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由于时间的关系,美好即将从此刻开始
既然都想开了,秋二凡就起床了,起身穿上衣服裤子,哎这时候的服装真朴实,回头得自己设计一套原来穿的休闲装,秋二凡心里想着。
穿戴整齐,看了一眼大挂历,星期日,不错,挺好,放假一天,嘿嘿。
出了小屋门,进去厨房,看了一眼父母住的大屋。
秋二凡的爸妈应该还没起,他透过大屋门的小窗户,看到对面墙上的大圆钟表,念叨着才5点,怪不得都没起,太早了。
虽然一天之际在于晨,但起这么早,干啥呀?
锻个炼,跑个步?秋二凡一想也行,反正也睡不着,当回忆青春了。
上辈子就因为干的是技术活,所以也不咋运动,弄的人刚到30多岁,就养了一身肥膘。
这辈子,咋的也得多锻炼锻炼身体,可不能再胖成亚健康的胖子了。
想着这个的秋二凡,腿也迈出了门,到了院子,先呼吸了一会,这农村独有的新鲜空气,真舒服,有多少年没有吸过这么新鲜的空气了?都记不得了,太久远了。
先热身,拉伸一下腿部肌肉,又来了个伸展运动,热身完毕,走起,哦不对应该是跑起!
秋二凡住的这个村子不太大,有个60多户人家,东边南边,两片树林,秋二凡想着就绕着村东头的那片树林跑圈吧,估计一圈能有个2公里左右吧。
边跑还能边欣赏着以前小时候都不咋注意的小树林。
跑了一圈秋二凡就感叹着:这个季节真不错,看树林和旁边的庄稼地,应该是八九月份,不热也不冷,挺舒服的。
现在要是让秋二凡说这哪里呆着舒坦!他铁定说还得是北方,四季分明,夏天没有南方那么热,冬天,虽然室外比南方冷,但屋里的温度,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都让人一进屋就感觉特别温暖。
不像上辈子曾经呆过的南方,一到冬天,那真是冷的可以,屋里甚至比外面还冷,简直要了他这个北方人的半条命。
记得上辈子,一个冬天,北方的冰城突然火了,一群南方小土豆子们(昵称不是贬义词,是说可爱的意思),都来北方的冰城游玩,回去后就说,咋这么冷呢,暖气呢,地热呢,这也太冷了,这些取暖设备咋不在南方普及一下呢。
哈哈,那时候天天刷某音看这些小土豆们,特有意思,同时也证明了,北方确实还是不错的。哎……说远了~
跑了大约有半个小时,估计也就2圈多,虽然不咋累,但秋二凡也知道,运动也是要有控制的,不能运动过量,会伤身体,就他现在这小胳膊小腿的,还是得注意一些为好。
跑完步就开始漫步往家走,这个时候,各家各户也陆续起床了,看着各家房顶上冒着烟的烟囱,此刻心里才正式的感受到,回来真好!
回到家,秋二凡看着老爸老妈也起来了,在烧火做饭就打声招呼。
爸,妈,我刚出去跑步,看着地里苞米(也叫玉米)都长挺高了,是不是快能收了?
老妈没说话,老爸回了一句,收啥呀,还得一个月呢,现在刚9月份,得10月1过后才能收呢。
秋二凡:那咱家种了多少呀,全种苞米了么?
秋爹:嗯今年地里没有种别的,都种苞米了,说今年苞米价高,能多卖点,你赶紧洗脸去,一会吃饭了。
哎好勒!秋二凡回道:
洗漱一下开始造饭,吃过饭,秋二凡老爸老妈就去了家里的园子,就是平时夏天家里院子大的,就翻出块地,种点蔬菜,留着吃,一夏天都不用买菜了,就是有时候得去除个草浇个水啥的。
看着他们去了园子,秋二凡也没跟着,回了自己的小屋,又看了下挂历,今天是9月9号,星期日,应该是刚上学的没几天。还得熬半年,才能升初中。
现在小学也没啥搞钱的办法,但中学不一样,是在镇里,再咋的镇里也比这农村会好一点,这农村也真没啥干的,不靠山不靠水的。
先找找以前放重要物品的盒子,秋二凡记得以前他可是有攒钱的习惯,最多的时候攒过500多块钱,但现在估计够呛,不过目前能找到点是点。呵呵。
翻箱倒柜,终于找到秘密小盒子,打开一看,嗯都在里面,小时侯玩的琉琉(就是玻璃球),一个小电池车好像是叫四驱车,名字还挺洋气,也是受动画片影响,买的这玩意,不过现在么,回头送人吧我是真没那心情玩这玩意了,秋二凡自语。
盒子最下面找到了一直藏钱的小包,为啥藏?当然是怕他哥秋一凡,给拿去买他认为很好听的磁带了,他都没有音乐细胞,买的磁带歌曲,简直了……反正秋二凡是不喜欢听。
说远了,拿出包,打开拉链,看着一达特别新的钱,别激动,不是100的,都是10块的,这还是省吃俭用攒的,那时候赞够10块钱的零钱,秋二凡就找老妈换整的,有时候给他俩跑腿买东西啥的,也会给点小钱,一块、两块的。
嘿嘿,这么一想,那时候爸妈是有点娇惯我了,秋二凡自我良好的想着。
查了一下,28张10块的,2张5块的,4个一块的,这么一算应该有……好久不算数,也很多年不用这种纸制钱了,有点迷糊。28张就是280块钱,2张5块就是10块钱,4个1块的就是4块,这么一算就是294块钱?可以呀,这个年代,一个小学生,有这些钱,算富有的了。
这点钱,得计划着花,虽然现在是猪肉5块钱一斤,大米也才50块钱一袋的年代,但资金少呀,这可是起步资金呀。
想了想又把钱放回包里,包放盒子里,再把盒子放柜子里,额有点繁琐。
把这些弄完了,秋二凡又想了一会,嗯还得再研究一下学习的事。
上辈子,秋二凡读到初一就辍学了,不是因为家里困难没钱,是因为不知道那时候咋了,可能是身体不好,也可能是缺锌,缺钙,缺铁,缺心眼或者缺啥,反正总有病。
还住过院,因为住院时间长,还休过学,出院后又去上学,去了还是有病,还查不出来啥病就是晕、吐,头疼,折腾了好几个月,又去上,就又继续生病。
就这样折腾了好几回,人也瘦了一大圈,都脱相了,不是特别熟悉的人都认不出来。
最后实在是折腾怕了,秋二凡父母看都这样了,就没再强制秋二凡去上学,所以就不读了,不读之后,还真有点神奇,再没出现那些症状。
村里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说,这可能是有啥说道,比如鬼呀神呀之类的,当时秋二凡信了,但长大后那是真后悔呀,因为他学习当时真的很好,还是班长,怎么就放弃了呢,有病看病呗,辍学也不是解决办法呀。
想到这不堪回首的回忆,秋二凡心想,这回得想个办法,如果再得病,我就在家里自学,把中学的都学完了,直接跳级去高中,就不信了,躲不过去这病,咋的我都得读大学去,也算对上辈子有个交代吧。
再说秋二凡也不是很笨的人,学习方法,更是在后世的信息年代有的是,借鉴几个好用的,双管齐下,就不信自学不了了?
先给自己下个任务,每天除了学校的时间,再学3个小时。从一年级开始,没有的书就买,现在的书店虽说没有后世的发达,但基本的书本都有,怎么也得把书读好了。
老话是说,没文凭不代表没文化,但鬼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读,所以才没文凭,等辍学后才发现读书少了,又刻苦补知识,但怕丢面子,所以也不去学校考不文凭,才说了这么一句话。
秋二凡可不想再当那后悔的人了,就是为了父母能有点面子,也得考个好文凭回来。
哎不想了,看书吧,记得从一年级到4年级的书都放到下面的柜子里了,全拿出来看看,当温习了。
就这样秋二凡的假期,突然就从天天在外面跑着玩,变成了自学任务,就是有儿时小伙伴来找他,他也不出去下定决心好好学习。
一上午就是在看数学,因为以前都会,现在也就是温习一下,所以看的还算挺快,中午吃饭,秋二凡老妈叫他的时候,已经把1到4年的数学都看完了,还别说,以前咋没发现这脑子这么聪明呢?居然都会,还自己给自己出了几个比较难的题,居然也能算的非常完美。
吃饭,一上桌就开吃,秋妈也没做啥大鱼大肉,就顿个茄子土豆加上自己家腌的咸菜,真香,无农药无污染的菜就是好吃,也可能是正长身体,吃了3大碗才吃饱。
秋妈在饭桌上还问秋二凡咋没出去玩去呢,秋二凡就说准备把以前的书在学一遍,所以就不出去玩了,秋妈也没说什么,农村孩子一般都是放学后回家自己学自己写,学啥样写啥样,家长也不会多管,全靠自觉,本来家长也都没啥文化,在学习上也确实帮不了啥忙。
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又去个厕所,回来继续学。就这样到晚上的时候语文从新学到了3年级,不是语文难,是因为古文诗词有点多,一下午的时间也就能学这么多,这还算挺快了秋二凡感觉。
晚饭吃完,没有继续学,这玩意得劳逸结合,又不是机器,整猛了容易起反作用。
得出门溜达溜达,欣赏一下农村晚上的风景,6点多天也没黑,各家各户有的在院子里坐着消食,有的也在门前大道上散步。
秋二凡走出大门,迈着后世晃晃悠悠的步伐,感受着,乡下晚饭后的气氛。
大门前面,一条从东到西的主路上,秋二凡慢慢向西边走去,路过了几家在门口聊天的村民,也各自打着招呼,当然是在向人家打招呼,谁让他现在小呢。
逛了20多分钟,看着天有点暗了,就慢悠悠的朝家里走去。
回到家,天也要彻底黑了。回到自己的小屋,又看了会古词,唐诗,温习了一下今天学的,总结了一下,想了想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学习方法。
就这样看书,琢磨的功夫,时间到了9点,农村家里都睡的早,因为起的也早,所以也就收拾一下,明天开学了,得把明天要用的,放进书包里。
收拾完,又打了点水,简单洗了个脸和脚。上炕睡觉,可能是因为有点累了,不到5分钟就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