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凶手来路
良久,心神稍稍稳定的陆羽。
先去溪流中洗去了身上溅到的血液。
还好刚刚打斗时没穿衣服,不然此刻倒是有些麻烦。
清洗完后。
清凉的溪水让陆羽此刻已经冷静了许多,而重新穿戴好衣服,也让他多了几分安全感。
陆羽走到持刀男子的尸体旁,强忍心悸,蹲下身在对方身上摸索起来。
这家伙从始至终一言不发,看来应该是名冷酷的职业杀手。
陆羽心中评价。
不知道能不能从身上找到些什么线索。
一阵翻找下来,除了银钱等杂物外,只有一块上面有着丰字图案的牌子。
陆羽将牌子小心收了起来,虽然自己认不出来,但是可以带回去问问师父,或许便能找到想要对自己不利的源头。
将牌子收好后。
陆羽又清点了一下这次的战利品。
一张百两的银票,还有三张二十两的银票,另外还有大概十几两碎银,除此之外,还有几块黄金饰品,以及一块品相不错的玉佩。
这些加起来,至少也值三四百两。
做这行的人,都会将家当随身带在身上,这倒是便宜了陆羽。
刚刚还在发愁下个月修炼的银子从哪来,这倒是有人雪中送炭来了。
杀人放火金腰带。
这种事情虽然来钱快,但得能保证每次自己都不是被杀的那个才行。
还是得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更加靠谱。
比如:开青楼。
......
陆羽又从树林中找来一堆干柴,然后将尸体搬了上去,点燃柴火。
熊熊大火中,不仅仅是尸体上的痕迹,连尸体都会消失。
毁尸灭迹,不留痕迹,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只要对方继续轻视自己,那自己才更加安全。
将现场再次处理一遍后。
陆羽带上自己带来的炉子,药罐,甚至是之前熬药的药渣,快速离开了这里。
回到县城后。
听着街道两旁喧闹的叫卖吆喝声,孩童们欢快的嬉戏声,陆羽仿若隔世。
精神到现在才算真正回归到了现实。
陆羽没有回画舫,而是直接往千钧武馆赶去。
没弄清楚谁要杀自己之前,陆羽寝食难安,毕竟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来到武馆外。
门口的几名武馆弟子,在昨日拜师时都见过陆羽,所以在看到陆羽后,全都态度恭敬。
“陆师兄好。”
虽然陆羽年龄小,入门的时间更是极短。
但其作为馆主的亲传弟子,地位显然在馆内要高的多。
像铁杉这样被武馆收养,长期在武馆内,帮助维持武馆运作的弟子,可以说是千钧武馆的内门弟子。
这些人与那些前来交钱习武的人不同。
他们是跟武馆一体的。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武馆中能多一名天才武夫,那么以后武馆的地位才能更加稳固,他们自然心中乐意。
陆羽点头回应,神色匆匆的快步跑进了武馆。
“陆师兄看样子是有什么急事啊。”
......
片刻后。
陆羽在武馆前厅见到了师父祝金钟。
“师父。”
陆羽恭敬见礼。
祝金钟见到陆羽过来,也是微微有些惊讶。
现在天色已晚,平常这个时候,自己这位弟子可没时间过来。
见陆羽神色有些异样,难不成是因为那画舫老鸨要对其不利?
祝金钟颔首道:“此刻过来,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陆羽谦然开口道:
“弟子本不想打扰师父,但今日确实遇到了一些......麻烦。”
陆羽从怀里取出那枚从尸体上搜出的牌子,双手呈给祝金钟。
祝金钟疑惑接过牌子,当看到上面的丰字后,不由的眉头微皱。
一直小心观察祝金钟神色的陆羽,不由开口问道:
“师父可是认得此牌?”
祝金钟微微颔首,抬头看向陆羽。
“这牌子你从哪里得来的?”
既然此时来找祝金钟,那陆羽自然也并没有准备向其隐瞒。
于是将之前树林内的事情,大致告知了祝金钟。
“什么,你洗髓成功了?”
祝金钟惊讶的从圈椅上站了起来,抬手摸了陆羽身上数处筋骨,不由赞叹道:
“筋肉灵动,圆满无缺,不仅成了,而且还洗练的极为彻底。”
洗髓并非是一次便定能完成。
普通人需要数次甚至十数次,才能完成洗髓,消耗巨大,陆羽能够一次性成功,而且洗练的如此彻底,这也难怪祝金钟会如此吃惊。
自己这名新收的弟子每次过来,似乎都会给自己带来惊喜。
亲传弟子也是子。
祝金钟现在越看陆羽越满意。
就是这小家伙,怎么这么容易招惹麻烦。
检验过陆羽实力过后,祝金钟坐回圈椅上,看着手中的牌子沉声道:
“这是利丰商会的身份牌,奇怪了,他们为何会对你一个画舫采办下手。”
一直追到城外树林,说明对方肯定是早有预谋,目标明确。
陆羽自然也是不知,只能问道:
“师父,这利丰商会好像没听说过啊。”
祝金钟将牌子还给陆羽,沉声解释道:
“大乾王朝国运昌隆,与其开放的商贸制度有着极大的关系,而由此诞生的,便是一家家大大小小的商会。”
“这些商会受朝廷监察,但是亦有极大的自主权。”
“最顶级的商会,据说产业遍布各地,其势力甚至能影响一州之地的繁华衰落。”
“而这利丰商会,便是我们南云州本地的一家三流商会,不过虽是三流,实力亦是不可小觑,这些商会不仅财力雄厚,暗中更是各自培养着不少自己的武夫打手。”
“武力不会弱于我们这样的武馆,甚至更强。”
陆羽先前只是奴仆身份,了解这个世界的信息极为有限。
不过其毕竟前世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的繁华盛景,所见所闻,要比这个世界的人不知丰富了多少。
此刻听祝金钟略微讲解,便能脑补出大概。
陆羽前世所在国度的古代社会,朝廷大多轻商。
一是因为儒家的义利观影响。
二是因为古代粮食欠缺,若是重商,那便会有很多人看中商人的利益,弃农从商。
三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商人流动性比较强,不利于地方管理和中央集权,会逃避税收。
而在大乾王朝,则并没有这些问题。
......