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落叶纷飞。
青州,山河郡。
时至九月初九的好时节,云麓小镇大街小巷却空无一人,反而小镇东边一片占地数十亩的广场,异常热闹。
广场上人影绰绰,嘈杂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一名黑衣青年乘纸鹤自远方而来,不到片刻,便稳稳落在广场中央高台上。
“快看,那不是,睦老弟家的绪小子吗?”
“咦!你这么一说,还真的有几分相似啊!”
“没想到,一晃十多年过去,当年满山遍野乱跑的小屁孩,如今已是高高在上的仙师了。”
“谁说不是呢!”
“古往今来,以灵根定论仙凡,于我等凡夫俗子而言,何其残忍呐!”
“虽说古老相传,以武入道踏仙途!”
“可惜真假难辨,且太过虚无缥缈。”
“哎……”
风广绪身为修士耳目极好,周围的议论自然听得一清二楚。
对此风广绪也只是暗自自嘲,自己不过练气初期而已,在修仙界也只是底层中的底层,就算是家族也只是青州一筑基小族。
就风广绪所知,老族长风奕宸许多年前便已修至筑基后期,可惜一直未能得到结丹灵物,迟迟没有跨出那一步。
若是在过一些年月,结丹时限一过,到时即便有顶级结丹灵物辅助,结丹希望依然极为渺茫。
自古以来。
不成筑基,寿元不过与凡俗武道先天等同,百余载后,一样尘归尘,土归土。
不成金丹,寿元不过五甲子。
寿数到了,同样尘归尘,土归土。
“哎!”
暗自叹息一声,风广绪便收回发散思绪,平复一番心绪,目光柔和的看向台下早已排列整齐的数千名稚童,郎声说道:“你们依次上台进行灵根检测即可。”说着从身上取出测灵石,悬于空中。
台下稚童们闻言,一个个两眼放光,满脸期望之色,依言有条不绪的上台。
时间缓缓流逝,风广绪眼见上台的一名名稚童,接二连三,都没有测出灵根,原本还算平静的神色越发凝重起来。
直至稚童们尽皆检测完毕,最终也只有三名稚童测出灵根
看着台下没能测出灵根的三千三百三十七位稚童,个个眼神低迷,风广绪本想说些安慰的话,可是话到口边,却……久久无言。
好一会,风广绪这才转头嘱咐镇长风瑜,让他打点好稚童们的开解工作。
自己则将纸鹤完全展开,带着测出灵根的三名稚童以及他们的双亲,迎着夕阳的余辉远去。
镇长风瑜,黑发白须,一身黑衣,看起来成熟稳重。
其实就算风广绪不说,镇长风瑜也会做的,这种事自风瑜担任镇长以来,每年都在做。
风广绪心里也清楚,身怀灵根者,千中无一,甚至万中无一。
此番三千三百四十名适龄稚童,能有三名测出灵根,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
山河郡。
群山环绕,地广人稀,灵气也不算浓厚,不说中品灵脉,就算是下品灵脉也颇为稀少。
即便如此,也有着不少散修,甚至修仙家族落足,云麓风氏便是其中之一。
云麓风氏,立族五百余年,时至今日修士族人三百余。
一直以来,风氏测出灵根的孩童,不算多也不算少。
风氏建族时间相对于其他老牌筑基家族来说,还是太过短暂,人口基数,只能说一般。
十二年前,云麓小镇测出两名身怀灵根的稚童。
这两人分别是,风绪和风陌。
奇妙的是,从那之后风氏每年测出灵根的孩童似乎又多了起来。
云麓小镇是风氏辖下比较特殊的一座凡俗小镇。
凡风氏修士族人的后辈,没能测出灵根者,便会将其送到云麓小镇,随着时间流逝,小镇人口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繁华。
奇妙的是,云麓小镇一直保持着万余户风氏凡俗族人。
小镇的建立,可以追溯到风氏建族之时。
风氏老祖风翎,早年乃一届散修,摸爬滚打许多年,深知修仙界尔虞我诈,势单力孤之辈,往往活不长久。
明争暗斗,算计与截杀,反算计与反截杀,都只是修仙界的常态而已。
深感修行路艰的风翎,下定决心建立一方修仙家族。
辗转多年,这才在云麓山上立下家族根基。
同时定下‘九霄青云落,奕歆沐广玄’十个字辈,一甲子一代。
云麓山本不叫云麓山。
只因风氏老祖风翎早年遭人暗算,重伤垂死,幸得一头身上有着许多祥云图案,同样身受重创的灵鹿舍命相救。
作为回报,风翎一直将灵鹿留下的子嗣带在身边,直至风翎建立修仙家族,这才将其子嗣放养于山下林间。
久而久之,云麓山便被称作云麓山。
云麓山巍峨蓬勃,最高峰拔地而起,高千余丈,有着一条二阶灵脉。
最初这条灵脉植入时,也只是一阶灵脉而已,经风氏多年培育这才升阶。
……
在云麓山西北偏西数千里有一山谷,名曰:青禾谷。
只因谷内土质非常适合种植灵谷,风氏便在谷内植入一条一阶灵脉。
并布下一阶防御法阵和聚灵法阵。
如今青禾谷还有不少风氏族人居住,一座座依山而建的竹楼,看起来颇为雅致。
修仙界不管是灵脉还是灵石,甚至灵谷、灵药之类的灵植,皆有品级等阶之分。
品级的划分与灵根划分相差不多。
修士的灵根依纯度的不同,可分下中上极四个品级。
同理灵脉、灵石、灵植亦是如此。
只不过灵脉、灵石、灵植除了品级之分,还有等阶之分。
一阶、二阶、三阶为下品。
四阶、五阶、六阶为中品。
七阶、八阶、九阶为上品。
九之上便是极,自古流传,入极者,可为仙。
灵根之极,为仙根。
灵脉之极,为仙脉。
灵石之极,为仙石。
灵植之极,为仙植。
比如青禾谷种植的青落稻即称为下品灵谷,亦称为下品灵植。
青落稻三年一熟为一阶,九年一熟为二阶,三十年一熟为三阶。
青禾谷内不仅开辟出三百五十亩灵田,而且种植的三百五十亩青落稻皆为三年一熟的下品青落稻。
远远看去,青禾谷内青落稻长势各异,可以清晰的看见中间区域金灿灿的稻橞犹如弯月一般垂落,米粒圆润饱满。
右侧区域稻橞虽然还没影,但也是一片郁郁葱葱,左侧区域稻橞却是一片青葱,看起来生机盎然。
青禾谷中间金灿灿的灵田内,十数名看起来不过三十左右岁的中年男女,动作极为熟练的收割着青落稻。
而在灵田不远处,一座雅致的竹楼前,一名看起来不过十八九岁的黑衣青年,正盘坐在一块颇为平整的石台上。
石台中间立着一通体青色,看起来富含生机的玉瓶。
只见青年面露微笑,双手不断变化,结出一道道奇特手印,时快时慢。
随着青年手印的变化,远处灵田内散逸而出的青色气流,不断汇聚在青年身前,被青年引入青色玉瓶内。
观青年颇为熟练的手势,就知沉浸已久。
这些青色气流,乃是收割青落稻时,散逸出来的特殊灵气,富含丝缕生机。
用之修炼木系法术,有着不小助益。
同时,这特殊的灵气,凡人亦可服之,青年之所以费力收取,实乃职责所在。
随着时间推移,百五十亩成熟的青落稻尽皆收割完毕。
黑衣青年在将最后一道青色气流引入玉瓶,同时打上禁制后,这才起身离开石台,缓步走向山谷深处。
脚步挪动间喃喃自语:“总算可以借助灵穴修炼一段时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