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仙道纪元:第一金仙

第13章 16.山乡书院

  “我以为这手法最多也就能搞出个中品中不错的符笔,万万没想到啊!”陈恪的内心简直我了个操。

  “老子这么基础的手法,最多出个中规中矩的中品符笔也就烧高香了,结果硬生生被这土豪的材料堆成了上品中都不错的符笔。”他现在已经目瞪狗呆。

  “我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恨狗大户了!这简直就是没有天理啊!”陈恪愤慨道。

  灵气内敛这完全就是上品符笔的特征,并且上品符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拥有极大的沟通天地之间能量,用这个来绘制银符之下的存在只要你的神识够几乎是没什么能量消耗的。

  现在陈恪缺少的恰恰就是能量,神识他在上一世就是堪比天人的存在。

  有了这个东西,他现在绘制绝大部分铜符都不成问题。

  “呵呵太好咯!中品,不,我居然在纳气阶段就完成了一个上品符笔。”陈恪仔细的打量着。

  “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和这种明明十分难得符文都十分容易,但是偏偏连个木剑都雕不直。”陈恪纳闷。

  按照常理来说任谁都能分清那亲有八歪的符文和一个笔直的木剑究竟哪一个好完成,但是到他这里简直就是活见了鬼了。

  一个上好的材料硬生生让他整成了一看就不直的剑。

  想他堂堂一代天师出门降妖除魔,之前他见到妖怪一声大喝。

  “妖怪休走!”

  原本被他的气场镇住十分害怕的妖怪一看他掏出那把七扭八歪的剑………

  这个场面实在是太美了!

  “少爷您怎么了?”门外询问的声音传来,停顿到一个呼吸人就进来了。

  陈恪听到声音一撇原来是布阵的符已经没了,他赶紧把鼎收好,坐在书桌前装作专心致志的样子看书。

  是今天值夜的侍卫文强,他听到自家少爷在那里傻乎乎的乐不知道为什么脑中自动浮现了母亲说过的流传的拍花老头故事,传说只要孩子被他拍中就会傻笑不停的跟他走。

  他有些害怕担心自己呀少爷是不是被拍花老头给拍了,赶紧询问一下。

  进来后就看见自家少爷拿着一个笔在书桌上“一本正经”的学习。

  陈恪可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声音没有控制住,还好不是连叔要是他在的话一眼就能看出这只笔的不同。

  文强发现没有什么异常,告罪了一声就退出了房间。

  陈恪舒了一口气,还好还好,看来是承平已久,居然连时间都没有把控好。

  然后他又把目光放到了符笔的上面,整个笔呈现出一种金属的光泽,但是又十分的古朴,让他十分喜爱。

  于是立刻给符笔打上了自己的印记,一个恪字就在笔端。

  然后就在书桌上铺满了宣纸,调动神识沟通符笔不一会儿,一桌子上都写满了。

  如此反复了不知道几遍。

  足足五遍的家训被完成了,陈恪立刻停笔。

  嘿嘿!加上自己写的已经足足有七遍了,还剩下两天,根本木有问题。

  陈恪打了个哈气,抻了抻小手小脚熄灭了灯慢悠悠的向床上走去。

  这是胜利者归来的步伐。

  夜渐渐的深啦,月亮被一层阴云笼罩,但很快又恢复了光明。

  第二天清晨,匆匆吃过早饭的众人匆匆忙忙的出发了。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连叔的兴致不高,今天倒是没有抓着陈恪对他进行“科普教育”,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只有陈恪除外。

  陈恪也意识到今天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免受“科普”的袭扰他还乐不得的呢!

  他坐在车中安安静静的写了一天的家训。

  于是乎今天的行程中大家都十分的沉默,除了偶尔饮水的声响。

  今天行走的路途格外的远,不是平常的每日百里,陈恪可以清楚的感觉今天的马车快了不少,虽然车内依旧平静。

  果不其然傍晚来到了距离学院仅仅四十多里的连乡镇。

  陈恪的目的地正是距离这里四十多里位于幽并翼三州之间的山乡学院。

  山乡学院是,幽并翼三州中公认最强的学院,培养出了无数的高官猛吏。

  官吏素质那家强,大汉北地找山乡,幽并翼三州无数乡镇供学员实习,学习优异者不收任何费用,顶尖人才推荐进入幽并翼三州考取举人,成为老爷不是梦,山乡干部学院。

  这短短的一句口号,大汉之中人尽皆知。

  每年一次县试生员—两年一次的郡考秀才—五年一次的州推举人—三届举人中最强十人“进士”—十年一次的殿试学士。

  山乡学院就是自大汉立国九千多年中出过三百多位殿试之首被尊称做大学士的存在。

  每十年的殿前御试都会有四五位能够得到学士的称谓。

  殿前御试每十年一次,选出各州三届举人中最出色的十人,这十个人被尊为进士参与殿试,从各个州的进士中只选出三十个左右获得学士的称谓。

  连乡镇作为山乡学院在并州的新生报道处一直归属学院管理。

  在镇子的门口早早的到消息的学院学生会人员赶紧把陈恪一行人安排到镇中的客栈。

  陈恪看着这些忙上忙下的人突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简直就是跟前世在大学的学生会成员一样为了自己的未来付出。

  但是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世界的学生会大多都是品学兼优的贫苦子弟接受学校的雇佣雇佣来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争取一些生活的费用和学分。

  更加重要的是从他们的导师和利用学分获得一分足以传家的修炼法门。

  并且往往学生会的成员多少都会留在学院或派往地方书院为大汉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而往往各地的书院也十分喜欢这些出生平寒的高材生,他们会带来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

  大汉的教育事业就是在这样自上而下的推动中逐渐的发展壮大慢慢的形成了。

  村中启蒙学社—乡镇学堂—县中书院—州郡普通学院—太学;山乡;梵麓等少府出资金供养的几大学院。

  等陈恪一行人安顿完后,陈恪看到连叔叫学生会带头的三个人到了他的房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