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从误杀一名神仙开始

第22章 京城

从误杀一名神仙开始 明晚舟 4771 2024-11-12 06:43

  浩气门历经两百多年屹立不倒,历代掌门又都担任护国真人一职,可以想象通过不断的扩张,无论是朝堂势力,还是江湖势力,都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当今大历除了皇亲宗室谁敢与之一较高下?谁都知道青楼不仅是挣钱的暴利行业,也是打探情报最好的来源,能经营这种行当没有相当过硬的靠山谁能玩得动?

  话说楚萧寒第一次踏入望月楼,在任小天事后,池潇潇说‘留在楼内起码没有生命危险’。言下之意:即便是对于浩气门也敢保证生命在此安全。有底气说出这种话,那望月楼背后的势力呼之欲出。和平年代只要没想着造反,除了皇帝在青楼建立秘密情报点,别人也不敢,敢也不会。

  为不过早暴露自己的秘密,他想慢慢的发展势力建立门派,决不允许有人提前注意到他。事后想到念娇明知池潇潇在伺候他,依然让任小天闯进来为难他们,所以就产生了一丝怀疑。或许有人早就注意到他,一切巧合可能都在故意布局?居安思危,为确认推断正确与否,才有后来去给池潇潇赎身的举动。

  当时他提出一万两银子给她赎身,后来念娇欲盖弥彰的提出要两万两银子才能把人领走,原因是不敢得罪浩气门,看似很合理,若果真如此,那你就直接把人送给任小天多好,或者随便收点银子意思一下也可,因此前后矛盾。池潇潇是长得很漂亮,可她毕竟只是一名青楼女子,何得何能如此值钱?

  结合他一言不合就打任小天的事,大胆猜测念娇以为他是一名冲动易怒之人,提出银钱翻倍只不过为逼他翻脸,以此来确定他的为人品性或者还是一种试探。

  于是如她所愿自己故意提出强行抢夺这等荒谬之事,没想到念娇还真就同意了,配合的意思很明显,大家相互试探完成。后派出一名顶尖刺客来与他对阵,以那人的实力放在千年之前他必定不是对手,这样的人可不是一般势力能驾驭得了,可以看成这是对方在试探自己身手。

  一场云里雾里的较量落下眉目,谁胜谁负可不好说,一个是先手试探,一个是后手求证。

  当他把卖身契还给池潇潇给她自由时,她的反应太过激烈了,只一心想留在自己身边,为何?

  想堂堂正正的当家做一回自由人,相信这是每个为奴为婢的心声,可她却弃之如敝屣,又是为何?

  他相信一见钟情这种事,也相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绝不该发生在她身上。风尘女子自愿也好,被强迫也罢,情情爱爱与她们太过奢侈。当那道对女子来说最重要的道德底线被击垮,她们的信念也会随之崩塌,然后人生就会被利益驱使。以身相许,不离不弃,患难与共什么的谁信谁傻瓜。

  那被精挑细选出来,接近自己的池潇潇,明为妓,实为暗探,在最明显不过。既然念娇敢把她安插在自己身边,说明对她充满信心,是绝不会背叛之人,他也相信这点,这也是为何对她甜言柔情不屑一顾的原因所在。

  从方方面面确认了自己的推断,望月楼的背景大得惊人,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按兵不动,还把楚府的财权交给池潇潇不过是权宜之计。到了必要时刻只要他想要,这天下钱库还不手到擒来?

  再说就凭他储物戒中的东西,好多都是无价之宝,因此也不怕池潇潇捐款潜逃。想要打探他的秘密?根本就不给她接触到自己的机会。对方既然在了解试探自己,必有所求,因此在今晚遭遇危机时就想到了这条路。

  楚萧寒坐在马车中,想着与王学广的见面,有权有势之人如同他所知晓的那般一个德行,先前还想着建立门派,太想当然了,在没有建立起强大的关系势力网时,还是暂不考虑为好。

  如今沈家的事情一个处理不好,会牵连甚广。既然对方试探自己的身手,可见此行不仅仅是看病那么简单,那还会让自己做什么呢?心中一惊突然想到会不会沈家所犯之事也是王学广的布局,一切都为引我入彀?

  因为沈知府的独子是我徒弟,不得不救。如果真是如此那救他们的把握就太小了,王学广必会永远抓着此事不放以为筹码。但愿想错了,否则会死很多人!他眼中冒着森严的寒光。

  回到楚府,在书房中与徐惠文说了要去京城的事,说他有八层把握救出沈知府,让他看好家并让‘伊人阁’照常开张营业,具体怎么做他们自己拿主意。并让他现在就派人去高决家,把沈府的事说与他听,让他不要羊入虎口,若无事可做可以邀请他暂时来府上,薪俸看着给。但愿他没有回沈府吧。

  至于曾家还是不要告诉了,除了逃跑他们也没其他办法,相信跑也跑不掉,还不如就让他们糊涂下去反而有利。

  徐惠文是否会因为没了沈知府这座靠山就离开楚府,楚萧寒相信他做人还没如此无底线,如真要离开也没什么可惜的。让人打包了几件衣服,把‘龙吟’剑也放在一起,以后这把剑会随身携带不会收入储物戒中。第二天卯时王学广派的人就来接他,几人在景州西城门汇合,一行十数人向京城而去。

  一路向西,走的都是官道,沿途驿站把众人当大爷伺候,估计对自己的爹娘都没这么上心。每经过一处驿站都会换骑,所以马匹体力一直保持在水平线上。如今已是秋季,景州地方特殊现在还很炎热,越往西行天气也就变得越凉爽。

  啟原省一马平川,土地肥沃,一直都是大历国的产粮大省。曲河成弓形把啟原省一分为二,河水涛涛,川流不息,养育着两岸百万子民,大历京城‘朝阳’就坐落于此。一进入此地官道上人就多了起来,沿途树叶已慢慢变黄,大片大片的麦田成为金色的海洋,赏心悦目。

  朝阳城占地约十五万亩,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可容纳一百二十万人口生活。全城以东西方向的定国大街为中轴线,南北两侧整齐排列着数目与面积相等的坊市,皇宫朝向东方。四个方位的城楼高三十丈,城墙高十丈,底宽十丈,顶宽八丈全部用巨石垒砌而成。

  护城河宽百丈,往来船只可通过曲河入海,也可进入护城河的码头。大历国承平二百多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朝阳城成为全国政治、商业、宗教、朝觐文化中心,享誉天下。

  八月二十五楚萧寒一行人已能看到巍峨矗立的城楼,用剑柄撩开窗帘,外面车水马龙,还看到一队充满异域风情的外族人,女子金发碧眼野性十足,满脸兴奋,叽叽喳喳的听不懂在说什么。

  众人进入一个石板铺就的巨大广场,有很多游玩的人群正怡然自得,热闹非凡。穿过广场有九座白色拱桥横跨护城河,连通九道巨大的城门,桥宽九丈,桥首有身穿金色甲胄的护卫队,一个个眼神犀利。

  桥首矗立着九尊三丈高的白色人物石雕,或老或少、或威武霸气、或儒雅平和,都栩栩如生。玉桥护栏立柱,有纯白色的十二生肖像,相互对立,立柱之间是镂空的白色吉祥图案相连。

  高大的城楼庄严雄伟,给人很强大的即视感,有警示来人循规蹈矩之意。东门共有九道巨大的城门对应九座石桥,中间最大的口字形正门高六丈宽十丈,余下城门为拱形模样,小上些许。正门正上方是用鎏金草书刻成的‘朝阳’二字,每字大丈许,铁画银钩,闪闪生辉。

  正门两边有一副鎏金大字的对联,上联曰:大历宏开,国运昌隆,聚千年浩气,民族中兴惊乾坤;下联曰:朝阳东升,人心安定,振万里雄风,皇图霸业傲苍穹。一副对联把那种泱泱大国的气度与胸襟,描绘得淋漓尽致,仿有一种家国情怀从心底升起。

  定国大街宽五十余丈,行走在上的人几乎都衣着华丽,如有不停四望,目不暇接之人一般是第一次踏入京城。如脸上露出矜持的笑容,把那种高高在上与众不同的表情,演绎得入木三分者,一看就知晓这是京城本地人士。大街两边商铺林立,色彩亮丽鲜艳的雕梁画栋,铮亮的招牌,宽敞的门面,人来人往,繁华程度不是景州能比的。

  大禹国的京城座落在堿城,如今大历叫着乐城的地方,地处大陆内地。那里水陆交通便利,气候宜人,两面环山龙盘虎踞一直都是设立京都的风水宝地。大历开国皇帝王浩清,立国后反把京城设在北方的啟原省,说有天子守国门之意。楚萧寒看着千年之后与众不同的京城,不得不感慨时间的神奇,毁灭与新生。

  众人沿着定国大街来到一处别院,牌匾上写着“紫泉别院”。王学广让他先行住下,晚上为他接风洗尘。别院幽静典雅,一树一花所处位置恰到好处,兰亭秀美散发着这个时代的文化气息,湖水小桥独具匠心,一步一景步步不同。真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这可比他的楚府高了不知好几个档次。

  此处有一地泉,因地质原因吐出的水带着淡淡紫色,冰冷刺骨,后被皇家建成一避暑山庄,也是别院名称的由来。偶尔皇帝也会来此避暑,因此这里一直都有专人打理,一切都按皇家的规格来置办。他的入住,按照千年前的规矩,有些不符礼制,或许规矩早已变了,又或许是笼络人心的手段。

  楚萧寒在几名太监的伺候下美美的泡了一个热水澡,全身舒畅。在太监的带领下看到紫泉,这里被特地建造成看似天然的一池水,人一靠近就感觉到冷意,酷暑天来这泡个澡定是一大享受。

  池水为紫色,水面上有丝丝氤氲之气,在周围花草的衬托下很是好看。楚萧寒蹲下身子把手伸进去,冰冷刺骨,这么冷的水为何不结冰呢,有些怪异。下意识的把灵力运转到水中的指尖上,就感觉像是触碰到灵石一般,水中含有充沛无比的灵气,他能清楚感觉到身体对这种灵气的渴求与喜悦。

  周围花草争奇斗艳,不因水质的寒冷而凋零,多半是灵气的功劳。面色平静的起身,要找个时间,偷偷过来一探究竟。

  晚餐就与王学广两人,吃的却很清淡,他说这是养身之道,楚萧寒不置可否。书房中王学广屏退左右,对他轻轻说道:“沈知府他们一行人可能还需要五六日才能抵京,今日去见皇上时,已同意三司会审的奏请,保证公平公证,老夫届时也会派人前去旁听。关于皇上不能长寿的起因,我们想过很多办法,其中一种就是在当今皇上刚出生时,就找了三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婴,一起同吃同住,直到如今。有一位已经前来,少侠帮着诊断,看能否找出原因。”

  沈知府一行人数太多,自是没有他们赶路方便,楚萧寒神色含笑道:“好,晚辈一定尽力而为。”

  王学广抚须笑道:“如此甚好。”又郑重道:“此事为绝密,还请少侠勿要告知他人。”

  “前辈放心。”

  王学广起身走到他身后的书架面前,取出一本厚厚的书籍,手指伸进去在墙上一按,他面前的书架就缓缓从中间向左右分开,露出一面墙来。随后打开墙上的暗门邀请楚萧寒同往,两人来到一间地下密室,里面有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密室中点着十几根蜡烛,光线不错。男子上嘴唇留着短须,下巴光洁无须,束发玉冠,身穿黑色长袍。

  见两人进来,他忙起身来向王学广跪拜道:“奴婢参见宗正令。”

  王学广客气道:“公公请起。”

  能与皇帝同吃同住在皇宫的异性男子,除了太监也不会有别人,胡须也是粘上去的。三人落座,楚萧寒打量着眼前的太监,体形很胖,面色暗黄,眼中布满血丝,额头上正冒着汗,看上去有些精神不振。

  “这位是楚少侠,定能治好你的病。”王学广又向楚萧寒道:“公公的身上一直有一种怪病,腹痛、乏力有时眼中还会出血,各种小毛病不断,但又找不出原因,近两个月来还开始有些厌食。具体你帮着看一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不用顾忌。”

  楚萧寒认真的倾听,他的医术不值一提,能治好沈世卿全归功于灵力,与医术无关。以前不过闲暇时偶尔翻阅一些医书,这还是在他师傅的要求下才勉为其难,平时根本不可能看,因为他对此毫无兴趣。听完王学广所言道:“那晚辈先给公公号脉,先找出病因再说。”

  王学广伸手道:“快请。”

  太监面色不改道:“那就有劳楚少侠,咱家这条老命就交给你了。”声音干瘪阴柔,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楚萧寒严肃道:“定当尽力而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