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桃花现世(2)
自渔人出访仙境后,又过去三百余年。那渔人自回家之后,便郁郁寡欢,不久后便病逝。其妻马芸育有一子,后其子一脉繁衍至今,仍只有一子,名曰黄佳杭。黄佳杭之父生前是个巡捕,在外行侠仗义,最见不得欺男霸女的事。碰巧一日,黄佳杭之父于街上巡逻,见一男子于光天化日之下调戏妇女,而周遭竟无一人阻止,便出手制之。然其所不知,他打伤的乃是京城贵族之世子。果不久之后,其父便于夜间工作时被人拖入巷中,其后便音讯全无。黄佳杭之母闻此噩耗,虽心中明了,仍发了疯似的在外寻找,最终在城外的乱葬岗外找到了亡夫的遗骨。其母伤心欲绝,抱着遗骸嚎哭三日三夜,竟活活将自己哭瞎。其后其母便摸索着,自己带了亡夫的遗骸回家。亡夫安葬后,其母生得重病,卧床不起。黄佳杭悲痛于命运不公,亦哀叹于自身无能无权,以保护家人,便白日放牛,补贴家用,夜里挑灯夜读,以求得考取功名。但其生性耿直,头脑愚钝,苦读数年,虽次次参考,终究无所成就。
一日,黄佳杭于山上放牛时,突然有信使来报,问后才知,是找的邻居。邻居世代为木匠,因手艺高强,得号“赛鲁班”。“赛鲁班”育有二子。一子自幼学艺,准备将来继承祖辈的手艺,另一子名曰卓予薪,虽生得黑头黑脑,五大三粗,但自幼不行粗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竟得了乡贡,也给他考得了个进士。信使来报,正是为此。
黄佳杭闻此,倒也不妒忌,只是兀自去放自己的牛,心说:“那卓予薪日日苦读,方有这样成就,我定是不如他努力,才得此高不成低不就的状。”黄佳杭微闭双目,“今晚,便将《论语》再加抄写两遍,日日这般用功,下次定能上榜!”惜兮佳杭,叹兮家杭!只知背诵抄写,只钻四书五经,以为此为求取功名之正道,不知头脑清晰,思路灵便,才可使文章通达。不悟日日抄写,夜夜背诵,只得空有其表,外观磷磷,内不中用,银样镴枪头;加之思考,辅于自身所想,才能文有所用,笔下生花。
这番,果然下次放榜,黄佳杭仍未在其上。
夜,佳杭到家,其母问:“杭儿,这次考中了没有啊?”家杭悻悻答道:“仍未在榜。”母曰:“罢。你次次参考,夜夜背诵,努力我皆知。也不要你考得甚么功名,自心无愧便好。再者……我身染重病,时日无多,你父亲的仇,只得由我来世再报了罢。娘只求你这一世平安喜乐,无病无灾便好。莫要多想其它,知足过活便是。”黄佳杭应了,走出屋来,见夜空明月皎皎如白玉,又想到母亲耳目聋瞑,无物可见,自己无功无就,一无所长,父亲大仇未报,尸骨难安,不由得落下泪来。黄佳杭行至先祖墓前,悲哭哀嚎,哭诉此番。悲命运不公,叹世道无常。哭努力无报,哀父仇无偿。先祖莫是在天闻得佳杭之声,竟墓碑倒翻,从内带出一本书来。黄佳杭大惊,便拾起书来,带了回家。但其后仍只读四书五经,未有翻看。
一日,其母忽然病重,咯血不止,皮肤溃烂,耳目不明。黄佳杭无钱无势,为求名医救治遍访各家,皆不收。寻遍亲戚,也只有一家愿出钱相助。那家为范氏,先前作商,遭奸人相害,要拿他性命,幸得其父保护,才得以生存。黄佳杭至名医堂前,跪拜叩首一日一夜,方有医出门救治。这般折腾,上下一月,母亲的病情才得以稳住。但黄佳杭倾尽家财,倒欠外债,可谓走投无路。一晚,不知怎的,黄佳杭突然想到先前墓里那一册怪书,便想说其中有先祖留下之财宝不定,便将其找来,点上烛,借光翻开一看,内里端正写着“桃源记”三字。细细阅读,里面写着先祖寻仙之奇遇。内容生动,文字形象。读毕,黄佳杭起身四望,只见:
木屋徒壁揺欲坠,牛棚破败三百年。
孤舟独浮苦海岸,母病父死遭人言。
十年读书无功名,牧牛牛瘦状可怜。
他日若得访仙迹,家财万贯谁敢嫌?
好佳杭,本一心读书,望考取功名,报效家庭,治母亲之疾,报父亲之仇,只求一生安详,是世道逼人如此,走投无路,读罢此书竟生出如此壮志!
“若以这书为根本,寻得仙踪,想必后继无忧,母亲的病也可得治。”黄佳杭心说,“我日日放牛,辛苦劳作,却不得安宁,母亲重病,竟这般委屈求全,低声下气,实是耻辱,实是可悲!不如明日启程,试它一试,也好过走投无路,一生只为还债而活。”
好佳杭,有其先祖之风范。次日便将母亲托付给范家亲戚,又拿了些盘缠,掂了些干粮,便踏上小船,向桃源去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诗曰如此,真如此乎?欲知佳杭如何访得仙迹,桃源何以现世,请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