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长生从成为天牢行刑人开始

第120章 梁萧的调查

  周围那些时刻注意着这一桌动向的守夜人们,一个个全都竖着耳朵,想要听一听这位卢郡守与那四人坐到一起究竟所为何事。

  这一听不要紧,议论声一下子涌开了。

  如果要说起近来白帝城中谁人风头正盛,那么非新诗魁莫属。

  一首《将进酒》道尽所有饮者心思,单凭此孤篇便可力压天下所有文人的风采,就连稷下学宫的三宫主也不远万里来到白帝,只为与诗人见上一面。

  早就有传言,这位新诗魁本身乃是大胤天牢里的一名行刑人。

  当然这样的说法始终停留在传言的层面上,毕竟很难让人相信,能够写出如此精妙绝伦诗句的大文豪,竟是一名在天牢重地,手染鲜血、取人性命的粗鄙刽子手。

  即使多有证据表明,这就是事实,可巨大的反差依旧让人们难以相信。于是乎,新诗魁的真实身份最终成为了扑朔迷离的传说,各种谣言漫天飞舞。

  那些守夜人们哪能想到,这位大名鼎鼎的新诗魁竟是出现在了他们之中。

  一旁的梁玉瑾也没有想到,江夜竟然还有着这样一个身份。

  当日与江夜起了冲突,惨败之后颜面尽失。

  回去后,梁玉瑾调动手中的所有资源,调查此人的身份。

  发现他原本只是被卖到天牢中的奴役,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天牢行刑人。

  不过似乎大统领十分看重此人,将守夜人的令牌交由他,同时允许他保留天牢行刑人的身份。

  放眼整个守夜人的历史,这也是开创了先河般的存在。

  当然,梁玉瑾也查出了当日薪火阁前发生的异象,了解到此人的不同寻常。

  可他压根就没有往诗魁那个方向考虑,毕竟怎么看这人都只是一名颇有些不凡之处的粗鄙武夫罢了。

  谁能想到,这个粗鄙武夫竟然还是位旷古烁今的大诗人……

  梁玉瑾身旁的梁萧沉默不语,眼中意味复杂,但没有过多的震惊,显示是对此事早有所闻。

  最初听闻自己的儿子在衙门里吃了瘪,被别人打了,梁萧是不相信的。

  毕竟自己这个儿子在外面是什么样的名声,平日里是怎样行事的,梁萧心知肚明。

  梁玉瑾之所以能够如此横行霸道,也是借了他的威势。

  没有办法,毕竟是家中独子。

  梁萧对待公务公正严明、铁面无私,只是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多少有些过于溺爱了——这也是梁子夜在守夜人衙门中唯一有可能落人口舌的命门所在。

  直到梁玉瑾惨兮兮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身上还挂了彩,梁萧这才确定,的确是有胆大包天之徒丝毫不顾自己在守夜人中的威势,出手教训了自己的儿子。

  梁萧深知自己的儿子平日里品行不端,飞扬跋扈惯了,如果与人起了冲突,多半错在自己的儿子。

  可那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即使是要教训他,那也是自己亲自动手,怎么能轮到外人来替自己动手呢?

  不管面子上挂不挂得住,关键是那人竟然出手打伤了自己的儿子,这是梁萧绝对无法忍受的。

  对于梁玉瑾的一切恶少行径,梁萧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唯独在修炼上,梁萧从来不曾放松过对于梁玉瑾的捶打。

  哪一个父亲不期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一飞冲天、前程似锦呢?

  或许现在在守夜人衙门中,梁玉瑾需要依靠自己的威势,可只要刻苦练武,终有一天,他也能凭借一身本事攀上与自己一样的高位,甚至是超越自己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只有在修炼一事上,梁萧向来说一不二,即使梁玉瑾叫苦连连也从不手下留情。

  可那一日,梁玉瑾突然带着伤回到家中。

  梁萧大惊失色,赶忙查看儿子的伤势。

  发现在他的体内有着一道蛮横的暗劲四处游动,导致梁玉瑾真元激荡,难以平复。

  如果不化解这道暗劲,势必导致他筋脉受损,或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梁萧见状立刻找来家中所藏灵丹妙药,配合自己的功力,为儿子疗伤,化解暗劲,这才没有留下终生遗憾。

  怒上心头的梁萧下令彻查到底发生了什么,最终得到了“江夜”这个名字。

  守夜人对于大胤王朝所有官员都有详细的背景调查,尤其是在帝都白帝城中任职的官员。

  很快,有关江夜的所有案牍书简都被呈到了梁萧的书案之上。

  有关江夜如何进入大胤天牢,如何成为行刑人,甚至连他与张若虚当年一同进入绝书武库,同日白帝上空陡生意象——乌云压境、雷龙长鸣……这些也一并记录在案。

  包括当年“魔天教妖魔制造案”背后的真正功臣,寻常守夜人或许因为消息封锁的缘故并不知其中真相,可高居子夜之位的梁萧却能够查到那个案子的细节所在——最后击杀妖魔的那一击正是张若虚与江夜二人联手施展的。

  当然,在有关江夜的案牍之中还有着一笔鲜明的标注——出众的诗才。

  其中详细记录了其“新诗魁”名号的由来,以及由他写下的那一首半诗。

  即使是不善舞文弄墨的梁萧也能清楚地看出字里行间的才气。

  相较于江夜的其他身份,梁萧最忌惮的就是他“诗魁”的名号。

  自古读书人最愤怒。

  如果梁萧想要为自己的儿子出一口气,那么一定要借助正当的理由,一定要对方犯错在先,不然如果被人揪住了小辫子,那些愤怒的读书人指不定会对他作出怎样的口诛笔伐。

  卢敬生的一番自述让贺明远的一切脑补全都不攻自破。

  什么党争,什么抱大腿……

  人家路见不平,不顾艰险,自愿远赴永宁郡上任,皆是因为一颗心系苍生的赤诚之心。

  因为两句诗便不顾身份地位的差距,如此谦卑直率地前来拜见,对于这样的一位老人,江夜也是心生敬意。

  “卢大人不必如此见外,叫我小江就好了。”

  江夜笑了笑,亲自为卢敬生沏上了茶水。

  卢敬生接过茶水,正准备要与江夜在诗词歌赋上做些更深入的交流,突然几名守在门外的随队护卫推门而入,动静颇大,顿时吸引了客堂中所有人的注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