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渔者

第4章 朝廷岁缴

渔者 苍老的猫 4166 2024-11-12 06:32

  张志寅时就醒了,睁着眼睛盯着自家的破房顶,黑漆漆的透出一点点光亮。

  前几天屋顶破了个小口,张志没有时间去修,他已经整整三天没睡过好觉了,看着身边睡的死沉的妇人,张志深深叹了口气。

  “明天就是岁缴的日子了,希望不要出什么意外才好。”张志眉头紧锁,内心充满忧虑。

  其实相比于明天的朝廷岁缴,张志更担心的是紧随其后上交给青囊门的“孝敬粮”。

  朝廷的粮税虽然繁重但农户们从年前忙到年尾,在没有灾荒的时候还是能够交上足够的岁粮的。

  朝廷是个讲规矩的地方,每年农户需要缴纳多少岁粮都是有着明确的数目的。只要每年把岁粮按时按量缴纳,一般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而江湖帮派的“孝敬粮”就不同了,下来征收粮食的帮派弟子可不会讲什么规矩。收多少?怎么收?全凭他们自己决定。

  临江县的几个大帮派联合瓜分了县城周边的这些村庄的征收权,农户对于他们派下来征收“孝敬粮”的帮派弟子可谓是又敬又怕。

  敬的是他们自身所拥有的武力和他们帮派弟子的身份所代表的势力,怕的是他们一个个都贪婪成性,不将农户们一年的劳动成果压榨的干干净净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临江县周边的村子每年不仅要给朝廷官府缴纳繁重的粮税,还要向当地的江湖帮派缴纳“孝敬粮”。这两重重担几乎将农户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每日早出晚归日夜劳作才能勉强温饱。

  张志翻了个身再也睡不着了,起身望着窗外浓浓的夜色。再一次在内心盘算起家中的情况来。

  “临近过年了,希望岁缴和征收过后家中能多余点粮吧,要不然这个年可不好过喽”

  “大娃子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是时候叫村头的媒婆给张罗张罗了,到时候可要花费不少钱呢。二娃子也差不了几年了,也要早做打算,把彩礼提前准备好。”想到这里张志不由得更加烦闷起来。

  “还好三娃子还小,还能缓上几年,要不然可遭不住喽。”又想到自己的小儿子张志嘴角抑制不住的勾了勾笑意。

  小儿子虽然才十岁但却已经非常成熟懂事,平日里不仅主动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杂活,而且还时常凭借自己的小聪明获得意外收获来补贴家用。

  小儿子张毅从小就显得异常聪慧,张志时常想要是小儿子出生在那些富贵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肯定能够取得一番成就。可惜自己家拖累了孩子。

  张志忍不住又叹了口气,低眉摇了摇头,背过手出门了。

  门外几只家养的老母鸡正在架子上睡得正香,张志在清晨的薄雾中慢悠悠的走着,望着从睡眠里醒来的张家村。

  “弘儿…远儿…毅儿…”张志扯着嗓子对屋里叫唤。

  “哎…”

  “来了,来了”

  三声应和不分先后的从屋中传来,接着屋中响起窸窸窣窣穿衣服的声音。不多时,大门一开,三个少年衣服凌乱的冲了出来。

  “阿爹!”三人中看起来年纪最大的少年,仰着头灵动的双眼望着张志。

  “今天做什么活?”

  “今天是岁缴的日子,去把屋里准备好的粮食搬到村口交给村正提前清点好。”张志摆了摆手,自己率先向侧屋走去。

  “好的,阿爹”三个少年一同应道,紧跟着张志身后向侧屋走去。

  张家有三个兄弟,分别是张弘,张远,张毅。

  凭借着张志一辈子在田地里摸爬滚打的水平的可取不出来这么像模像样的名字,这是张志每次用两个粗粮制成的窝头,请村里的张老太爷给起的。

  据说张老太爷,年轻时曾经远游过。还给城里的有钱人家的公子做过伴读书童,是村里唯一识字的读书人,村里小孩子的名字有一半是请他取得。可惜前两年张老太爷年龄大了,老死在了自家的破茅草屋中。

  张弘是张志家的大儿,年仅十七但已经是田地里干活的一把好手了,提起张家老大,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张弘外表并不起眼,皮肤因为长期在田里劳作的原因晒得黑黑的,就是一个普通农家少年的模样。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有一双灵动的双眼。

  与老大张弘不同的是,老二张远倒还算清秀,眉眼之间更随他们的母亲田氏几分,皮肤与张弘相比也显的白皙。

  家中模样最俊俏的便是老幺张毅了,他眉梢细长,眼睛漆黑明亮,高鼻梁,齿白唇红。隐隐有种不同于普通农家孩子的气质,但可惜的是因为农户家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导致他身形显得有些单薄。而如果有人见过张毅前世就会发现张毅今生的相貌隐约之间有点前世的影子。

  …………

  日头高悬,湛清的天空中飘散着几朵白云,如棉絮般轻柔而绵软。

  这个时候,张家村村前的一片空地上,村正张大山正带着全村的农户,焦急的等待着。

  村正张大山年轻时曾进城给大户人家做过帮工,后来年纪大了适应不了城里的生活才回到了张家村。但因为他在城里生活过几年,与这些在田里厮混的农户相比算的上见多识广的,于是被推荐为村正,代表张家村与外面沟通。

  张大山正焦急着,突然一怔,停下脚步,倾耳细听,眼睛中露出警惕的光。

  半刻,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张大山仔细看去,一队车队从远处缓缓向张家村走来。车队前方有几人身穿长衫,正在相互谈笑。不时脸上露出笑意。在车队的周边跟着几十名官兵,皆是披甲持枪紧紧的护卫在车队旁边。

  张大山看到这种阵仗,倒吸一口凉气,心砰砰砰的跳着。往年征粮可没有这种阵仗,连官府的精锐甲士都派了出来。

  这样想着,但身上的动作却不敢怠慢。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容,弓着身子远远的便带着村里的农户迎了上去。

  走到近前张大山一见领头的那人,立刻恭恭敬敬的上前施了一礼。旁边农户见状连忙跟着施了一礼,

  “王大人,您老人家怎么亲自带人来了?”

  “哼!”王大人冷哼一声,一脸傲色。

  “这段时间路上不太平,要加强防卫,县令大人命我亲自来征收岁粮,废话少说,你们村的岁粮呢?抓紧抬上来。”

  “哎…好好好…岁粮已经准备好了这就抬上来,还请王大人进村歇歇脚”张大山谄媚的说道,同时麻利的从身上取出个沉甸甸的袋子隐秘的递了过去。

  像这样的袋子张大山身上还有一个,这些都是村里的农户们凑出来专门用来打点的。张大山身上的另一个就是为江湖帮派下来征收“孝敬粮”的人准备的。

  王大人伸手掂了掂袋子,神色有些缓松下来。

  “张村正,你挺会做人吗!等会我会吩咐下去脚下留情的,时间不早了,还是赶紧开始吧”

  随着王大人一摆手,身后几个官吏便抬出一个“斛”来。

  朝廷征收岁粮是用一种叫做“斛”的容器装的,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称重,计算自己完成的粮食份额。

  随着“斛”摆好,张家村的农户们也躁动起来,不多时就见一名四十多岁身材魁梧的农家汉子越众而出,这名汉子双手各提起一袋提前准备好的岁粮,径直走向早已摆好的斛。

  这名壮汉名叫张力,是村里的护卫队队长。负责训练民兵,护卫村子,在村子里的地位仅在村正之下。

  张力在斛前站定,将手中的粮袋缓缓放在地上,弯腰将系在袋子上用来封口的麻绳解下,用左手将袋口紧紧握住,右手抓住粮袋的底部,随着一声断喝,张力将粮袋高高举起,左手攥着袋口缓缓放入斛中,随着张力左手的松开金黄的稻谷倾斜而下流淌进斛中。

  不一会斛中便填满了粮食,粮食在斛中呈尖堆型,有一部分超出了斛壁。

  这时有一个收粮的官吏走上前来,拿出一根铜尺在斛口上面一刮,高出斛口的部分便被刮到了斛外。张力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交的岁粮被刮在地上也不敢吭声,因为这部分照例是不退的。

  就在张力以为这一斛岁粮被验收成功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官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着斛壁猛踹一脚,斛中的粮食因此向着一侧倾斜,超出斛壁部分的粮食就撒在了地上,斛口又浅了一层。

  这就是传说中的“淋尖踢斛”看似不经意的一刮一脚,其实很有讲究,尤其是踢斛这个动作,有些官吏会为了这一踢苦练很久,在收粮这天,收粮的官吏穿着寸许来厚的官靴提前准备好,一旦斛已经装满,便凝神静气,气沉丹田,然后大喝一声,猛然一踢。甚至还有官吏加上十米助跑,冲到斛前,拼命一踹,粮食便哗啦啦的洒下来。每年征收岁粮这段时间,官吏因为踢斛而导致骨折的也不在少数。

  刮出去的部分连同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谓的粮食运输途中的损耗,将会成为收粮官吏的合法收入,如此一来,缴纳岁粮的农户只能再倒入粮食补齐。

  张力站在斛前看着官吏的动作愤恨不已,但却又无可奈何,甚至连不满的表情都不敢露出。只能乖乖的上前将洒出的粮食补齐。

  有张力作表率,在张力缴纳完足够的岁粮之后,张家村的农户陆陆续续的上前交粮。而收粮的官吏们也不断重复着一刮一踢的动作,但好在都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想来是张大山孝敬给王大人的那袋银子起了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农户完成了岁粮的缴纳,场上就剩下四五户农户还在排队交粮,其中就有张毅一家。但好在一切都比较顺利,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在轮到张毅家上去交粮,张毅上前打下手的时候,收粮的官吏忍不住多看了张毅几眼,对这个农户家的孩子所具有的容貌和气质感到诧异,但也并没有多说什么。

  村口的空地上,村正张大山看着在甲士护卫下逐渐远去的车队,不由叹了口气,慢慢放松下来。虽然这次来征收岁粮的车队阵势惊人,但好在一切还算顺利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张力,你找两个人把这里打扫一下,接下来还有青囊门弟子来呢,可不要让他们觉得我们怠慢他们。”张大山转身对着张力吩咐道。

  “好的”张力一脸严肃的应道

  相比于还算守规矩的朝廷官吏,那些江湖帮派的弟子才是真正的无法无天。

  张大山正想着明天青囊门弟子征收的事情,一阵寒风吹来,张大山在寒风中打了一个喷嚏,回过神来,皱着眉头缩着手脚转身向村内走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