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背景
韩王府。
在笑容和煦的管家带领下,沈傲雪忐忑的穿过奢华的亭台楼阁,一路直奔府邸深处的后花园,内心推测着此次韩王面见自己的缘由。
身为备受女帝陛下重视的王叔,也是当初对女帝陛下登基,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的王爷。
韩王在青鸾王朝威望极高,也是有着极强的能力和手腕,不过一直深居简出,就是朝中大臣想要见他一面,都非常不容易。
可是现在,却愿意见自己这样一个无名小卒。
自己好像没有值得韩王重视的地方……
沈傲雪内心思绪起伏,一双明亮的眸子不时打量着王府内部的环境。
韩王府邸的规模和奢靡程度,饶是她早有准备,也是看的瞠目结舌。
名贵的价比黄金的金丝楠木,在这里也不过是铺设地板的木材而已,走到各处,都可以看到奇花异草,假山流水。
鼻子微微一动,甚至能嗅到一股清新怡人的花草香。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靠近一座阳光丰茂的亭子时,沈傲雪忽然听到了一道低沉的声音,凝神一看,亭子当中,一名衣着华贵的白发男子,正背对着自己,提笔在宣纸上写写画画。
即便沈傲雪之前并未见过韩王,不过在见到这位男子的背影后,立刻觉察到了浓烈的威压席卷而下,让她的呼吸都变得有些压抑。
在他的周身,好似有一条虚幻的气运长龙缠绕,一举一动,好似都能引得风云变幻。
这种威压乃是长年身居高位,才养出的浓烈气运。
沈傲雪之前在其他人身上,很少见到,特别是这位韩王身上的气运,竟然浓烈到了这种程度,更是让她吃惊不已。
内心不由得感慨一句,不愧是青鸾王朝仅次于陛下的韩王殿下。
只是,这位韩王殿下好似对马说非常感兴趣。
这是他来找自己的理由吗?
沈傲雪心中涌现出这个念头之际,韩王奋笔疾书,也是写到了马说的最后,意犹未尽的收笔而立。
“好一个马说,仅凭这一篇文章,沈姑娘便堪称儒道大家!”
韩王哈哈一笑,浑身肥肉略微颤动,看上去极为豪爽的模样,主动放下手中的狼毫笔,满眼欣赏的望着沈傲雪。
沈傲雪看了一眼韩王,他头发花白,年龄绝对不小,不过眼睛炯炯有神,精神矍铄,但又没有那么咄咄逼人,像是邻家的老爷爷,颇有种书卷气。
“不过是观看书院初代院长的墨宝,有感而发,担不得韩王殿下盛赞。”
沈傲雪弯腰行礼,瞥了一眼案桌之上的宣纸。
这位大腹便便的韩王,的确很是喜欢马说,不仅全文抄录下来,而且还挥毫泼墨,画下了一匹匹奔腾的千里骏马。
每一匹骏马都英姿雄健,肌肉健硕,扬起的马蹄充满了活力之感,好似要从画中一跃而出。
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韩王殿下的画工,绝对堪称大家。
所以,在自谦了一番话,沈傲雪又主动开口,道:
“韩王殿下所画的这些骏马,更能衬托马说之精髓,沈某远远不及。”
韩王哈哈一笑,似乎沈傲雪的一举一动,让他非常满意。
“来来来,沈姑娘快请上座,如此年龄,却有如此深刻的文道造诣,真是不简单,本王自认为擦朝廷,为陛下招揽天下雄才,却没想到遗落了你这颗明珠。”
韩王很随和的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韩王殿下为青鸾王朝鞠躬尽瘁,多少干吏贤臣,均是殿下提拔提挑选,与这些大能相比,沈某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沈傲雪顺从的站在韩王身边,不过言语之间,还是有一丝疏远的意味。
“当仁不让,你就不必过于自谦了,先喝杯茶吧,当年李安然之事,本王也是颇为了解。”
韩王随意的摆了摆手,然后端坐在石凳上,脸上露出了几分追忆之色。
沈傲雪见此,也是坐在了韩王对面。
于是,站立在亭子两旁的丫鬟上前,开始用精致的小炉煮茶,淡淡的茶香,缓缓在亭子内升腾。
“韩王殿下日理万机,为陛下分担国事,这些小事,沈某见一见那位周元便可。”
沈傲雪没想到,韩王真的打算给自己讲述那段过往。
李安然身为的韩王殿下的孙女婿,对当年发生的事情,应该是颇为了解,不过越是如此,沈傲雪越有种杀鸡用牛刀的荒谬感。
“本王其实也有些问题想要问问周元,可惜,周元早已经离开人世了。”
韩王微微摇头,叹息一声,脸上的笑意,逐渐散去了不少。
沈傲雪心头微惊,周元也已经离世了?
他当初是调查和审理此案的重要官员。
“哎,此事压在本王心中多年,难得见到你这样的后起之秀,年纪大了,想与你说道说道,不至让有些东西,日后埋在土里。”
沈傲雪脸上露出些许错愕之色时,韩王似乎想到了什么,将身前的热茶一饮而尽,然后长长吐出一口热气。
听到这里,沈傲雪眼皮微微一跳,看韩王这个样子,这件事情十之八九与女帝陛下牵扯极深,不然以韩王在青鸾王朝的权势,不会是这个表现。
而越是如此,沈傲雪内心越是没有底气,她从未见过女帝,女帝的性格到底如何,一切都存在于传闻当中。
帝王之心,阴晴不定,难以揣测,伴君如伴虎,即便是女帝也是如此。
不过,事已至此,好像也没有退缩的余地了。
沈傲雪只能装作什么都不明白,静静的望着韩王,想要看看,他到底会说些什么。
使得他看上去对女帝陛下都颇为忌惮的样子。
“你进入过书院,可能知道一些事情,当初李安然在书院当中,与陶祝私定终身,本王并不知道这一点,他高中状元之后,被陛下赐婚,本王欣然应允,李安然对这件事情很是排斥,可是圣旨重如泰山。”
“他的反抗只是徒劳而已,陶祝跳湖殉情而死之后,本王事后才知道,当时准备让陛下收回成命,可是圣旨岂能朝令夕改,最终还是与本王孙女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