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艰难的生计,转机与希望
在那个寒意渐浓的秋天,赵建国下岗了。他手里攥着工厂发的那点微薄的遣散费,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曾经熟悉的街道,此刻却显得格外陌生和漫长。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妻子和孩子,更不知道这个家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回到家,李芳正在厨房里忙碌,看到赵建国一脸阴沉地走进来,她心里“咯噔”一下,便猜到了八九分。她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回来了,先洗洗手,马上就开饭。”
赵建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目光呆滞地盯着前方。李芳放下手里的活,走到他身边坐下,轻声问:“是不是厂里的事定下来了?”
赵建国沉重地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地说:“我下岗了。”
李芳的眼眶一下子红了,但她还是忍住了泪水,安慰道:“没事,下岗就下岗,咱再找别的活儿干。这城里工作机会多,总能找到适合你的。”
赵建国苦笑着说:“你别安慰我了,我都打听了,像我这样没技术、年龄又大的,不好找工作。”
这时,赵阳放学回来了。他看到父母坐在沙发上,气氛有些凝重,便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李芳连忙擦了擦眼泪,说:“没事,你爸工作上有点变动。你快去洗手,准备吃饭。”
赵阳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也没多问,放下书包就去了卫生间。
晚饭桌上,气氛格外压抑。赵建国和李芳都没什么胃口,只是随便吃了几口。赵阳察觉到了异样,他放下筷子,认真地说:“爸,妈,你们要是有什么事,就别瞒着我了。我已经长大了,能帮你们分担。”
赵建国看着懂事的儿子,心中一阵欣慰,但同时也更加难过。他把下岗的事告诉了赵阳,赵阳听后,也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他说:“爸,别担心,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等我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赵建国摸了摸赵阳的头,说:“好儿子,有你这句话,爸就知足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建国开始四处奔波找工作。他每天早早地出门,去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在各种招聘信息前驻足,投递简历。可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失望,要么是年龄不符合要求,要么是学历不够,要么是没有相关工作经验。
有一次,赵建国看到一家建筑工地在招聘小工,虽然工作又苦又累,但他还是决定去试试。他来到工地,跟包工头说明了来意。包工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说:“看你这年纪,能干得了这活儿吗?我们这儿可都是重体力劳动。”
赵建国连忙说:“我能行,我以前在工厂里也是干体力活的,身体硬朗着呢。”
包工头想了想,说:“行吧,你先干一天试试,要是行,就留下。”
于是,赵建国开始了在建筑工地的工作。第一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背痛,手上也磨出了好几个水泡。回到家,李芳看到他疲惫的样子,心疼得直掉眼泪:“要不咱别干了,这活儿太辛苦了。”
赵建国摇了摇头:“没事,我能坚持。现在找不到别的工作,先干着再说,总比在家闲着强。”
然而,建筑工地的工作并没有持续太久。没过几天,包工头就以他干活太慢为由,把他辞退了。赵建国再次陷入了失业的困境。
与此同时,李芳在菜市场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周边新开了几家大型超市,很多顾客都被吸引了过去,她的摊位前变得冷冷清清。收入减少了,家里的经济状况愈发窘迫。
为了节省开支,李芳开始精打细算。她买菜时会和菜贩讨价还价,一分一厘都要计较;家里的水电费也被她严格控制,能省则省。她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去捡一些废品卖钱。
赵悦在学校里,也时刻牵挂着家里的情况。她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积极寻找兼职机会。她发过传单、做过家教、在餐厅打过工,虽然每次挣的钱不多,但她都一分一分地攒起来,寄回家里。
有一次,赵悦在做家教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她强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走到学生家里,坚持上完了课。回到学校后,她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没有告诉任何人。
赵阳在学校里也更加努力了。他知道家里的困难,不想让父母再为他操心。他每天早早地起床背诵课文,晚上做完作业后,还会主动复习功课。他的成绩逐渐有了起色,从班级的倒数几名,慢慢上升到了中等水平。
然而,生活的压力还是如影随形。有一天,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是赵悦的学校打来的。老师告诉赵建国和李芳,赵悦因为经常熬夜做兼职,身体有些吃不消,在课堂上晕倒了。
赵建国和李芳听后,心急如焚。他们立刻买了车票,赶到了赵悦的学校。在学校的医务室里,他们看到了虚弱的女儿,心疼得不行。
“悦悦,你这是何苦呢?身体要紧啊。”李芳拉着赵悦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赵悦虚弱地说:“妈,我没事,就是有点累。我想多挣点钱,帮家里减轻负担。”
赵建国看着女儿,既感动又自责:“是爸没用,让你们跟着受苦了。”
赵悦连忙说:“爸,您别这么说。这不是您的错,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总会好起来的。”
在赵悦住院的那几天,赵建国和李芳一直守在她身边。他们看着女儿苍白的脸色,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找到解决办法,让这个家走出困境。
出院后,赵悦回到了学校。她知道,自己不能因为这次的事情就放弃,她要更加努力,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而赵建国,也没有放弃寻找工作。他开始尝试一些以前从未想过的工作,比如送外卖、开网约车。虽然这些工作也充满了挑战,但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为了生活而努力拼搏。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尽管生活充满了艰辛,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他们在风雨中砥砺前行,等待着那道属于他们的阳光,穿透阴霾,照亮生活。
日子在困苦中艰难地向前推进,赵建国每日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送外卖、开网约车,风里来雨里去,虽然辛苦,但每一笔收入都让他感到踏实。李芳也在菜市场坚守着自己的摊位,她开始尝试调整菜品的种类,引入一些新鲜、特色的蔬菜,吸引了不少新顾客,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赵阳在学校的表现愈发出色,他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学校组织了一场学科竞赛,赵阳凭借扎实的知识和出色的发挥,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当他拿着奖状回到家时,赵建国和李芳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儿子,好样的!”赵建国拍着赵阳的肩膀,眼中满是骄傲,“继续加油,将来肯定有出息。”
李芳也笑着说:“阳阳,你可给爸妈争了光。想吃什么,妈给你做。”
赵阳看着父母欣慰的样子,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与此同时,赵悦在学校里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学校与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合作,举办了一场设计大赛,获胜者将有机会获得该公司的实习 offer。赵悦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她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那段时间,赵悦一头扎进了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反复构思、修改,常常熬夜到凌晨。室友们都劝她注意身体,别太拼命,可她却总是笑着说:“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赵悦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设计作品。那是一套以城市变迁为主题的广告创意,融合了她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她满怀期待地将作品提交了上去,等待着比赛结果的公布。
在等待的日子里,赵悦并没有闲着。她继续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同时还参加了一些设计相关的讲座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而在赵建国这边,开网约车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结识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一位乘客是一家小型工厂的老板,闲聊中得知赵建国的经历后,对他的吃苦耐劳和责任心印象深刻。
“赵师傅,看你这人挺实在的,我们厂最近正好缺个后勤主管,主要负责管理仓库和一些杂务,你有没有兴趣来试试?”老板问道。
赵建国听后,心中一动,连忙说:“真的吗?我当然有兴趣。不过我没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不知道能不能行。”
老板笑着说:“没关系,这工作不难,主要是要有责任心和耐心。你要是愿意,明天就可以来试试。”
赵建国激动地握住老板的手:“太感谢您了,我一定好好干。”
第二天,赵建国早早地来到了工厂。在老板的介绍下,他了解了后勤主管的工作职责和流程。虽然工作内容和以前大不相同,但他凭借着自己的认真和努力,很快就上手了。
在工厂里,赵建国兢兢业业,把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还积极协助其他部门解决各种问题。他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老板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没过多久,设计大赛的结果公布了。赵悦紧张地打开学校的官网,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一等奖的名单上时,她激动得跳了起来。
“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赵悦兴奋地在宿舍里大喊大叫,室友们纷纷围过来向她表示祝贺。
赵悦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赵建国和李芳得知后,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悦悦,你太棒了!爸妈就知道你行。”赵建国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是啊,悦悦,你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李芳也在一旁抹着眼泪。
赵阳也开心地说:“姐,你太厉害了,等你实习回来,可得好好教教我。”
赵悦笑着说:“放心吧,大家都这么努力,我们家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按照比赛的约定,赵悦获得了在那家知名广告公司实习的机会。实习期间,她努力学习,虚心向同事和领导请教,很快就适应了公司的工作节奏。她的设计才华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参与了几个重要项目的设计工作,为公司赢得了不少客户的好评。
而赵建国在工厂里也逐渐站稳了脚跟,他的收入稳定了下来,家庭的经济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李芳的菜市场生意也越来越好,她还雇了一个小工,帮忙打理摊位,自己也能轻松一些。
随着家庭情况的好转,一家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周末的时候,他们会一起聚在家里,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曾经笼罩在这个家庭上空的阴霾,正在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希望的阳光。
在这个过程中,赵建国和李芳也深刻地体会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来美好的未来。而赵悦和赵阳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
这个普通的家庭,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后,终于迎来了转机。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