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老子喉咙都喊破了,你就不能过来摸我一下迈?”
“老子在救人得嘛!这个哈批死得太快了!”
“BOSS连续刺我两次...我没离渊,必死的...”
“你放你XX屁!不要找借口,就是菜!刚刚BOSS连刺我两次,我就没死!”
“神威霸体技能多啊!你狂龙震加无敌无我,我能和你一样吗?”
“不要闲扯了,解缠影!!摸我啊!摸老子!!”
“你躲那么远干啥子嘛?怕我们撞死你迈?!”
“变颜色了!停手啊!停手!!你是色盲迈??”
苗天王的难度有些出乎我们意料,随着一遍遍团灭,YY语音中逐渐由欢声笑语转变成了相互指责,气氛变得焦灼起来。
当然,这一切梨是毫不知情的,他依旧在每次团灭后打字仔细点评着细节失误点,时不时还替我们加油打气,称赞说我们心态很稳。
[队伍]江屿梨:不错了,已经见到4阶段了
[队伍]江屿梨:4阶段没啥新花样,就是有些运气成分,再试试就过了
[队伍]江屿梨:其实刚刚都几乎过了,可惜太倒霉,被缠影大劈连招
[队伍]蚀红夜:梨要不要休息一下?正好饭点吃晚饭,回来继续
[队伍]江屿梨:我都行,主要看你们
[队伍]顾南山:那就半小时后集合,辛苦了
[队伍]江屿梨:1
晚饭时间还未到,我们已被75副本折磨得头晕目眩,大家纷纷赞同出门觅食、暂作休整。
如此既错开了高峰就餐时段、节约排队时间,又正好清醒清醒头脑,甚好。
“哟,大叔!现在就去吃饭啊?你去食堂还是小吃街?”
刚打开寝室房门,对面门的室友就探出头来,向我打招呼。
“我打算去校门口,李老板...”我随手关上房门,苦笑一声道,“赶紧买回来,等下还要打副本...”
“你又去买铁板炒饭嗦?”李老板将座椅向后一靠,迅速陇上一件薄外套,“走走走,我也去,我两个一路走嘛...”
阳光一整天都藏在厚厚的云层中,天色已渐渐黯去,瑟瑟寒风中,落叶飘散满校园,随处可见深秋的气息,道路两旁站满了三五成堆的人群,不少学生会的干事正努力分发着手中的宣传单。
“你这个人呐!又不去看活动,还拿别个的传单...”路上,见我主动接过一张宣传单,李老板小声吐槽道,“不是浪费别个表情迈?”
“我接传单就算支持咯嘛!我还免费帮他们宣传...”我捧起宣传单,念道,“你看...下周三文学杂志部有个现场分享会,李老板了解一下?”
“我才不得去!哈哈哈...”见我面露疲态,李老板笑了笑,便正色问道,“你们寝室那个XX,他今天又弹了一下午的吉他?”
我无言,只长出一口气,轻轻点了点头,又无奈地晃了晃脑袋。
“唉,真是辛苦...”李老板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感叹道,“他精力有这么好吗?上午就一直在弹啊...手指不累吗?”
“没完呢...估计等下还要弹一晚上...”
“哈哈哈...你莫说,他现在弹得还多好听的,你们就当欣赏音乐嘛!”
“那要不...我等会儿回去把门给打开,让寝室大家一起欣赏音乐?”
“诶!别别别!!”闻言,李老板连忙摆了摆手,“你把寝室门关起,已经是在做好事了,不然我们寝室就要关门咯,我还是喜欢开门吹风...”
“哼,你还晓得我是在做好事...”转眼已来到校门口,我一把扯住李老板,“又想横穿马路嗦?老实走斑马线哦!”
“哎呀,车子都没得,走啥子斑马线嘛...”
我们所在学校位置偏僻,门口只有空荡荡的公路,距离最近的一家餐饮门店在一个街道之外,酒吧KTV之类的娱乐场所更是要穿过两个街区才能找到,正因如此,我校一到周末就人影稀少,也算清净。
如此环境,正是学校食堂不思进取、不屑创新的温床,自然催生出了一项稳定的消费需求——餐饮。
我初到校园时,校门口还是流动的摊贩,他们推着小车、架起灶火,定时定点聚集到校门口,每临近饭点便是一派充满烟火气的热闹场面,教人一见难忘。
可惜这道风景总被说作“影响市容”,彼时我去买饭时,常能瞧见摊主们前一秒还挥舞着锅铲,眨眼后就已经踩上火三轮电门,发动油门躲避城管逃了。
由于利益相关,学校也曾采取过很多措施,先是与城管“联合执法”,后来又全面禁止外卖进入校园,唯一不变的,是食堂仍然没有丝毫创新。
我想,校领导们一定不明白,这帮学生明明有“物美价廉”的食堂可以吃,为什么还要到校门口买这些“脏东西”呢?
对于从来不吃食堂的领导,我倒是很明白他们的困惑。
既然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学校与城管都没起到作用,校门口依旧天天上演着游击战,学生们顶着“食品安全”的压力买饭,让摊贩们的生意十分火爆。
有道是:不论你看与不看,管或不管,群众的需求就在那里。
“因为山就在那里”,果然是全人类共通的精神。
后来,机缘巧合,街对面新建成的XX国际酒店旁拓出了一条狭长施工小道,这道路本是用来运送建筑废料,完工后建筑施工方迟迟未规范处理,任其荒废在路边,摊贩们便联合起来,在废墟中一番收拾,入驻了进去。
虽然牵扯到一系列“场地安全”、“使用权”之类的麻烦事,但所幸,这条小道最终还是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小吃街”。
至此,勤劳善良的郫县劳动人民终于站稳了脚跟,每天都为我校的莘莘学子们提供各式美食。
从新生变成老油条,我曾骑着车追去给摊主炒饭钱,曾围观过用拳头与校园保安理论的愣头青,也曾窥见过辛勤手艺人与城管间的恩恩怨怨,算是亲眼见证了这条“小吃街”的发展史诗。
如要单独写一文,标题我都想好了,就叫《Odyssey of Snack Street》吧。
讲道此处,情难自已,不禁挥洒笔墨,请读者见谅。
回到故事时间线。
“诶!对了,我们寝室S哥交了个外校的小女朋友,平时都不住寝室的...”买好晚饭,回寝室的路上,李老板突然说道,“你要不要到我们这边来耍?”
“哦?”听言,我双眼一亮,但很快又摇了摇头,“算了...我看他一般周日和周一都要回来的嘛,我去占了他的桌子,不合适...”
“都是兄弟伙,有啥不合适?打个招呼就是,反正他回来也不用桌子,电脑网线直接走我的光猫牵!”
“不用不用...我打LOL也吵得很,以毒攻毒...”我伸手勾住李老板的肩膀拍了拍,“卧槽你这个鸡公煲闻起来有点香哦!下次我也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