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镇生活了三年,姜欢下意识地已经将此地看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尽管依然计划返回地球世界,对海宁镇、对姜家的眷恋之情也日见深厚。
婶娘殷切地询问食宿情况,英儿缠着打闹玩耍,家庭温馨自不必说。
第二天,跟往常一样,婶娘去族里做工,姜欢早早起来照顾英儿的衣食起居。
刚吃完早饭,就见老族长亲自登门。
姜欢能够进入县学,老族长与教谕大人的交情固然重要,姜欢自身的天赋能得蓝大人看重则更为关键。虽然没有如教谕大人所愿修行。但能够在县学做一名普通学生,老族长也觉得脸上有光。更何况,姜欢父母双双早亡,寡居婶娘养育艰难,老族长一直颇为怜惜看顾,眼见姜欢前途有望,也感觉欣慰。
在详细了解姜欢这十天的求学经历之后,老族长有些感慨地说道,“欢儿,你的选择是对的,修行之路太过凶险。想我姜家,曾经也是显赫一时...”
姜欢对家族历史一无所知,此时听老族长说起,甚感好奇。
“曾经的姜家也是一个大家族。
我们姜家的始祖,名叫姜夜,是宋国开国十二大修士之一。
相传,在大宋国建国之时,天下局势混乱不堪,开国十大修士个个惊才绝艳,以消耗生命为代价掌握了超脱凡俗的力量,辅佐赵家皇室剪除大凶,平定叛乱,这才促成宋国与齐、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只是修行之路乃是逆天而行,建国不久,姜家始祖就暴病而亡。
躺在祖辈的功劳簿上,我们姜家也过了很长时间的好日子。只是后来,因为一个绝大变故,姜家的境遇直转急下,辗转奔波,直到落脚三江县,这才得以休养生息,成为了三江县的微末小族。修行者,虽然有移江倒海的绝大力量,但是易遭天忌,甚至祸遗子孙。不学也罢”
听到姜欢说起杂学铸器,老族长慈祥的脸庞上露出一丝笑意,“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学过铸器”。
看到姜欢不可置信的表情,老族长捻了捻花白的胡须,
“我当年也对铸器很感兴趣,只是天赋不佳,比别人费了多几倍的力气也没能混得一个铸器师的名头,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阵法和泥人,哄小孩子可以,打架万万不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后来,不得已回到家族接手了药材生意”。
老族长有些期待地对姜欢说,“但愿你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于蓝大人,老族长却有些唏嘘感慨,直言这样虔诚的修行者不多了,只可惜命不长久。
姜欢要继续问蓝大人的情况,老族长却不肯再说。
临走前,老族长还特别交代,家族将会承担姜欢一半的求学费用,嘱咐其安心学习,不要顾念家里。同时,无意间告诉了姜欢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姜家祠堂的“十孙”守护雕像失窃了,家族已经报官,不然可以让学习铸器的姜欢观摩一番云云。
姜欢心说,哪里是失窃了,明明是成精了。试探性地问了一句,灵像是否可以有自主意识,老族长斩钉截铁回答了一句,断无可能。
不过,“十孙”一事过于蹊跷,姜欢隐隐觉得与自己穿越之事有莫大关联。而且几次遭遇下来,姜欢能够感觉到“十孙”对自己并没有伤害之意,更像是促狭捉弄。心里犹豫再三,没有告诉族长实情。
一日休假很快结束。
陈家的马车早早到了海宁镇,姜欢没有吵醒熟睡的英儿,只是向婶娘道了声别。
婶娘特意多给了一些银钱,交代姜欢要找个机会表示对陈姓同窗感谢。
姜欢答应了。
再次见到万财兄,依然是一副自信满满、神采飞扬的样子,兴高采烈地向姜欢讲述着这次回家的情况,“父亲花重金觅得了一颗原阳丹,有了这神丹的相助,我一年内就能突破到达灵武者的境界。”
不过,原阳丹的价格嘛,就非姜欢这样小族子弟所能想象了。和地球世界一样,这里没有绝对的公平,占有较多资源的人往往能够更快、更多地获得更好的资源。
陈万财待人的态度让姜欢很舒服,面对差距,既没有盛气凌人,也没有刻意回避。
少年人果然好打交道。
驾车的仆人轻轻挥起马鞭,马车在直道上平缓而快速地前行。
即将抵达县城时,在城外怒江宽阔的江面之上,一艘奢华壮丽、约四层高的楼船映入二位少年眼帘。三江县境内有两条河流,分别是海宁镇紧临着的松花河和偏南方的黑河,两条河流在县城附近汇入怒江。三江县因此得名。
三江县虽然草木茂盛,药材出产极多,运输业也算发达。但是地处宋国南疆端州府的最西南,紧邻拥有无数未知秘密的南疆山脉,很少有游人到此。
这艘楼船粗略估算有百步之阔,船体雕梁画栋、精美异常,每一层的四周都建有三尺高的女墙,墙后肃立着高大威猛黑甲甲士,船首和船尾更是有精美的龙形雕刻。
船舱内隐隐有琴声和歌声传来,若隐若现。
家境殷实的少年陈万财瞪大了双眼,十分艳羡,“我什么时候能够拥有这样一艘楼船啊”。
姜欢倒是没有太大震惊,毕竟在地球世界还有航空母舰、远洋货轮这种巨物,单纯的大还不足以打动姜欢。真正震动他的是,楼船正上方飘扬的一面赤色旗帜,上书一个大字“赵”。
“皇族的船怎么会到三江县来?!!”
县城中的百姓也陆续发现了越来越近的楼船,纷纷涌出城外看热闹。
陈万财顾不得和仆人交代,急匆匆跳下马车,拉着姜欢就要到江边近前去看。
未到江边,但听得琴声和歌声愈来愈近。歌声一会儿如黄钟大吕,一会儿似媚鬼夜哭,转瞬间又仿佛如仙音从云间洒落,变化万端;琴声始终如影随形,一丝一毫不落下风。
少顷,琴声和歌声一时俱停。
一个慵懒而又清冷的声音从船中响起,顷刻间穿透整个三江县城。
“士林兄,故人来访,何不早早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