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尉迟家的傻儿子

第52章 后续

  贞观元年,十二月上旬,尉迟家成为长安显贵们口中的谈资。尉迟宝琪如同他们生活中不经意漂落的调味剂,给大唐世家、官员们平淡的日子增添了一味别样的笑料。

  尉迟宝琪醒来的这天,李二陛下刚下朝会,朝着两仪殿而去的御道上,江兴小声的汇报着骊山尉迟府内发生的事情。

  “这么说来,宝琪这次是有惊无险?”

  “禀圣人,是既惊且险。虽然新丰县子说他是睡着了,但之前甄医令那一脸凝重之色,却是做不得假。”

  李二陛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朝前方走去,走了几步后,朝后方的江兴吩咐道:“给宝琪送些补身体的药材。”

  “诺。”

  下午,韦国清兴高采烈的走进韦国洪的书房。看着自己大兄,正在书桌上奋笔疾书。他朝着韦国洪高兴的喊道:“大兄,好消息。尉迟宝琪被尉迟敬德打了个半死,今天早晨才刚刚醒过来,我听说要不是醒的及时,那后果就是难料了呀。”

  “放肆。你要称呼大将军和新丰县子,再这么没有尊卑,我就要请家法了。”

  看着韦国洪朝自己大声喝道,韦国清一时惊呆了。这还是自己的大兄吗?尉迟宝琪可是给他挖了个大坑,现在还没爬出来呢。

  “大兄,你……”

  韦国洪瞪了韦国清一眼,“还有事吗?没事就出去吧,我还要忙公务。”

  韦国清失魂落魄的走出了韦国洪书房。他目光呆滞,一脸颓废的走到前院,然后猛然望向风轻云淡的天空。不由在心中嘀咕道:大兄,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等韦国清走远,韦国洪停笔走到书房门口,双眼望着前方,愣愣出神。二郎呀,虽然大兄被尉迟宝琪坑了一把,但你没看到,之后为兄被圣人、各位朝廷重臣开始关注了,为兄之前的很多功绩,也摆在了尚书省的书案上了。今天没下雪,为兄起早贪黑的忙碌,就是希望今年冬天再修一些水利工程,将为兄“能吏”的官声,彻底打响。为兄有这番局面,还多亏了尉迟宝琪这个“贵人”呀。

  韦国洪现在的做法,就是“蹭热度”。趁着尉迟宝琪这个名字,被长安大大小小的官吏谈论,他作为唯一一个和尉迟宝琪有龃龉的人,想不被别人关注都难。

  这时韦府的管家匆匆走了过来,见韦国洪正在书房门口,便行礼说道:“大郎,老祖传过话来。让您明天下午下值,去骊山一趟。看望新丰县子。”

  听了管家的话,韦国洪愣了一下,才感叹着说道:“老祖智慧,晚辈不及也。”

  第二天拂晓时分,尉迟敬德身着官袍正迈步走进太极殿,这时一道声音从身后传来:“敬德,这边。”

  尉迟敬德扭头一看,河间郡王李孝恭在一旁廊下正朝他挥手。他紧走几步,步伐却不失稳重地穿过人群,朝着李孝恭走去。

  一旁正准备走进太极殿的大臣们,不约而同的放缓了脚步,眼神若有若无的朝着两人方向望去。

  等尉迟敬德靠近,李孝恭刻意压低了声音,那声音低沉有力,仿佛每个字都蕴含着千钧之力,“雪玲昨天穿着嫁衣,准备去骊山。”

  尉迟敬德目光迅速扫视了一圈周围,确保其他人离着他们较远,他微微俯身,朝着李孝恭行了一礼,“这次是我疏忽了,让郡王担心了。”

  “你教子,我不能说什么,但不能将我女婿打坏了。”

  “郡王放心,我以后会注意的。也怪我,没将这里面的情形,跟宝琪细说。”

  看着尉迟敬德歉意的目光,李孝恭威严的脸色缓解开来,“宝琪之前,毕竟只是一个庶子,很多事情我们都疏忽了。之后,我也会多提点他的。”

  “谢郡王。”说完,尉迟敬德直起身体,与李孝恭默契的交换一个眼神。两人便转身朝着太极殿而去。

  程咬金看着一脸平静表情的尉迟敬德,不由小声打趣道:“怎么?让宝琪岳丈训斥了?”

  “哼。”尉迟敬德恨恨的瞪了一眼程咬金,“宝琪是我儿子,亲儿子。家大人教训儿子,谁敢乱说?再说宝琪是娶雪玲,又不是入赘,他凭什么训斥我?”

  “尉迟老傻。宝琪跟你是真像呀,全身上下就嘴最硬,还有‘尉迟家的傻儿子’这名号,是不是也是继承于你?”一旁李绩的声音,传了过来。

  “放屁。宝琪聪明伶俐、见识不凡等本事,全部来自我的言传身教,至于其它什么的,都是被你们这群叔、伯带坏的。”

  “敬德,你这‘滚刀肉’的本事,千万不能传给宝琪呀。”尉迟敬德身后的秦琼,也笑着开始打趣。

  “你……”尉迟敬德刚刚羞怒的转过身,还没看见秦叔宝的脸,一张御史的脸便映入眼帘。尉迟敬德连忙拱了拱手,然后整理了一下官袍,肃穆的进入了队列中。

  午时时分,尉迟宝琪拖着虚弱的身体,裹着厚厚的外套,懒洋洋的坐在卧室前厅的门口处。天空暖洋洋的阳光,透过蔚蓝的天际,洒在尉迟宝琪身上,仿佛给尉迟宝琪披上一层淡淡的金纱。

  尉迟宝琪虽然醒了过来,但仍是四肢酸痛、乏力,且精神也有些不济,只能静静地靠在身后的椅背上。

  李崇义悄无声息的走了过来,看着紧闭双眼,打着瞌睡的尉迟宝琪,也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陪着尉迟宝琪,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和舒适。

  不知过了多久,一道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尉迟宝琪微微抬起头,睁开眼,便看见田鸣匆匆走了过来。

  “见过郎君,见过小王爷。”

  这时尉迟宝琪才发现一旁的李崇义,他微微一愣,便朝着李崇义说道:“过来也不知道叫醒我。”

  “庭院在这段时间内,显得格外静谧。我也是很长时间,没关注冬日的这幅美景了呀。”

  “你就酸吧。”尉迟宝琪没好气的说了一句,然后朝着田鸣问道:“发生何事?”

  田鸣听见尉迟宝琪的问话,连忙回答道:“韦家韦国洪和杜家的杜构来了,都是拿着滋补的药材登门的,您要见吗?”

  没等尉迟宝琪说话,李崇义抢先开口,“宝琳不是在前院吗?何况宝琪这身体,也不适合见他们呀。”

  “哎。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你让大兄跟他们说,等我痊愈,一定亲自登门致谢。”

  “诺。”

  李崇义看着尉迟宝琪又是一好句出现,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之前的尉迟宝琪实在太亮眼了,他们这些嫡长子已经隐隐感受到到压力了。为什么尉迟宝琳一般不来骊山?还不是让他这位自己的兄弟给比下去了。这次尉迟宝琪犯错,各家嫡长子是长舒了一口气,原来你尉迟宝琪也会犯错呀?

  尉迟宝琪这一年多来,火速崛起。李崇义是既惊喜,又失落。惊喜是因为,自己的妹妹,找到了一个好夫婿,自己有了一位好妹夫;失落则是害怕自己会赶不上尉迟宝琪前进的步伐。但随着尉迟宝琪这次犯错,李崇义这才发现,原来未来郎舅二人,是需要相互扶持的。李崇义相信,尉迟宝琳也是发现了这一点,这才又来了骊山。

  但你要让李崇义开口明说,李崇义有张不开口。毕竟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也不好意让尉迟宝琪等自己,自己好歹是河间郡王府的嫡长子,自己也是要脸的呀。

  尉迟宝琪看着一旁出神的李崇义,不由打趣道:“崇义,你还说我出神的毛病。你看看你自己,跟我说着话,还能出神。”

  李崇义看着尉迟宝琪,无奈的笑了笑。

  十二月中旬,尉迟宝琪已经可以小跑了。这天上午,尉迟宝琪吩咐尉迟禄,将一份纸质名单的人请来骊山,年龄小的,让他们家的管家也一同过来。

  下午,一队队武勋二代,鲜衣怒马,朝着骊山而来。尉迟宝琪站在府门外,迎接众人。等待众人的时候,他深吸一口气,闻着空气中泥土的芬芳和阳光味道,感受着冬日特有的清新和温暖。眼睛不由的微微眯了起来。

  一会儿,尉迟宝琳、程家三兄弟、刘仁实和刘仁景、李震、张大象等众人,来到了骊山尉迟府门前。

  在尉迟府部曲、护卫栓马的时候,乱糟糟的声音已经响起。“二郎,何事让我们过来?”

  “宝琪,你这身体刚刚有了起色,就让我们过来,是发什么大事了吗?”

  “刘仁实,见过新丰县子。”

  “尉迟二兄。什么事还需我家管家一起过来呀?”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问话,尉迟宝琪环视一圈,马上开口说道:“新丰美酒斗十千,长安友朋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注1)众位,现进府。”

  听见尉迟宝琪眨眼见赋诗一首,众人惊呆了。不是,你喊我们过来,就是为了打击我们吗?众人相视一眼,都从别人眼中看出,都有拂袖而去的意愿。

  尉迟宝琳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他下意思的撇了撇嘴。二郎呀,按你的话说,你叫我们过来,难道就是为了“人前显圣”?为了装13吗?

  尉迟宝琪和众人进入前厅后,府内侍女们已经将饮品放好,待众人全部落座后。尉迟宝琪挥了挥手,前厅里的侍女、侍从纷纷退了下去。这时他环视一圈,发现不但李家、张家的管家站在自家郎君身后,程家、刘家的管家也站在自家郎君身后,最边缘还站着秦家和牛家的管家。

  “既然都来了,我就开门见山直说了。”尉迟宝琪此话一出,前厅内一道道探究的目光,便落到他身上。尉迟宝琪微微挺起起上身,平静的说道:“你们肯定好奇,我为什么非要找仁实兄,买他们家的地?就算我被执行家法了,也没有还回去的意思。”

  听到尉迟宝琪开场就说出这么不要脸的话,王仁实不由腹诽着,阿耶是不是看错了?尉迟宝琪这幅做派,和阿耶口中年轻的尉迟敬德大将军,简直是一模一样呀,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呀。阿耶口中那“滚刀肉”的尉迟大将军,到底是为尉迟家培养了又一个小“滚刀肉”呀。

  其他人听尉迟宝琪说完,目光齐刷刷望向刘家兄弟。这时刘仁景已经站起身来,双拳紧握,但刘仁实却一把将其拉住,然后苦笑着摇了摇头,才开口说道:“尉迟二郎,我家阿耶说了,你这么做绝对有原因,肯定不是见我家落了难,而来落井下石的。”紧接着刘仁实一字一字咬着说道:“仁实,洗耳恭听,请二郎解惑。”

  “烧砖。”尉迟宝琪轻描淡写的说出两个字。

  “什么?”

  “只是烧砖?”

  看着前厅众人交头接耳的讨论声,尉迟宝琪严肃道:“我先建两个窑,一窑可烧砖一万块,半个月时间,就可得砖二万块。”

  尉迟宝琪话音落下,前厅变得落针可闻。众人呆滞着望了尉迟宝琪一眼,看着他笃定的神色,众人兴高采烈的讨论开了。

  古代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随着时间的发展,砖的使用逐渐普及,特别是在战国时期,砖已经成为建筑中的重要材料。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砖汉瓦”,其中,秦砖以其精美的纹饰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著称,秦统一六国后大量使用砖块修建宫殿;汉朝时期,砖的种类更加丰富,包括方砖、条砖等,主要用于建筑和墓葬。到了唐朝,砖块制作技术达到新的高峰,装饰纹样丰富多样,艺术价值极高。

  但这些都是世家大族才能用的起的。砖在唐朝,是奢侈品。因为落后的生产力,各家生产的砖也比较少,而且各家的砖,主要是用于家中老者的墓葬。

  当前厅众人,听尉迟宝琪居然说出,能半个月出砖二万块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不惊讶?但马上就反应过来,这是尉迟宝琪准备带领大家发财呀。

  注1:《少年行》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