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钦差(下)
楚萧寒回答道:“景州。”
楚瑜微笑道:“那咱两家还挺有缘的,在下祖籍也是景州人士,直到大历取代武朝也才搬到朝阳城来的。”
“哈哈,是挺有缘分的,楚公子现在可有职务在身?”
“皇恩浩荡,因家父军功受赏,皇上也恩封了我一个京卫知事。”
两人说着话的功夫,刺客的足迹一路从正门而出。能在包围之下堂而皇之的走出大门,要么是熟人,要么就是身穿‘虎啸’铠甲的刺客,只怕人早已走了。刺客走了这么远的路,再经过几千人的破坏已经看不到足迹。
外面金吾卫已全部集结完毕,整齐的金黄色甲胄在朝阳下闪耀生辉,全场鸦雀无声,尽现帝国军旅风采。楚萧寒站在正门前的台阶上问道:“赵大人,人都到齐了吗?”
赵俊臣行军礼道:“除去追击另外一名刺客的卫军,剩下的人都在这里,大概有三千人数。”
楚萧寒点点头朗声道:“本侯已确认刺客从将军府偷了一件与诸位身着一模一样的‘虎啸’军装铠甲,为免刺客隐匿其中,大家都左右看看站在你身边的战友,是否都认识?”声音不高不低但都清楚传进每一个人的耳中。说话时他一直在观察卫军中有没有人出现异动,大失所望全都保持着良好的军纪。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无人报告异常。
“赵大人,吕希柏与杨建奕两位府上都有几人遇刺身亡?”
“吕大人府上就他本人,杨大人府上死了一名贴身丫鬟,共三人身亡。”
“两人府上可有武功高强的护院?”
“问过,护院都是一些身体强壮,会些拳脚的,与高手相差十万八千里。”
“致命伤口都在何处?”
“吕大人是被人用利器割破喉管,没有挣扎迹象,伤口就这一处。杨大人身上有两处伤口,小腹一处,致命伤在心脏位置。”
“当晚是谁呼得救?”
“杨大人府上的丫鬟,卫军赶来途中,正好撞见从吕大人府上翻墙而出的刺客。”
“将军府上的刺客是从谁家府上逃进来的?”
“杨大人府上。”
楚萧寒向王学广道:“大人,其中一名刺客盗走将军府的铠甲,趁卫军入府搜查时,混入人群而逃走。让金吾卫撤了吧,这事跟楚府毫无关系,围在这解决不了问题。”
“嗯,理当如此,赵大人执行吧。”
“是!下官告退。”赵俊臣转身大声道:“除正常当职的,所有人撤回卫所!”
看着远去的金吾卫,楚萧寒向楚瑜告辞,并说得空定会登门拜访云云。王学广坐轿而来,但此时也随楚萧寒一起缓慢前行。
“大人也是习武之人,一通百通想必对刺杀一道也不陌生。”
习武之人一言一行与普通人还是很好区分的,王学广深知这点,所以也没问他是如何看出来的。点头道:“略知一二,济世侯可发现了什么疑点?”
“这种院墙只要稍通轻功,翻越而过不在话下。如果我是那名刺客,在行刺之时必然能做到悄无声息,根本不会惊动他人,也不会留下半点痕迹。行刺的可是三品大员,怎么谨慎也不为过。这名刺客看似被人追击,但却很像精心设计的圈套。”
“他们的目的何在?”
“就可就不好说了,也许是为了转移大家的视线。”
“你的意思是还会有更大的事情要发生?”
“这只是我的猜测,就算不幸言中,可也不知对方到底要干什么。”
“那接下来咱们怎么办?”
“先去相府看看吧,几个大活人失踪,不知与些案有无关联。前辈请上轿,路程还远呢。”
“也好。”
这时有人来报,说居住在客栈中的沈敬庭无事,已有暗影卫的人在暗中保护。楚萧寒没有急着打马前行,而是与王学广并驾齐驱。当两人赶到相府时,暗影卫都督金洋也到了。
王学广向两人做了介绍,笑道:“你小子怎么亲自来了,安排个手下前来听用便是。”
“皇上正在气头上,还是离他远些好,免得我这张笨嘴又惹人不高兴。”
“呵呵,难得有自知之明。”
“还不是在这上吃太多亏了嘛。”
“这次老夫名为正,实为副,一切都听济世侯的,你听他安排就行。”
“保证全力配合你们。”
相府残垣断壁,灰尘满天,飘荡的白色丧幡上处处黑点,还在搭建灵堂之人目光让人心碎,满面凄凉。相府正门里被清扫出一片空地来,灵堂就设在此处。相府的家人都在杰州老家,相隔千里,等赶到朝阳城怎么也要五六日。现在主事的是一位宫里来的太监,还有朱元派去的侯府太监也在帮着忙前忙后。几名侯府的护卫应该是打听沈鸿儒的消息去了,没看见他们。
楚萧寒把那位宫中来的太监叫过来问了话,又问了他府中的那位下人。三人来到一处用木桩搭建的窝棚处,沈鸿儒夫妇昨晚就居住在此。周围脚印凌乱,通过从窝棚到灵堂再到相府正室的位置,一双小脚印频频出现,应该是沈夫人的脚印。
女子脚小很好分辨,正室夫人就在身旁,又是治丧期间,有别的女子来此间几无可能,所以他断定要么是沈夫人的,要么就是掳走沈鸿儒夫妇二人的凶手。无论是谁跟着脚印走就没任何问题,三人一路追查,最后脚印穿过倒塌的围墙,来到一条小巷消失不见,再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应该是坐马车之类的跑了。”金洋懊恼道。
“稍安毋躁,一切有侯爷。”
“您到是看得起我。”楚萧寒平静道:“金都督,有三件事需要你立即去办。第一,派人去各城门口传话,送上沈鸿儒夫妇二人的画像,加强盘查以免凶手把人偷偷运到城外。昨晚既然出了命案,各城门必然加强了防备,我想他们出城的几率不大。如果有人真在天亮之前就出了城,要问清楚是谁,有几个人,什么运输工具,就算是经常出现的粪车也不能放过,事无巨细,写成卷宗并签字画押送给宗正令,如不配合无论是谁直接拿下;”
“第二,派人去济世侯府把朱元与赵波叫到顺天府,另派人把沈敬庭一行人送到我府上去,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并留人保护府中安危。”
“第三,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周围都要安排人,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巡视,杜绝这类事件再次发生,直到凶手归案为止。同时暗影卫的弟兄暗中监督,主要记录他们接下来都与谁接触过,比如出门逛青楼,都要知道姑娘是谁,又以青楼姑娘为起点查清她的底细。又比如他们有人随手打赏了一位叫花子,也要知道叫花子是谁,叫花子又去了那里与谁接触过,相关人员全部都要记录在册,这种事想必你不会陌生。最后这件事你要亲自进宫面圣,请皇上下旨。”
他语速很快,说明他的内心并不平静。不知何故他好像把邹管家给忽略掉了,王学广也没提醒。
王学广听到他说的第三件事后不自然的目光上瞟,也许想起了什么。
金洋作为暗影卫的都督,自然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朝中有人心怀异心或者凶手直指朝堂诸公。他也不问心中的疑惑,领命而去。做第三件事需要很大的人力支撑,但对于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帝国来说不在话下,这就是国家机器的强大,非个人可以撼动。
两人又匆匆向顺天府而去,楚萧寒骑在高大的骏马上,景衣华服,白发飘飘,无可匹敌的容颜引来很多人的回眸驻足。
“先是丞相突然死亡,立即就有人煽动作乱火烧相府,晚上两名三品大员遇刺而亡,险些牵扯到将军府。大人见多识广,可想起了什么?”
王学广的声音从轿内转出:“想起什么?”
“我的意思是大历曾经,可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那只能是两年前西山大营那次兵变,但那次可比这次严重多了。”
“噢?”他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还真有,请教道:“那请大人详细说说。”
“大历承平已久,军中吃亏空、克扣军饷、士卒老化等问题屡见不鲜。皇上锐意进取,于是就下旨大力整顿各军。这就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先是全国各地多处卫所不断有人聚众闹事,更甚者有晨光大营的指挥使,直接派兵攻打府城,破城后知府全家二百多口子人被全部吊死在城楼。于是皇上就派腾骧、武骧左右四卫前去平叛,历经四个月才彻底解决。”
“但当四卫走后半个月左右,全国共有十四处卫所纷纷效仿,乱兵四处抢掠,救急的飞鸽传书如雪花般飘来,皇上只能又派出十六卫分兵各处,剩下六卫拱卫京城。又一个月后的半夜,西山大营十万大军从南大门里应外合下,进入京城包围了皇宫,那一战死了四万多人,其中还有太监,流淌出来的鲜血都盖过了脚面,真的是血流成河啊,可想其惨烈。”
“要不是帝国大将军秦风力挽狂澜,现在的大历都不知道是何光景了。半年后全国才恢复平静,前前后后三品将军战死三人,四品十七人,五品九十八人,算上士卒死亡人数高达十二万。那件事情背后的推手至今还没有眉目,暗影卫也一直在暗中调查。”
楚萧寒疑惑道:“牵扯到如此多人,难道一点蛛丝马迹都没留下?”
“这事主要是府尹大人与暗影卫在暗中调查,但老夫从皇上那里得来的消息是‘毫无头绪’。”
“顺天府尹杨建奕?”
“正是他。”
“这么巧?”
“只是老夫提起了两年前的事情,你才觉得巧合。”
“也是。”楚萧寒陷入沉思。
做任何事情总有其目的性,那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为达目的总会以一件事去迷惑大众视线,再悄无声息的完成本来要做的事,这样可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丞相死后一连串动作迷惑大众视线,为的是刺杀两位大人?不对,不对,如此兴师动众不明确告诉卫军提高警惕,今晚有事发生吗,所以火烧相府应该与本案无关,这是两起独立的事件。
掠走沈鸿儒夫妇二人的目的何在?如果要取他们性命很容易,所以是为牵制某人?目前看来那个某人就是我?王宏业还是浩气门,他只与这两方势力有牵扯。刚才让金洋去客栈接人,并保护侯府就有试探的一方考虑。沈世卿他不担心,因为他已做了安排,无人可以伤害到他。还有邹知白他与此事又有何关系,是真的被掠走了,或是监守自盗,还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