不够。“玄清道长说,“太玄经讲究'以静制动',你需要放下心中的执念,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
林秋雨恍然大悟。她想起父亲选择隐姓埋名的原因,想起玄清道长说的“力量越大,责任越大“。渐渐地,她感觉体内的真气开始自行运转,越来越顺畅。
“轰!“
一股强大的气息从她体内爆发,周围的竹叶无风自动。林秋雨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悬浮在半空中!
“恭喜你,“玄清道长欣慰地说,“你已经突破第三重境界——'凌空虚渡'。“
###太玄经·中卷
随着内功的进步,林秋雨开始修炼太玄经的中卷——剑法。
玄清道长取出一柄古朴的长剑:“这是你父亲当年的佩剑,名为'青冥'。现在,它是你的了。“
林秋雨接过长剑,感觉剑身传来一阵轻微的震颤,仿佛在回应她的气息。她按照玉佩中的指引,开始演练太玄剑法。
第一式“太初有道“,剑光如虹,气势磅礴;
第二式“道法自然“,剑势圆转,浑然天成;
第三式“周天运转“,剑影重重,密不透风......
每一式剑法都蕴含着天地至理,让林秋雨沉醉其中。她发现,太玄剑法不仅威力惊人,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有一天,她正在练剑,突然感觉手中的青冥剑发出一声清鸣。剑身泛起淡淡的光芒,与她的真气产生共鸣。
“这是......“她惊讶地看着手中的剑。
“剑意共鸣,“玄清道长解释道,“说明你已经初步领悟了剑法的真谛。太玄剑法讲究'以意御剑',剑招只是表象,真正的威力在于剑意。“
林秋雨若有所思。她闭上眼睛,任由手中的剑自行舞动。渐渐地,她感觉自己与剑融为一体,剑即是她,她即是剑。
“轰!“
一道剑气冲天而起,将周围的竹叶尽数斩断。林秋雨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第四重境界——“剑意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