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元申的天空

第7章 北城新区

元申的天空 第五飞序 5805 2024-11-11 15:33

  费心费力已经搞了几个月,现在竟然说又要重来?

  元申老师也太能折腾了!

  学生们终于是见识到了他们老师的大魄力,但此刻几百个人里就没有一个敢提出说不行的。

  权威不用说,主要还是元申作出的新规划比之前更牛!

  原先的沂州古城依然还是全部保留,不过民居需要重新修缮,住户都必须安置在北城新区,那里要全部推平重建。

  至于花费无数浪费太多?

  哦,那不妨事,我这里有的是钱,不够再回南洋募捐。

  大家放开手脚执行就可以了,其它问题我全都解决。

  这回新城不允许二层以下的建筑,必须全建成二层以上的,而且不知所云的市政管网供热供气网一定也要高标准做好!

  学生们又一次懵逼了,这个所谓供热供气到底是啥玩意?

  哎,土鳖就是土鳖!

  供热就是统一给住户家通上暖气,冬天热乎乎的不冷了。

  至于供气管网临时预留,也是到每一户的,以后烧煤炭都落后了,直接都是液化天然气,拧开龙头就能打火做饭。

  西哩哇啦一通讲,大家被元申搞得全都愣住当场,以后还有这种事情?

  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那到底会是啥样子的。

  哎,考虑到人家元申老师来自南洋,见识自然肯定也多,咱们不懂的不一定就没有。

  好吧,那就都设计搞上,反正老师都说了不怕花钱!

  于是沂州小城因为元申的存在,直接就来了个天翻地覆,全部都是推倒重来的。

  全天下也是妥妥头一份了!

  老城继续保留,就连城墙也安排一一修复保持原汁原味!

  其实小城市民全部加起来也不到五万人,大概在一万六千户左右,城墙外的还不算市民。

  想想那些抢劫来的黄鱼,元申真心就没有压力!

  这时候的物价也确实友好,独门独户的房子成本超不过四十个大洋,加上市政配套,再加一倍也就八十左右。

  一万六千户,最多不过一百三十万大洋就足够了!

  他都不用黄鱼去兑换,光是英镑就有三十万元,另外还有五十多万的美元。

  一英镑此时能兑换六块现大洋,一美元是三至四块。

  这时候英镑美元的含金量都很高,元申岂能不知道?

  他手里的这些纸钞,随随便便就能换来三百多万大洋,花不到一半还用担心?

  现在的对外窗口也就只有青岛有这个条件了。

  上海也行,不过实在太远,再说中间隔着的区域还没拿下,当然也不方便!

  想来想去还是青岛最合适。

  毕竟很多水泥和钢材水管之类的建筑材料,也只有在那里的外国商行里面有卖。

  于是就出现了特别滑稽的一幕,很多敌方的买办,甚至一些洋鬼子都从日照登岸,然后不辞辛苦的来到了沂州。

  无它,唯有生意而已!

  这里在元申的关照下,也是对人家公平公正的对待,绝不允许当作敌人对待,要是不问青红皂白直接给关起来就玩笑了!

  元申也是仗义,货物都先下定金,等货到后一次性结清。

  关键全部都是用英镑或者美元结算,就问香不香?

  尽管大家不约而同把价格稍稍提了一点,元申也不在乎,只要你按时交货就可以。

  那就一切全都欧了!

  为了保证北城新区和老城区联通,元申还与德国佬做了一个钢架桥梁修建的合同。

  在涑河设计了两座钢架悬索桥,在祊河上设计了一道双向八车道的大桥。

  光是这三座桥,就花掉了三十万美元,老贺心疼的都想在地上打滚,实在太败家了!

  于是时间不久,小城这里就出现了很多金发碧眼洋鬼子。

  这都是德国佬,过来现场加工制作的。

  元申给他们规定的时间为二十二个月,违反了条款,那个赔偿金额都令人头疼!

  好处就是,元申承诺为他们免费提供一切便利饮食。

  于是大学里的很多市政桥梁专业的都有口福了,每天跟着偷师学艺,还有牛排沙拉和咖啡享受,要多爽有多爽!

  很多时候专业知识,其实动手去做收获更多。

  回头拿起来课本读一遍,想想经历的事情,立马感觉理解了太多太多,领悟的东西也顺便突进了一个层次。

  别以为元申只是建设住宅小区,人家可没忘了公共配套设施这一块!

  大型购物中心,电影院医院学校,图书馆博物馆,酒店旅馆,邮电局公交站,还有市政府大楼,配套局委大楼等。

  动静闹的这么大,黎首长最先过来视察了一下。

  立马感觉就不香了!

  这个小城搞起来以后,别说是打算解放的济南,就是那个亚洲中心沪上也比不了。

  你小子竟然是如此败家,就问你家人知道不?

  哦,对了,好像这小子家人全都下落不明了,没人管。

  我靠,就是因为没人管,才这么败家的对不对?

  窑洞那边要是知道了,估计全都会悔断了肠子!

  这是给了一点阳光就灿烂万里嘛,你这样真的好么,黎首长满满的恨铁不成钢!

  要是浪费的这些钱交给窑洞那边多好。

  工地上的务工人员一个个吃的满嘴冒油,穿的更是没得讲,你就不知道那个xx纵队,每天只能吃一顿粗粮么?

  老子为此愁的头发都揪掉了一多半了,你这个败家玩意还在这里可劲的折腾!

  哦,你说缺粮食啊,这个太简单,你想要多少?

  我要多少你能给多少,黎首长有点吹胡子瞪眼。

  元申根本不为所动,振振有词的直接表态:

  那绝对是肯定的,咱啥时候给您开过玩笑了,一个吐沫一个坑,都是杠杠的!

  那你就给我来上一万担。

  一万担,其实应该是一万石,不行,这个还真是弄不透,我先算一算哈。

  一担应该百多斤,一万担不过一百多万斤,不就才一千来吨嘛,这才有多少?

  看他带着满脸的惊奇,黎首长不得不又降下了一点:

  要不先来五千担也行!

  元申忍不住噗呲一声笑了,咳嗽了半天这才止住。

  不是不是,你这才一千来吨,我直接给你两万吨,不过自己来运,这个我可不管了。

  自己鼓足勇气才要了一千来吨,人家一口就答应给两万吨,黎首长也是彻底糊涂了。

  知道这些是多少不,你小子不是给我开玩笑吧?

  怎么可能,这样吧,我估计能给搞出来五十万吨,而且全都还是白花花的大米。

  哦,你要是有办法的话,随便运给谁都行,算了算了,估计也不是很好运。

  这样吧,再汇报上级给指定一个地方,我让人给送过去,说好了,五十万吨可不少了。

  我就是劳碌的命啊!

  黎首长此刻早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指着元申愣是哆嗦了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我的老天,要是有了这些粮食,估计jn战役早开打了!

  不就是一直筹集不到,这才一拖再拖还不知要何年何月?

  得到了元申进一步的确认,一切属实不开玩笑,黎首长立马爬起来就去发电报,差点儿就连跑带爬的……

  他是一刻都等不了。

  听完这个消息,直接把窑洞里的人给雷的外焦里嫩,都怀疑是不是听错了数量?

  黎老头反复说没错没错。

  确认就是五十万吨白花花的大米,一帮老头竟然激动的抱在一起又蹦又跳起来。

  说明一切运气果然都是在咱这边,就连老天都帮着咱!

  这小家伙果然是一个大贵人,就连北方局的领导都知道了元申的名字。

  毫不意外的给他刷了一波好人贵人送福童子之类的卡!

  大佬最终做出指示,把大米放到省政府附近就行,有了粮,运输那还算个屁事?

  不知咱们支前队伍做的到位,最多就是运输久一点。

  看到人家已经如此安排,元申只是随口答应知道了,说只是再等个几天就成。

  就这样又等了一天。

  然后晚上偷偷的骑车就去了省政府北侧一个山坡。

  这是他在曼市酒店看到的玩具,立马就给收进了乾坤袋,主要还是因为实用性强点。

  这个自行车应该是英国货,做的质量还不错!

  至于来到山坡,元申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

  那里正好有一个大平台,就算后期有雨水也不怕,最关键的管理和运输都方便。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里突然出现了如此多的粮食,怎么运来的,为啥神不知鬼不觉,是不是安全工作做的不到位?

  反正负责安全的换了别人,元申也没了任何心理压力。

  万事哪有十全十美,就这样来吧,早弄完早利索,我还要骑车回去,三小时不一定够。

  于是大手一挥,小山一般的白花花大米就出现了。

  骑车路过省政府时候,给门卫说了一声,那个送大米的放到北侧那个yx山那里了,你赶紧去给黎首长说一声。

  竟然连大院都不进了就骑车果断的跑了。

  一帮人跑到山坡前,看到堆的如同小山一般高的大米,全都把眼珠子差点瞪掉了!

  有心想问问怎么做到的,那小子竟然还跑了。

  黎首长恨不得一把将他抓来,狠狠的踹上一脚出出气,粮食多了也是愁啊,啥都别说,先安排人值守吧!

  据说最后运了两个多月,好在期间只经历一场小雨,不然又会让黎首长头疼。

  元申也不是那种任性的人,最起码春种秋收时节,人家还给工人各放了十天假,平时就不要考虑节假日礼拜天了。

  这个时候,一天让你工作九个小时,已经算是大善人!

  没有十多个小时,地主老财绝对不同意收工,元申果然与他们也是截然不同。

  干不出活那就两个班,但是绝不能超过九个小时。

  加上午饭半个小时,晚饭半个小时,工人们感觉太轻松了,甚至幻想着能一直做下去。

  到了年底,很多房子就能交付使用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不要太喜欢了!

  德国佬还是够聪明,涑河两座桥已经完成了,剩下的祊河桥由于跨度大,人家干脆在中间弄了十个水泥跨蹲。

  然后再把制作的钢结构桥体安装上就完事了。

  这一下又让学生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北方还好,南方的水网能让人崩溃!

  有了这个科学施工方式,那么就也不算什么了嘛!

  又到了冬季,很多主体工程没法施工,那就继续做路基。

  于是又回到了滨河大道的建设上来,在出苦力方面,我们的老百姓就没服过谁!

  直接干就完了,依然还是一天一结的工钱安排。

  据说有人攒下了五十块大洋,回家盖房子娶儿媳妇太轻松了,果然种地不如做工!

  这六七万名工人,有一多半都是城市附近的农民。

  做了一年工自然收获了不少,不过还是有喜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他们挣得自然就少了许多。

  不患寡而患不公,有人多了有人少了就会眼红!

  但是工作当前,大家还顾不上如何琢磨,不过工程停了之后肯定也会有问题。

  因为施工过程中,总有一些比较聪明的人涌现,他们随即就被任命为班组长,相应的报酬也就多了一点。

  关键是他们都不用出大力了,某些意义上成了小领导,于是节假日,元申就会单独召集他们一起开小灶吃饭。

  谈谈下一步工作,问一下以后有何打算,是不是考虑成立一家建筑公司呀?

  最后再给发一个红包。

  对了,作为市长,这些事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后期很多的企业工人都是这样招来的,干的比较出色,然后转成为正式的员工。

  元申这厮也是为了小城的发展做出了不少准备。

  四七年过了不久,那位黎首长的上司就回来了,最终黎首长不得不主动退了一步,要申请来大学专职当校长。

  可是上面竟然没有同意。

  不过掉了个,黎首长成了大学校长兼任省政府工作,想退也需要一个过渡。

  兼任工作后,黎首长感觉生活压力一下少了太多,于是开始时不时的给元申找茬。

  这小子已经被他给看透了,不敲打一下都能上天。

  最起码从来不给他汇报工作,只有问了才会敷衍几句,如果不问从来都不说。

  元申确实没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经验,以前那个装饰公司算啥,根本就没可比性!

  政府工作除了务实之外,还有一项就是务虚。

  基本就是学习一下有关精神,汇报一下近期动态,有没有什么建议之类的。

  元申这样的人,做实际工作没问题,谈到务虚的事那真就是一窍不通了。

  那些人全都陪着他一起在工地上玩实的,也是一样调调。

  被黎首长无缘无故地敲打了一番,似乎明白了不少。

  考虑到一年多辛辛苦苦,劳心劳力,他决定给每个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野外作业补贴。

  具体标准嘛就是原来薪水的一倍,如果之前是每月五块钱,那么这次补贴就是十块钱。

  也就是变成了每月十五块大洋,我靠,太牛了吧!

  工资标准不是我定的,但补贴标准一言而决,就这样来。

  对了,原先的住房条件已经不适合日益发展的城市需要,那个最先进的三层联排,我看立马给大家分一分。

  这本来是打算留给大学教师的,看来先给他们住吧!

  至于刚刚腾空的原来政府工作人员住宅小区,立马指定让古城工作人员入住。

  古建筑工程公司,是元申成立的第一个城市企业。

  接着是房建公司,运输公司,食品公司,轻工业公司,制衣厂,鞋厂,纺织厂,农具厂,冷藏厂,五金商店……

  反正有了这些,才能体现出来城市的发展水平。

  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