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大明挽夜司

第152章 天子守国门

大明挽夜司 月上贺兰 4685 2024-11-12 06:37

  隐空寺,金刚殿。

  吕长欢与衍圣公一场精彩绝伦的对答,引得在场所有人侧目惊叹。

  其实,二人的观点虽说大相径庭,但没有对错之分。

  儒家五常的核心思想,本就是仁爱礼智信。

  恻隐之心,仁也!

  可惜这样的论调有些不合时宜。

  若是搁在太平盛世,帝王以仁爱治天下,自然是百姓之福,天下之幸!

  可如今建国不过三十几载的大明,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北有强大的燕国虎视眈眈,欲和大明争夺锦绣河山。

  草原八部阴晴不定,时而劫掠边境,时而俯首称臣。

  南境数不清的土司政权和大理段世,将滇南搅得天翻地覆。

  交趾红缅等百余邦国,至今未向大明臣服纳贡。

  尤其是西荒的夜天子和大虞余孽,差点把金陵城掀个底朝天!

  如此乱局,焉能让太后和朝廷心存仁义。

  米夑这样迂腐的老夫子,大明朝堂不在少数。

  早些年议论北伐之事,这些大儒清流便借着生灵涂炭四个字,横加阻拦。

  文臣之中,除了苏阁老和杨延芝几人外,几乎清一色的反战。

  其中道理不仅是嘴上的那套玩意儿。

  更重要的,是这些文臣好不容易巩固下来的权势和声望,会随着战争而被武将阶层取代。

  自古有热血的文臣,屈指可数!

  吕长欢的一席话,能够激起以庆王为代表的武将群体如此强烈的共鸣,原因也在此。

  苏阁老和杨尚书,怔怔望着北府司的指挥使,内心也是无比激动。

  尤其是苏大学士,今日总算是明白了太后为何如此重用此人。

  在场唯一波澜不惊的,就属佛门上下了。

  四大皆空的众僧真是把佛性修道了极致。

  慧劫禅师阖目静听,脸上不惊不喜,木雕一般杵在那里,任尔东西南北风……

  倒是降龙僧弘海和尚,睁着一双虎目,盯着豪气冲天的吕大人,心里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位护院武僧,乃是前朝一位四品武将之后。

  遁入空门的原因,也是其父降了大明后,战死北川府。

  家道中落后便剃度为僧,可心里的仇恨却深埋了十几年,总想着奔赴白山黑水为父报仇。

  六根不净的弘海和尚,修为资质倒是不俗。

  短短十几年,便迈入清风上品境,成为了隐空寺护院武僧之首的降龙僧。

  热血沸腾的弘海阔步来至慧劫禅师面前,也不管这里是什么场合。

  大声言道:“方丈,弟子六根未尽,红尘难断,请准许弟子还俗,待了却诸般恶念,皆时愿枯坐一生,侍奉佛祖!”

  包括太后在内的众人,莫不是满面骇然。

  吕长欢一席话,居然说动了一位降龙僧还俗。

  这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

  慧劫禅师早知他恨欲难消,却没想到他在这样的场合提出还俗。

  最终只好无奈地点点头,同意他的请求。

  只见弘海和尚旋身来至吕蛮子面前,双手合什,言道:“贫僧愿追随吕大人,驱逐燕贼,为父报仇!”

  吕长欢正愁北府司没有可用之人,如今送上门一位清风境的降龙僧,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大师,既然你决意还俗,北府司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太后自然是乐见其成,最好是多一些向弘海这样的高手,充实北府司。

  毕竟是自家的班底,高手吗,多多益善……

  神渊夜候一瞧,也是赞叹这小子的手段。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竟将一个三境降龙僧忽悠到麾下。

  要想让他投入道宗门下,还真是不容易……

  其实,弘海和尚加入北府司,也只是开始。

  前几日,挽夜司的魏剑子已经答应吕长欢,召集名剑山庄的九位剑客来京。

  魏玄是名剑山庄的庄主,自从到了金陵城,山庄便交给了副庄主打理。

  庄内一百多名小剑师,修为都不差!

  魏剑子将修为最高的九名清风境剑师,借调给吕蛮子,算是给足了面子。

  另外,大和尚余西峰也鼎力相助。

  受伤之前曾答应他,寻觅两位金刚不灭境的游僧,加入北府司。

  若是全部人手到齐,届时,北府司的实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太后欣慰地瞅着吕大人,嘴角含笑,继而又瞥了眼衍圣公米夑。

  这位大儒像是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

  而且嘴里还嘟囔着刚才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此言暗含的哲理深奥无穷,不禁让他陷入一阵迷茫和困惑之中。

  自己读了一辈子书,怎么也找不出这句话的出处!

  魔怔了一般米圣人,哪儿有功夫注意太后的眼神。

  一会儿垂头冥想,一会儿又痴痴望着深不可测的吕长欢。

  太后见他这幅样子,也是心里好笑,又不便开口说什么。

  毕竟人家是大明的金字招牌,儒家圣人……

  今日之事若是传扬出去,这位老夫子估计羞得要跳了秦淮河。

  “北征之事关乎大明江山,哀家欲代天子御驾亲征,众位卿家可还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端康太后趁热打铁,继续引发北征的话题。

  御驾亲征的事儿,除了苏阁老和杨尚书之外,在场的众人还是头一回听闻。

  吕长欢一听,也是暗自佩服太后的韬略和城府。

  方才人家庆王主动请缨,带兵北伐,而且宁愿做一个前锋校尉。

  这样的要求,堪称感天动地!

  朝廷哪儿有理由拒绝这样的请求。

  况且若论统军帅才,大明还有谁能比得上威震天下的屠帅!

  反观端康太后不置可否的态度背后,轻描淡写地用御驾亲征四个字握住了军权。

  这四个字,搁在谁嘴里都挑不出错!

  天下人也再不会认为太后嫉贤妒能,排除异己。

  好不容易回过神儿来的米圣人,一听到“御驾亲征”四个字,顿时又来了精神头。

  “太后千金之躯,战场刀剑无眼,万万不可呐……而且若是让北燕知晓,岂不是嘲笑我大明无人?”

  太后一听,柳眉倒竖,银牙暗咬。

  带着这个迂腐的老夫子来隐空寺,简直是自找麻烦!

  吕长欢瞅着端康太后脸色不对,赶紧上前言道:“衍圣公此言差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年幼,母代子御驾亲征,天下人才会感佩我大明儿女的不屈气节!”

  “你……你,黄口孺子,简直一派胡言!”米圣人袍袖怒甩,斯文掉落一地。

  此时,大殿之内的众人,已经开始有些同情这位儒林圣公。

  接连被视为粗鄙武夫的绣衣卫指挥使怒怼,老夫子那张脸,怕是已经丢到九重天了……

  端康太后似乎受到了什么启发,神色也显得无比激动。

  “叶少卿,命人将吕爱卿的话,雕刻成石碑立于午门……”

  司礼监大太监诺诺问道:“哪,哪儿句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太后说罢,狠狠瞪了眼掌印大太监。

  继而瞅着满面肃然的吕长欢,心思这个年轻人不仅修为出众,腹中才华更是出众。

  接二连三的语惊四座,其言其诗堪称经典绝伦,振聋发聩!

  其他人也是抱着此种心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半句七言绝律,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

  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虽说异世界的大明危局,和文天祥所处的时代不同。

  但是先帝临终前对于无法收复国土的遗恨,倒也贴切!

  方才吕长欢即兴发挥提到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更是让在场众人精神为之一抖。

  虽说这句话并非出自史籍,但很好地概括了一个朝代的血性。

  异世界的各个朝代,同样有着和亲结盟,纳岁薄币,割地称臣……

  大明开国三十六载,倒也威慑八方宇内。

  虽不至于万国来贺,诸邦臣服,但其外交手腕堪称强硬。

  太后将此句刻字立碑,也是要告诫后世君王,大明威严,绝不容犯!

  而且太祖一朝时,李婉儿便提出了迁都的想法。

  北境不仅面对强大的燕国,还有草原八部不断滋扰。

  北直隶的顺天府,距离山海关及草原不过六百多里。

  若是将帝都迁至那里,虽说危险,但也同样可以震慑敌国。

  端康太后此举,也是想借着“天子守国门”四个字,推进迁都一事!

  而作为太后拥趸的苏阁老和杨尚书,自然也是支持迁都。

  吕长欢无意抛出的一句话,被太后拿来一箭数雕。

  不仅是迁都和激励后世帝君,金陵城这些遗老遗少,也该挪挪窝儿了……

  吕大人听闻要将自己脱口而出的两句话刻成碑文,还要立在午门警醒后世君主。

  心里顿时有种惶惶不安的感觉。

  这明显违背了自己苟且发育的原则。

  不过话说过来,此时的身份地位,恐怕再想苟也不大可能了……

  这时,神渊夜候站出来言道:“太后,若是决意北征,碧海长生殿上万修行者愿倾力相助,贫道也正好领教领教皇剑孤臣的紫薇剑意!”

  庆王身后的世子朱瞻,也抓住机会表忠心,慨然言道:“侄儿代表家师神剑司命,以及蜀山剑派的大剑师,愿助大明保境安国!”

  照理说,这小子虽说是叶神剑的入室弟子,可毕竟资历尚浅。

  敢开口代表蜀山,将身边那些小宗师们置于何地。

  没想到他身旁的十几位小宗师齐竟然刷刷喊道:“蜀山剑派,愿遵王命!”

  不仅吕长欢一头雾水,连太后也投来一抹差异的眼神。

  这朱瞻年纪轻轻,没想到在蜀山剑派会有如此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看来不仅是叶神剑,估计峨眉金顶那位枯叶老人都有所指示……

  不然,这些白衣小宗师怎会以他为首。

  这庆王到底给蜀山灌了什么迷魂汤?

  如今两大宗门纷纷表态,愿意支持朝廷北伐,只剩下佛门不置可否。

  太后盯着慧劫禅师,星子般的双眸暗含着威严。

  “我佛慈悲,大战若是无法避免,隐空寺自当为万千亡灵超度,寺中的疗伤圣药,贫僧亦或安排寺众加紧炼制……”

  吕长欢听罢方丈之言,也能理解。

  佛门上下斩妖除魔自然不遗余力,可让他们上战场去和北燕的修行者搏杀,做为隐空寺的主持,自然不可能一口答应。

  不过刚才那番话,也算是暗里表态。

  杀人的事情,佛门不愿意掺和,救人的善业,可以……

  也不错,北征的军队有了隐空寺的金疮药,算是一份保障。

  几大宗门,除了蜀山剑派不通丹术,道宗和佛门,甚至西荒的魔宗,尽都是精于此道。

  隐空寺炼制的并非提升修为的金丹,而是治疗外伤的金疮药一类。

  其效果堪称神奇,刀伤剑伤只要没有伤到心脉,这一剂敷上,三天之内保准生龙活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