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我当你老李兄弟,你让我娶丽质

第7章 文韬武略,两步成诗

  如果轻易降罪,必定让百姓和朝臣心寒。

  而且如此俊秀的人,长孙皇后也不忍惩罚,因此直接转移了话题。

  “下聘一事理应由父母操持,怎么今日只有你一人前来?”

  昨晚陛下只是告知了她名字,其他的一概没说。

  但都订亲下聘了,自己这个当阿娘的,竟然对男方的情况一概不知,所以她想先了解一下男方的身世。

  “小婿的父母皆已经过世,小婿又是家中独子,所以只能小婿亲自前来了。”

  苏长风淡淡的说道,脸上没有丝毫窘迫。

  “你是如何谋生的?”

  若是种地,可不会长的这样白净俊秀,跟世家公子一般。

  “小婿家中有六百亩薄田!”

  长孙皇后点点头,看到他身旁放着的几筐红薯,继续问道:

  “这些便是你的聘礼?”

  苏长风摇摇头。

  “不,还要再加上这份聘礼。”

  苏长风说着,将写有红薯的种植方法的册子拿了出来。

  长孙皇后接了过来,看过之后,惊讶道:

  “居然这么简单?”

  昨晚陛下一直心心念念红薯的种植技术,做梦都在念叨此事。

  谁能想到,种植竟然这样简单。

  让宫女收好册子,又让人拿来红薯,仔细打量着。

  “此物出自番邦?”

  “岳母可要尝尝?只需煮一下即可。”

  “那便尝尝。”

  长孙皇后对王公公说道:

  “你将红薯都搬去御膳房,先煮上几个,尝尝味道如何。”

  “是!”

  王公公朝着一众宫女挥了挥手,宫女们纷纷走来,将红薯快速搬走。

  转眼间,立政殿里,只有长孙皇后,苏长风,还有长孙冲三人。

  “读过书吗?”

  长孙皇后想着此人熟悉农耕,顶多识字,做文章什么的,估计就不行了。

  想要刁难他,在这上面动些心思,正好消消他的气焰。

  “小婿读过几年私塾。”

  苏长风如实回答。

  这种事不用他说,估计他所有事情,李世民现在都查的清清楚楚了。

  这些都不值当他撒谎。

  长孙皇后嘴角一勾,果然和她想的一样。

  读了几年私塾,估计只是学了识字算账。

  要知道她的丽质跟乾儿,从小名师倾囊教授,都学识有限,更何况他了。

  “本宫希望丽质的驸马,一定要德才兼备,你对耕种深有研究,但在文韬武略方面怎么样呢?”

  苏长风闻言挑了挑眉。

  这是丈母娘要考较女婿吗?

  不过这都正常,公主的驸马,学识不行,确实说不过去。

  幸亏他现代有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在别的孩子整日玩乐的年纪,他就被迫走上了背书的道路。

  秉承着背多了总没错的思想,什么六韬、中庸等等,这些晦涩难懂的书,他的父母都让他一一背了下来。

  即便后来上了学,课业再多,也依然让他坚持每日背一些。

  还美名其曰,这是中西结合式教育。

  “小婿虽只读了几年书,但博览群书,对文韬武略也略懂一些。”

  “不错。”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嘴角微微勾起。

  “说到文韬武略,就要讲到《三略》和《六韬》了,那你可知三略里的下略,其宗旨是何意?”

  长孙皇后并未让苏长风背诵,而是谈理解,这可比背诵难多了。

  “咳咳……”

  苏长风轻咳了两声。

  在长孙皇后和长孙冲的眼中,认为他这是在故意拖延时间。

  长孙皇后忍不住猜想:这小子不会连《三略》都没看过吧?

  长孙冲忍不住得意。

  长得再好,也架不住内里是个草包。

  自己虽然比脸比不过对方,但是才学却超出那小子好几倍。

  “下略乃是: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

  长孙冲刚想开口讥讽苏长风,就听到了苏长风的回答。

  一时怔住。

  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还可以这么回答?

  长孙冲自然也熟读《三略》,也有大儒为他讲解过此书。

  但这个概括却是他头一回听到。

  他不知道这个答案是对是错,于是朝长孙皇后看去。

  而长孙皇后在听到苏长风的回答后,原本的几分敌意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赞赏的神色。

  “好,很好。”

  能得到长孙皇后这般夸赞的人可不多,可见她对苏长风的回答有多满意。

  “本宫没想到你不但精于耕种,对兵法也同样有自己的见解。”

  长孙皇后的赞赏喜形于色。

  这小子很好。

  不但心系于民,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才华也同样出色。

  一时间,她越发满意苏长风了。

  颇有种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的情况。

  苏长风淡然一笑。

  “多谢岳母谬赞,小婿对诗词歌赋也十分精通,岳母可要考校啊?”

  长孙冲一愣,他从未见过这般狂妄之人,简直不知谦虚为何物。

  “哦?”

  长孙皇后见苏长风这般嚣张,眼中的戏虐之色一闪而过,笑着说道:

  “好啊!那你便作一首关与农民的诗吧!”

  虽然长孙皇后对苏长风十分赞赏,但是却觉得他的性子太过张扬,所以打算磨磨他的性子。

  因此当场让他作诗一首。

  “你慢慢想,半炷香的时间可够?”

  结果,让她没想到的,苏长风仍然张扬无比,说他两步之内就能作出诗来。

  不过他是抄的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没等长孙皇后反应过来,苏长风就将诗给作出来了。

  “竟真的作出了诗。”

  长孙皇后诧异的看向苏长风。

  这首诗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必定会流传千古。

  “这,当真是你作的诗?”

  长孙皇后难以置信的询问。

  “没错。”

  苏长风没有丝毫心虚。

  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谁都能背出这首诗。

  长孙皇后点点头,她对苏长风越发满意了。

  原本自己想让他收敛下性子,没成想他竟作出了这样的好诗。

  这样的人才去种地,简直就是暴敛天物。

  长孙冲在一旁,早就傻眼了。

  两步成诗,别说他一个平民,就是当代大儒都很难做到。

  这时,李丽质端着一盘蒸好的红薯走进殿中,递到长孙皇后面前。

  “阿娘,红薯可以吃了……”

  长乐公主脸上邀功的表情十分明显,不过并不让人觉得谄媚,反而多了几分可爱。

  长孙皇后咬了一口红薯,眼神一亮。

  “没想到此物长相普通,却香甜可口。”

  看向苏长风时,突然好像想到什么,意味深长道:

  “不如,你再作一首关与红薯的诗,如何?”

  “是!”

  苏长风点头应下,随即朗声道: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李丽质诧异的看向苏长风,没想到他作诗竟然这么快。

  原本她以为他只是长的好看些,种地厉害些,做吃食厉害些,没想到作诗也这样厉害。

  “好!”

  长孙皇后要比李丽质淡定许多,毕竟这首比刚才那首,要差些意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