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我侄子是留学生

第49章 做戏做全套

  朱瞻墡扑进钦安殿的时候,朱高炽被吓了一个机灵,差点将手里盛药的玉盏摔落。

  “呼……父亲,我回来了……呼……”

  将撒了一半的汤药放置一旁,朱高炽惊讶的看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风尘仆仆,还尽力保持仪态的朱瞻墡?

  ——回到朱高炽面前,朱瞻墡一改宫外的散漫跳脱,再次恢复了那一副谦卑恭善的模样——这才是张皇后贴心的好儿子。

  “你……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

  听闻此言,朱瞻墡脸上的错愕不解之色肉眼可见。

  “父亲,不是您……

  我收到信,不是说,急令我与忠勇王即刻返京吗?

  儿子观信中言辞迫切,又不曾言明所谓何事,便与忠勇王一刻未停,连忙赶了回来。”

  听到朱瞻墡这么说,朱高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悦,却也是转瞬即逝。

  “虽命你回京,却也不是什么急事。

  盖因内阁思量,马上先帝发引,又要行册封之事,边镇疾苦,你为皇子,还是早日回京的好。

  想来,是内阁那边动笔的翰林想岔了……”

  听到朱高炽这么说,朱瞻墡的脸上浮现出笑意,颇为体量的说道:“既如此,当然是好事。”

  在朱高炽的注视下,朱瞻墡的脸上,全无因内阁的乌龙,导致自己一路奔波的怨愤。

  可朱瞻墡越是如此表现,朱高炽的心里越不是滋味。

  昔日黄淮在御花园中说的那番话,朱高炽自然是知道的。

  两相比较,愈发显得朱瞻墡赤诚。

  不过朱高炽也知道,黄淮一心为国,并非可以针对朱瞻墡。

  所以,朱高炽也不好多说什么,于是便开始转移话题。

  “儿啊,武安侯上的奏疏,你怎么不曾联名啊?”

  听闻此言,朱瞻墡连忙拱手道:“父亲,武安侯的奏疏,儿子确实知道,也看过。

  只不过,那是治边策略,我一个皇子,不应该掺和朝政军事。”

  朱高炽的眼神变得深邃。

  “朱家的天下,朱家子孙怎么可以不上心。”

  “是,儿子受教了,当时我只顾虑若在奏疏上联名,恐被御史言官挑错,是儿子没有考虑周到。”

  做错了就要认,挨打就要立正。

  错或者对,朱高炽说的算。

  身处封建王朝,就算朱瞻墡有理有据,也不会跟朱高炽顶一句嘴。

  直谏,那是有风骨的大臣该干的事,认打认罚,才是皇子该有的表现。

  这又不是辩论赛,讲道理讲过皇帝,难道是什么好事吗?

  果不其然,看朱瞻墡如此反应,朱高炽摆了摆手,语气颇为无奈的说道:“罢了……

  能考虑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

  你做事向来周全,我也不多说了……

  既然回来了,便好好歇息,待……”

  朱高炽话未说完,钦安殿外便传来了一道声音。

  “可是老五回来了?”

  听到这声音,朱高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无奈之色,随即缓缓闭上眼,长叹了口气。

  一想到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朱高炽的头都要大了。

  而听到声音的朱瞻墡,心中则是暗喜。

  在心态迥异的二人注视下,张皇后迈入了钦安殿。

  朱瞻墡上前迎了两步,跪倒在地。

  “母亲,儿子回来了。”

  看到这一幕,朱高炽不由得皱起眉头,再次端起玉盏——朱瞻墡刚才急慌慌的冲进殿内,可没跪自己,现在见了张皇后,立马就跪下去了,这让朱高炽心里有点不舒服。

  张皇后上前将其扶起,眼中泛着泪花,不停的上下打量着朱瞻墡。

  “瘦了,也黑了……”

  “害得母亲操心了……”

  “这才出去几天,何曾有你说的这般明显?”

  朱高炽这话说的没错,横竖不到一月时间,朱瞻墡确实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可儿行千里母担忧,朱瞻墡的一点变化,落在张皇后的眼中,都是无比扎眼的。

  本来朱高炽不开口倒还没事,一开口,张皇后立马怼了回去。

  “你以为我跟你似的,折腾来折腾去,一点也不知道心疼儿子!”

  说完,张皇后再次上下打量起朱瞻墡。

  “怎么弄成这幅样子?

  不是带了随行的扈从吗?”

  看着脸上尽是疲惫之色,铠甲里衬脏污的朱瞻墡,张皇后的眼神之中,写满了‘心疼’二字。

  既然张皇后都诚心发问了,那朱瞻墡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呢?

  “回母亲,是带了扈从的,只不过……”

  说道一般,朱瞻墡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淡然的笑意。

  “只不过,闹了个乌龙。

  我跟忠勇王着急回来,便顾不上这些了。

  以至于殿前失仪态,还望父亲母亲莫怪。”

  在张皇后的眼中,朱瞻墡的淡然,却是凄惨无比。

  “怎么会出岔子呢?

  有什么可着急的?”

  与朱高炽对视了一眼,朱瞻墡连连摆手道:“没什么,母亲就不必操心了,儿子这不是回来了吗……”

  见朱瞻墡不说,张皇后扭过头,死死的盯着朱高炽。

  眼中泪花犹存,看得朱高炽心里发毛。

  目光看向一旁,朱高炽沉声道:“大概是动笔的翰林会错了意,行书言辞之间,急切了些……

  儿子率直,便着急赶路……”

  听到朱高炽这么一说,张皇后立马明白了怎么回事。

  “是动笔的翰林会错了意,还是传令的说错了话?”

  张皇后没有直接点内阁的名字,但是殿内众人都知道,张皇后这话,说的是谁。

  新皇这才刚登基,内阁和皇子便有了矛盾,这算怎么回事?

  必须马上岔开话题!

  “哎,老五,你方才不是说忠勇王也同你回来了吗?

  他人何在啊?

  让他前来奏答,我还要问问他宣府边防诸多事宜。”

  此时此刻,这一家人,终于记起来了,还有一个异姓王在外面等着呢。

  而朱瞻墡给黄淮下绊子也不急于这一时,今天,只要让朱高炽和张皇后看到自己这风尘仆仆的样子,也就足够了。

  所谓细水长流,后面的日子还长着呢——关键是为了这事,朱高炽也不会拿黄淮怎么样。

  只能是先埋下伏笔,慢慢来。

  “宣忠勇王进殿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