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华娱重回1999

第91章 编剧团队

华娱重回1999 水沐丶 2880 2025-02-15 09:11

  十几分钟后,刘义急匆匆出现在公司会议室。

  “刘编,就等你了,不用客气,请坐。”

  张宁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番,示意道。

  对方长得有些其貌不扬~

  嗯,说直白点,就是有些不尽人意…

  披着中短发,有些胖,穿着棉服,更显得臃肿。

  “感谢张总,感谢张总~”

  在电话中,胡明开可能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刘义没有直接就座,而是特意过来,向张宁伸出了双手。

  张宁站起身和对方握了握了手,等刘义和其他人握手打过招呼后,才咳嗽一声,说道:“人到齐了,那就继续开始。”

  “由刘编负责讲解,大家查缺补漏,觉得那些不合适的,直接记下来,稍后我们讨论。”

  “好的,张总,续集我的想法是,内容和形式上不能有太多的重复和相似,这会导致观众产生厌倦和疲劳的情绪。”

  刘义不亏是剧本的创作人,没有照本宣科,从创作方面开始讲起:“所以我特意增加了几个新角色,对主角的性格,也稍做了改动…”

  “可以算是第一部角色经历的成长,符合逻辑的同时,也不会让观众有太大的情感出入。”

  张宁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审美疲劳,人设,代入感这三个词。

  这三个词应该还没流行起来。

  尤其是审美疲劳,张宁记得好像是冯裤子的影片手机中的台词。

  随后才逐渐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随着刘义讲解,其他人都开始低头唰唰的记录。

  张宁发现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情拖沓,细节经不起推敲。

  一件并不复杂的案子,喜欢绕来绕去。

  剧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张宁一直也在学习编剧,充实自己。

  不说前世看过,记得模糊的情节,张宁现在本身就有一定鉴赏剧本的能力。

  果然,随着讲解结束,公司的编剧,也提出了剧集过长,内容不够丰满等主要问题。

  等其他人说完,张宁用笔敲了敲本子,说道:“大家提的意见很宝贵,非常好,我总结一下。”

  “第一,角色塑造,我喜欢用人设代替,人设合理,人物立体化、性格更加鲜明独特。”

  “这很考验演员的演技,邓超你要做好准备!”

  邓超原本在角落,像个小透明,被点名,猛地一个激灵,连忙点头表示明白。

  “另外加入的几个角色,比如小蜻蜓,王朝马汉,会使情节更新颖合理。”

  “这里我建议多加一点小蜻蜓的戏份。”

  张宁在这里光明正大的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偷偷对范兵兵眨了眨眼。

  公司主控的项目,剧本还是花了钱的。

  只要不破坏情节,产生偏差,为了自己的私心提要求,没什么不妥和不好意思。

  范兵兵忍住笑容,抿了抿嘴唇,显得非常受用。

  张宁没有一点拘束,继续讲述自己的理解:“第二点,情节确实很拖沓,一个案子花了近十集才解开。”

  “不必要的人、情节占据太多故事时长,就会显得非常分散,虽然让主角去串联,但会给观众带来抓不住重点,摸不到边的感觉。”

  “这点必须要砍,或者在增加两个单元,这点刘编到时候在多出出力,其他人有想法也多交流。”

  张宁扫视了一圈,其他人深以为然的点头。

  “第三,就是节奏和深度还有反转,作为悬疑剧,第一部这几点就做的非常不错。”

  “我要的是人设立得住,故事没有明显的bug,让观众有很好的带入感。”

  这句话稍稍有些超纲,看到不少人发愣,张宁才意识,重新简单解释了一番。

  众人这才了然。

  最后张宁看向胡明开:“还有第四,就是演员的演技临场发挥,这方面就要多靠胡导了。”

  “胡导的水平和功底我非常放心,只不过这部我不在,没人拌嘴,怕胡导高手寂寞啊~”

  张宁开了个玩笑,惹得所有人发笑。

  胡明开笑着摆手,越接触张宁,就会发现对方身上更多的闪光点。

  让人忽略年龄的差距,没有任何隔阂,相处的非常融洽。

  之前心中还有些犹豫,只是在看到张宁越来越老练,公司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一个决定的天平,开始渐渐倾斜。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都回去准备,明天准时参加庆功宴,过几天再碰头,争取把剧本敲定。”

  张宁站起身,顿了顿,看向刘义:“刘编稍等一下…”

  胡明开看两人有事情要谈,没有介意,心中的决定还不着急,所以笑呵呵的打个招呼,先走了。

  等其他人都离开,刘义胖胖的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坐了过来。

  “刘编你现在是自由编剧还是有单位?”

  张宁直接开门见山。

  前世对编剧这行,张宁不太了解,对刘义基本没什么印象。

  要不然剧本也不会让黄昊华搞定。

  但有前世的影视经验和现在的成长,让张宁能看出对方的编剧能力,确实不错。

  让他升起了锄头…招揽之心。

  “这…张总你的意思是?”

  刘义一怔,有些不敢相信,随后反应过来,连声道:“我是自由编剧,没单位,没单位…”

  心中充满了惊喜。

  现在没有单位的编剧,可以说是三年不开张,开张…能吃上几顿好的。

  完全没有保障,饥一顿饱一顿很正常。

  要么作品大爆,有了名气,要不然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

  很多编剧想有个稳定的单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创作需要灵感,剧本不会像流水线那样,正常稳定的输出。

  这就是风险。

  小的影视公司,不会浪费这个钱,来养编剧,基本都是在行业内找本子。

  本子数量,简直海量…

  当然质量肯定参差不齐,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大浪淘沙。

  “意思很明白,我很看重创作,刚才你也看到了,公司有自己的编剧团队,有没有兴趣加入?”

  张宁笑着道:“公司有保底,一个月500,剧本采纳还有分成,如果影视剧大爆,还会有另外的奖金。”

  这个条件已经算非常丰厚了,刘义想也没想,直接点头应了下来。

  交代对方去找李轌签合同,张宁露出笑容。

  按理来说,知道前世的爆款剧,想要好本子,其实很容易,没必要养这么多编剧。

  张宁之前也是这么认为。

  但随着接触,才了解,剧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创作出来的。

  从诞生到定稿,其中因为各种因素,要改很多遍。

  像这种剧本会,非常常见,就算张宁碰到一个好本子。

  比如系统奖励的剑雨,也不是随手拿出来就能拍的,需要各种改动,来适应市场环境。

  这时候有自己的编剧团队,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