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58.马甲上再套马甲
当一群老手中,加入了一个萌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这两句话完全阐述了李青他们现在的心情。
既无奈,又失望。
“此事也不能全怪秦辅官,首要责任在我!”
李青轻微叹了一口气,帮秦书礼将责任揽了下来,继续说道:“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我们无需在纠结于此处了。”
话音刚落,他转头环顾四周,看到众人点头,才放下心来。
没人用言语责怪秦书礼,这是一个好开头,至少,大家对于秦书礼,还是有很大的包容的。
“秦辅官,我不会追究你放跑疑似探子之人的责任,但家国大事上,不论你是否老练,做错了就该受到惩罚,此事你可以有异议?”
看到众人的反应,秦书礼才知道自己究竟放跑了什么样的机会,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监察使和普通的官吏是不一样的。
代帝巡天,以震八荒。
这八个字,代表着莫大的责任,也代表着巡天监最初的思想。
不能大意,不能退却,不能放过一丝危险,当时确实是考虑欠妥了。
他没有思考太多,回答道:“下官无异议!”
李青点头,说道:“既然无异议,那你便去阳宗乡梨花巷演戏吧!”
做戏做全套,全套无间道。
既然有疑似的人出现,那就顺水推舟打入敌人内部也并非不可。
秦书礼挠了挠头,问道:“大人是要我以厉树清的身份,在那里等人?”
“是如此!”
李青点头,而后手摩挲着折扇取义,说道:“此事可以解析出两种结果,其一,对方相信你,让你入了他们的核心,一起为大虞的覆灭而努力。其二,对方不相信你,要和我们对垒唱‘大戏’。”
对垒唱大戏?
众人听到此话,若有所思。
顾守生问道:“若是对方不相信,又怀疑南城城关的事情,我们之前的谋划不就没用了吗?”
没等李青回应,裴桓抢先回答道:
“并非如此,南城城关处的事情就这么放任它发酵便好。按李大人的思路,只要对方无路可走,即便再怀疑南城城关的事情,他们也不得不跳进这唯一的破绽里,放手一搏。”
阴谋变阳谋?
顾守生内心想到,旋即提醒了一句:“若把对方逼得太紧,让他们认为事不可为,他们会不会彻底放弃孙畏?”
“不会放弃!”
李青摇头否定了顾守生的话,解释道:
“曾经,我猜测孙畏藏有很多消息,以至于让对方不能放弃,但现在想来并非如此。”
“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有充分的时间可以转移重要的人员和事物。此时即便孙畏的手上消息再多,也会变得无用。但如今,对方还没有放弃将孙畏救出,就代表着,孙畏本身比这些消息更重要!”
说起这个,齐苼比他们更有发言权,她美目轻皱,纤手敲击桌面赞同道:
“李大人此话说的对。”
“按北燕朝堂的准则而言,为了北燕的复兴,没什么是不可牺牲的,而如今他们还会救援孙畏,代表着孙畏在北燕朝廷的眼中,是不可被放弃的那种人。”
结合李青综合事情发展的推测,以及齐苼这位北燕人的肯定,孙畏的重要性,第一次被摆放在众人的眼前。
如果真是如此,事情就很有意思了。
众人内心思绪万千,一个个想法出现,随即又被自己否定,因此伙房内又安静沉默了起来。
这时,李青开口说道:
“......诸位,原本南城城关的计划不变,不过,我们要在这局棋中添加几处随意手,以防后患。”
他看向裴桓说道:
“裴大人,此时此刻我们需要更加的谨慎。”
“北燕的旁门左道太多,我需要北郡各乡的乡长都注意一件事情。若是乡镇之中出现人员失踪案,一定要上报北巡天监,让我们的人前去处理!”
李青现在还记得,那天北郡城冲天怨气,压城的黑云中,环伺枉死的诡物。
悲鸣的尖啸与痛苦的哀嚎在耳边环绕,犹如一片人间地狱一般。
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这是一件必须要处理好的事情,决不可让此景重现。
李青所指,裴桓当然明白,郑重回答道:“李大人放心,此事我一定办好!”
听到满意的回答,李青颔首,突然间想到南诏探子的事情,内心思索,赫然生出一个想法来,他一脸不怀好意的看着秦书礼,笑问道:“秦辅官对于南诏国,知晓多少?”
突如其来一声询问,让秦书礼愣了一下,旋即他回答道:
“在洞天书院中时,记载天下诸国事宜的《天下国书》是必修学课之一,对于南诏......下官还算明白!?”
“明白就好!”
李青拍了一下手掌,笑问道:“我们不如在厉树清的身份上,在加上一层身份如何?”
话已经说的这么明显了,秦书礼怎么还会不清楚李青的意思。
南城城关事件,有南诏探子助力这件事情,昨夜李青派北巡天监官吏,对顾守生、裴桓、秦书礼三人,都一一做了通报,让他们知晓了此事。
秦书礼问道:“大人可是要在厉树清的身份上,在加一个南诏探子的身份?”
李青点头,回答道:“万事皆往坏处想,才能万无一失。”
“南城关的破绽就在那里,他们来或不来都可以。”
“但为你的身份上一层保险,虚虚实实互相结合,让他们猜测不透,才是其中的关键。”
只要套路足够深,总能绕得对面怀疑人生。
只要配合的好,马甲之上在套马甲,谁又能知道你究竟是谁?
“一切全凭大人吩咐!”
秦书礼站起躬身作揖,显然是答应了此事。
“你愿意就好,也不枉我白费如此多的口舌。
不过,我有一句话提醒秦辅官。
不论扮演什么身份,成为什么人,首先要记得自己是谁,一定不能在扮演的过程中,忘记自己最初的信念!
要知道,入戏太深者,容易忘却真我,一人千面,不如千面一人。”
听完这些话,秦书礼沉吟思考片刻,再次躬身作揖道:“多谢先生教诲,学生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