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万历:朕成了暴君

第36章 唱鼓词

万历:朕成了暴君 样样稀松 2717 2025-02-15 09:17

  此时,朱翊钧已经在刘守有等人的卫护下,走向了离此不远的“水月轩茶楼”。

  茶楼门口,老板正急赤白脸地驱赶着一对爷孙。

  都什么时候了,万岁可能马上就到,这对没有眉眼高低的倡优,竟敢找上门来。

  可惜,朱翊钧已经走了过来,正看到这幅情景。

  老者穿着洗得有些褪色的灰布衣裳,花白的头发,瘦削的脸上皱纹密布,陪着笑脸,不断地求恳。

  旁边是位十六七的姑娘,衣着简朴,身段苗条,眉目却还清秀,只是有些愁苦之色。

  老人背着的乐器,好象叫三弦;姑娘挎着的,好象是鼓板。

  “怎么回事?”刘守有抢上一步,面色不悦地看着老板。

  老板是认识刘守有的,昨天还来布置了一番。

  听到问话,他也看到了手拿折扇的皇帝,不禁又恼又怕。

  恼的是这对爷孙来得不是时候,怕的是万岁生气降罪。

  “回刘爷的话。”老板点头哈腰,谄媚地解释道:“是外来的艺人,见咱这茶楼新开张,想来献艺挣点家用。”

  刘守有不敢擅专,侧身让了一下,征询般地望向皇帝。

  朱翊钧打量着爷孙俩,有些好奇地问道:“是何才艺啊?”

  老者见有转机,赶忙躬身施礼,恭敬又有些恳求地说道:“回公子,俺们爷孙二人会说书,还会唱鼓词。”

  说书倒是不新奇,这唱鼓词,难道是京韵大鼓?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朱翊钧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音乐。

  鼓词的名称,起于明代。最早的作品有《大明兴隆传》《乱柴沟》等,具体情况则缺乏记载。

  当时通常有两种演唱方式:

  一种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主要流行在农村,以说唱中篇鼓书为主,也有一些短段儿书;

  曲词采取上下句反复的诗赞体,曲调比较朴拙。

  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的,称为“三弦书”或“弦子书”,曲词有诗赞体和乐曲体两种。

  朱翊钧有了兴趣,轻轻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进来唱一段,朕——真要好听,留下亦可。”

  老者面上一喜,躬身道谢。

  那姑娘也用明亮的大眼睛看着朱翊钧,福了一礼。

  刘守有暗中瞪了老板一眼,陪着朱翊钧进了茶楼。

  老板心中叫苦,跟在后面,低声对老者警告道:“若是唱得好,公子喜欢,那是你们的福运到了。若是——哼哼。”

  二楼早已空出,就等着皇帝驾临。

  一楼倒是有几桌茶客,谈天说地,喝茶聊天。

  朱翊钧进去后,只是扫了一眼,便被引领着,上了二楼。

  东厂提督张宏带了宫中内官,都换了便装,正在楼上等候。

  见皇帝上得楼来,便上前要大礼参拜,却被皇帝伸手制止,提醒道:“在外不要张扬。”

  张宏没有跪拜,还是坚持行了一礼,引皇帝到了雅间,恭敬地在旁侍立。

  桌上已经摆好了茶点,都是宫中带来,安全做到了极致。

  朱翊钧落座,老板便殷勤地递上毛巾,干起了伙计的活儿。

  净面擦手,朱翊钧端起茶水喝了两口,又拈起块点心放进嘴里,细嚼着。

  爷孙二人也跟着上了楼,也看出这位公子非富即贵。

  二人心中忐忑,便在雅间外恭敬且小心地站着,面对几个壮汉,连头也不敢抬。

  甚至,有些后悔,是否该来此茶馆找生计,是否该跟着人家上楼。

  朱翊钧松缓下来,望着窗外的风景,轻风吹拂,甚是惬意。

  这是最好最大的雅间,自是皇帝专用,能摆两三张桌子,十来个人也不显拥挤。

  但雅间内只有张宏和刘守有侍立,老板在旁斟茶倒水。

  “内城的茶馆,也要开起来。”朱翊钧吃了一盏茶,微笑着说道:“朕出行方便,外城还是远了些。”

  刘守有赶忙躬身道:“微臣已相看好地方,找好了人手。”

  朱翊钧呵呵一笑,说道:“内外城各开两家,分别交给东厂和镇抚司。”

  “奴婢遵旨。”张宏面无表情,躬身领命。

  “微臣遵旨。”刘守有也领命施礼。

  刘守有非要争取一下,让万岁看到厂卫分立的效果。

  如果镇抚司还在东厂之下,这不是万岁的意思,也会令万岁不悦。

  朱翊钧伸手指了指,说道:“坐下喝茶,莫要让人看出破绽。”

  张宏和刘守有互视一眼,不敢坐皇爷对面,在茶桌两侧斜签着身子坐下。

  “让那祖孙二人进来吧!”朱翊钧吩咐着老板,又看了看张宏和刘守有,提醒道:“注意称呼。”

  两人赶忙躬身,表示明白。

  时间不大,爷孙二人进了雅间,施礼更加恭敬小心。

  “老丈怎么称呼?”朱翊钧面含笑意,温和地问道。

  “小老儿姓赵名全。”

  “民女姓赵名彩凤。”

  彩凤,倒是当时大众的女名。

  朱翊钧并没有太多惊讶,尽管这名与李太后一样。

  “听口音,是从外地来的?”朱翊钧继续问道:“只有你们爷孙二人?”

  赵全躬着身子,如实答道:“全家都从河间府来京城讨生活,儿子儿媳打零工,还有个小孙女在家。”

  河间府也是京畿之地,包括了沧州、南皮、盐山和庆云等地。

  朱翊钧不再多问,开口说道:“说书就不必了,唱段鼓词吧!”

  赵全赶忙和孙女摘下鼓板和三弦,朱翊钧已经向老板示意,伸手指了指凳子。

  老板赶忙搬凳子过去,不敢有半点怨言和不悦。

  赵全道了谢,在凳子上坐下,架好三弦。

  赵彩凤却并不坐,把小鼓支好,一手响板,一手鼓槌,和爷爷以目光示意。

  弦子叮咚一响,有如玉珠落盘,然后便有如潺潺溪水,顺畅地流淌而出。

  鼓板击节,又如溪水转折碰撞,激起浪花飞扬。

  鼓词有南北之分,北方流行于河北、山东和山西;南方则以温州鼓词最有名。

  赵全的技艺显然是融合了南北,尽管朱翊钧是外行,对此并不了解。

  “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三人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白)“这两段俗话,引着一段故事,诸位请落座,听奴点动小鼓慢慢道来。”

  (唱)“三弦鼓板响丁咚,自古乱世出英雄……”

  赵彩凤嗓音清亮,有说有唱,小鼓一敲,表情也有变化,进入到了表演状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