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小洋楼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热热闹闹地吃完饭后,顾俊辉想起了给家人买的礼物。
就从包里把给父母买的实用生活用品、给爷爷奶奶的滋补营养品一一拿了出来。
“爸妈,这是我给你们买的,你们平时干活累,用得上。”顾俊辉笑着说道,将东西递到父母手中。
爸爸顾建君一边翻看着这些生活用品,一边忍不住感叹:“这孩子,这半年来,变得这么懂事。”
妈妈侯美凤在一旁附和:“可不是,成绩进步那么多,还会炒股赚钱,现在又这么贴心,真像换了个人似的。”
“爷爷奶奶,你们身体要健健康康的。”收到大孙子买的礼物,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直夸孙子懂事。
最后,顾俊辉把给妹妹买的大玩偶拿了出来,妹妹顾玉看到后,兴奋得两眼放光,一把抱住玩偶。
侯美凤见状,“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喜欢这些玩偶呀。”
顾玉紧抱着玩偶,反驳道:“这是哥哥送我的,我都喜欢!”
看着妹妹开心的模样,顾俊辉又拿出随身听,“还有这个,也是给你的。”
想起在商场时,楚若琳执意要给家人买礼物的场景,她那点小心思,顾俊辉怎会不懂。
觉得她是想先和小姑子处好关系呢,这让他觉得楚若琳可爱又真诚。
顾玉接过随身听,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来看。
这时,一张小卡片从里面滑落,她好奇地捡起,上面是娟秀的女孩子字迹:“送给可爱的顾玉妹妹,祝你学业有成,心想事成。”
楚若琳还写了寄语,顾俊辉很意外,顾玉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脸上带着狡黠。
“哥,这是谁送的哦?不会是我未来嫂子吧!”
他爸爸妈妈也好奇地凑过来看。
爷爷在旁边一听,眉头皱起,重重地“哼”了一声。
奶奶赶忙拍了下爷爷,说道:“俊仔现在高考完了,都要上大学了,谈个恋爱又怎么了。”
说着,她亲热地拉过顾俊辉的手,“俊仔,给奶奶说一下,那女孩子是谁?”
顾俊辉脸色一红,有些语塞:“……就是一个朋友,她人挺好的,给大家都带了礼物。”
可家人们显然不太相信,顾玉还在一旁不依不饶:“哥,你就别瞒着啦,快说说嘛。”
分发完礼物,他父母看着满桌的礼物,忍不住问道:“买这么多东西,花了不少钱吧?”
顾俊辉笑着道:“没花什么钱,上次你们不是知道我炒股赚了五万块吗?这段时间又赚了不少。”
心想,最近20来天账面就赚了几百万,这些礼物一点都不算什么。
他还计划着给家人更大的惊喜,彻底改善家人的生活。
他想到让父母别再种田这么辛苦,去市里买房子住。可又深知爷爷奶奶故土难离,便打算先在家里建新栋房子。
顾俊辉家房子是一座砖瓦结构的建筑,一厅四房,还有个小后厅。爷爷奶奶住一间,父母住一间,自己和妹妹各占一间。
家中的一些杂物没地儿放,只能堆在楼上。
楼板是木头搭建的,二楼斜着盖瓦,空间狭小逼仄,堆放着稻草和一些杂物。
像过年时,家里来的亲戚多,要留宿,就没地方住了。
起初想着把老房子拆了重建,但很快放弃了这个念头。
可房子旁边的地基是邻里的,有的人家用来养猪养牛,有的堆放杂草,涉及到多家的利益,还得仔细谋划一下。
之前父母一直犹豫说钱不够,现在对他来说,这已经不是问题。
……
顾俊辉把包拿回自己房间收拾。
一进房间,就看到床的一侧多出不少家具,把原本就不大的房间挤得更显局促。
他见这些家具不是新的,应该使用过好几年了。
“爸、妈,你们买了一些旧的家具,还是……”顾俊辉走回客厅问道。
这时,父母神色有些紧张,拉他进房间,小声说道:“你堂婶又怀孕了,做B超是一对双胞胎。
现在计划生育抓得特别严,头胎是男孩就得去结扎,你堂弟都两岁了,他们这是躲躲风头。”
顾俊辉心里一沉,深知9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
头胎若是男孩,就得去结扎;只有头胎是女孩,间隔四年才能再生一胎。
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从宏观角度看,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但像堂叔这样观念守旧的人,满心觉得子女多才是福气,即便已有一个儿子,仍执着于二胎。
而那些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个别人有时过于……
此时,脑海中浮现出堂叔堂婶得知是双胞胎时那兴奋的模样。
顾俊辉又想起重生前,2024年过年回家时的场景,堂叔堂婶愁得头发全白。
三个儿子都没成家,女方一听家里有三兄弟,都不愿谈,连媒人都不愿意介绍。
其实几个堂弟长相、工作都不差,家里还花六七十万建了漂亮房子,就差在城里买房。
在双胞胎出生时,大摆宴席,堂叔满面红光,腰杆挺得笔直,处处透着得意,说话都格外响亮。
后来面对儿子们的婚事毫无进展,堂叔平常在村里都不自觉地低下头,说话也没了底气。
两相对比,顾俊辉心中五味杂陈,时代的观念变化,对堂叔一家的影响太大了。
接下来的几天,顾俊辉便一头扎进了农活里。
每天天不亮就跟着父母下田,割稻、插秧、种豆,周而复始。
即便烈日炎炎,晒得他脸和手臂通红,也毫无怨言,一心帮着家里度过这农忙时节。
15号早上八点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早饭。今天是顾俊辉回学校估分填志愿的日子。
“上次月考我考了550多分,这次感觉比那时候进步不少。”顾俊辉一边吃着饭,一边笑着说。
他父母和爷爷奶奶一听,立马盘算起来,进步不少的话,怎么也得五百七八十分了,那上省城的大学肯定没问题。
一时间,饭桌上满是欢声笑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趁着家人高兴,“爸,妈,我炒股也赚了些钱。你们看,妹妹还在市里面读书,要不咱少种点地,去市里面做点生意,或者买个房子?”
家人听了,面面相觑。
奶奶先开了口:“哎呦,去城市里面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能干点啥,还是家里好。”
顾俊辉早料到家人会有这样的反应,就退而求其次,“那咱就先不考虑去市里的事儿。
但之前家里一直想建新房子,想着下半年就在我们家隔壁吧,划出一块地建一栋新房子。
这时,爸爸顾建君说道:“隔壁那地,牵扯四五家人呢,我们家就占了一点点。”
“没关系,多花点钱把地皮买下来就行,反正每家都一点点,不然谁家都做不了什么”
“俊仔,你打算建多大啊?爷爷发话问道。
“也不用太大,主体120个平米左右,再带个院子,加起来180到200平米就够了。
建个三层半,以后住着也宽敞。”
家人一听,都很惊讶。要知道,现在村里最多也就盖两层半的房子。
可顾俊辉清楚,再过20年,家家户户都会是三层半的小洋楼,有的甚至还盖到四层。
现在建房,要一步到位,可不能刚建好没几年就落伍了。
“可这么大的房子,怕没个二三十万建不好。”妈妈侯美凤有些担忧地说。
“放心,妈,”顾俊辉笑着安慰道,“上次四月份给你们看赚了五万块钱,现在后面加个零都不止了。
上大学的费用你们别操心,建房子的事也包在我身上。
家里先把地皮处理好,设计图我来弄,之后再找包工头核算费用。”
听到顾俊辉如此胸有成竹的一番话,父母和爷爷奶奶既为他的成就感到高兴,又隐隐有些担心。
这孩子变化太大了,一下要建这么大的房子,不会是有什么瞒着家里吧。
顾玉却兴奋很,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好好好,我们家下半年建新房子,过年的时候就能住上小洋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